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將破3億,養老規劃多打“提前量”| 新京報社論
老年人口將破3億,對社會養老體系的完善、養老服務資源的供給,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規劃對此未雨綢繆是負責的,也有必要。
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我們別無選擇更責無旁貸。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 | 社論
重陽節臨近,養老話題備受關注。民政部日前披露,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而5到10年後,全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將進入中高齡,迎來養老照護浪潮,養老服務將接受更大的挑戰和考驗。民政部按照相關部署,於去年上半年啓動了“十四五”養老服務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的專題研究,正會同相關部門深入論證有關規劃內容。
人口老齡化已成全球性的社會趨勢。相對來説,中國的老齡人口規模大、養老服務水平地域差距大,所遇到的一些養老問題和挑戰,在很多方面也無現成的經驗可循。因此,在借鑑、參考他國經驗的基礎上,更多需要自身摸索,走出一條符合國情民意的養老之路。編制“十四五”養老服務規劃,正是對此的一種階段性解答。
統計顯示,2019年底中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已經超過2.5億,在“十四五”期間更將突破3億。這是一個新的節點,也意味着對社會養老體系的完善、養老服務資源的供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相對此前的五年規劃,養老服務壓力的突出也是“十四五”規劃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所以,我們看到,民政部於去年上半年就啓動相應的養老服務規劃編制工作,這種未雨綢繆的思路,是負責的,也是必要的。
應該看到,“十四五”期間,養老服務所面臨的挑戰,不單表現在老年人規模的擴大上,更體現在養老服務供給結構的變化上。其中一個標誌是,5到10年後,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將進入中高齡。這意味着家庭養老負擔進一步加大,對應的公共性養老照護服務需求勢必繼續增加。而且,大量獨生子女開始普遍承受養老負擔,這也是一種過去未曾出現的社會問題,需要有新的應對思維,和更大的社會養老資源的投入。
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已有近22萬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790多萬張養老服務牀位。民政部此前還明確提出,確保到2022年底前培養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這些都是一種務實的應對行動。但養老服務基礎設施、資源投入力度、專業化程度等的完善和提升,仍需要與養老服務需求的不斷上升趨勢賽跑。事先做好規劃,多打“提前量”,非常重要。
此外,科學評估生育政策與社會養老壓力之間的關係,從而在相關制度設計上作出與時俱進的優化調整,或也是應對未來養老服務挑戰可以着手的方向。特別是,當前正適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這將為我們判斷人口變化趨勢和編制養老服務規劃提供更精準的數據支撐。不妨利用好這一機會。
當然,養老服務所面臨的挑戰,不應僅僅視為是一種國家負擔,老齡社會的到來,同樣藴藏着“銀髮經濟”機遇。事實上,隨着老齡人口增多,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也在不斷壯大。相關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僅4萬億元,2018年增至6.6萬億元,預計2020年有望達到7.8萬億元。而養老產業的發展,不僅將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將為養老服務的多元化、專業化,提供不可或缺的增量支持。如何通過政策引導,助推養老產業和服務的良性發展,也應納入“十四五”規劃編制的考量之中。
一個超過3億老人的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是對養老服務的全新挑戰。但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成功應對這一挑戰,我們別無選擇更責無旁貸。而未雨綢繆,做好“十四五”養老服務規劃編制,便是為此打好基石。
編輯:何睿 校對: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