楠木軒

國寶“馬踏飛燕”,為何很少拍正面照?網友:看過的人都被逗笑了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綜合

相信不少人都還記得中學時代的運動會,其中最讓人激動的項目就是田徑,特別是接力賽和短跑,大家是扯着喉嚨拼命喊,給自己班上的隊員加油,甚至恨不得自己衝進去跑步!再看看隊員們,兩條腿跑得飛快,汗水飛濺開來,快到面部表情都“扭曲”了,現在想想真是美好的回憶。


那麼這個話題和本文要説的“馬踏飛燕”有什麼關係呢?咱接着看。

時間要回到1969年,那是一個備戰備荒的年代。9月份的一天,武威縣新鮮人民公社新鮮大隊第13生產隊的村民們正在“哐哐”地挖防空洞,那是相當得賣力,突然有位村民發出了“誒唷”的喊聲,大家立馬朝他看去,原來是他挖到了什麼堅硬的東西,給他彈開了。

大家夥兒立馬扶起他,然後刨開了旁邊的地方,竟然刨出了一個墓室!這下子大家慌了,趕緊找來幹部,準備對墓室進行查看。十分可惜的是這個墓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了,但考古工作者們依舊不放棄,清理出了200多件完整的文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39件神態各異、體格健壯的青銅奔馬,但這個時候的人們並不知道這些小小的銅馬有什麼價值,其中有一匹馬的造型最獨特、“最搞笑”,它就是著名的“馬踏飛燕”。

人們常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郭沫若成了這批銅奔馬的伯樂,根據現場的人員回憶,他們説道:“郭老先生當時直接説這些馬拿到北京就會引起轟動,讓我們好好宣傳下。”這時候當地的老百姓才知道它們的價值。


“東漢銅奔馬”,又名“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超龍雀”等,是東漢時期的青銅器,它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重7.15千克。它的動作非常漂亮,頭微微偏向一側高昂着,彷彿因為跑步發出了喘息,頭頂的鬃毛和後面的馬尾一致向後方飄飛起來,它渾圓的身軀呈流線型,四肢非常修長,三蹄騰空,想必跑起來是十分輕鬆、輕盈的。

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你仔細瞧瞧,它腳下還有一隻小鳥,那隻小龍雀(也有説燕子)正驚恐地抬頭觀望,似乎想知道是誰踩到了它頭上。這個細節側面體現出了這匹駿馬的快,快到凌空飛騰、快到追上龍雀。表達了漢代人勇武豪邁的氣概、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看到“馬踏飛燕”的郭沫若當時就直鼓掌,覺得“它既有風馳電掣之勢,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無疑是一件稀世珍寶。”郭沫若確實沒説錯,沒過多久,這匹馬就在北京展覽會上一鳴驚人,成了舉國聞名的國寶。

1973年,東漢銅奔馬參加了古代歷史文物出國展,在英國和法國展出,獲得了外國人的讚賞;1983年,它成了中國旅遊的標誌;2002年,它入選了我國的學生課本中。相信不少朋友還記得歷史書上那張“馬踏飛燕”的照片。


但是問題來了,大家不妨想想,為何每次我們見到的馬踏飛燕都是側面照?難道銅奔馬也講究“拍攝角度”?

去過甘肅省博物館的朋友一定知道真相——它的正面照實在太“搞笑”了!從圖中大家可以直觀地看到,整匹馬的正臉高度還原了什麼叫“極速奔跑”的馬應該有的表情,它的嘴巴大張、眼睛瞪得圓圓的,似乎舌頭都要被甩出來了。


大家不妨再回憶一下開頭説到的短跑運動員們,他們跑起步來的臉是不是也挺“搞笑”的,這時候你要是給他們“咔嚓”拍張照,估計運動員們下場就要追着你打。


當初拍攝“馬踏飛燕”的工作人員也覺得“搞笑”的正臉照會讓各位觀眾突然爆笑,影響觀感,學生們要是在課堂上看到這張臉,不得情緒失控嗎?還是要給國寶一個“面子”,而且側身照也很“帥氣”,索性就不拍正面照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很難看到馬踏飛燕的正臉照。

參考資料:《美術大觀》《銅奔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