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力破解市民出遊被堵半路上的“尷尬”丨長江評論
長江日報評論員楊於澤
中秋小長假期間,武漢市內通往黃陂方向因市民駕車出遊而發生交通擁堵,擁堵從長江二橋、二七長江大橋一直到黃陂木蘭草原等景區。據媒體報道,黃陂本地居民也多有被堵在路上長達數小時的,很多人選擇棄車前往木蘭草原等景點,到晚上9點半,車主們開始自發組織疏導交通。考慮到“十一”長假即將來臨,這應當被視為一個提醒。
這種假期出遊造成的擁堵,表面上具有一定必然性。武漢是一個常住人口超過1200多萬的超大城市,假日期間,出城、返城車流人流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加上受疫情影響,到了適合出遊的季節,人們出城“放飛”自己的需要呈現補償式爆發的狀況。在出城通道、景區等關鍵環節形成交通擁堵,放眼全國皆然,不獨武漢。
這次黃陂方向出現擁堵,原因有二:一是黃陂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是武漢除東湖、黃鶴樓之外唯一郊外5A景區,可以説是武漢人不出市域出遊的首選,中秋加小長假形成市民出遊目的地選擇的“共振”現象;二是從黃陂前川前往木蘭草原等景區有前王公路、火塔線兩條路,但前王公路正在改造,駕車遊客只能走火塔線,當地開通了一條鄉村公路,但哪裏消化得了從市內滾滾而來的車流?
國家通過調休安排小長假、黃金週,目的是滿足人民羣眾出遊的需要,同時也可以拉動旅遊消費。這是一件惠民實事,好事應當辦好,把時間調節安排好了,交通出行、景區承載量也要納入考量範疇。只有方方面面兼顧,周全考慮,人民羣眾的節日休假才能有更好體驗,也才能達到拉動消費的客觀效果。
針對小長假、長假安排,有關部門完全可以進行居民出遊預期管理。比如3天小長假,在武漢市範圍內,居民可能傾向於到哪些景點去,根據以往大數據,是不難拿捏個八九不離十的。在市民計劃出遊的時候,有關部門就應當發佈交通、景區承載預警,實現對市民出行計劃的引導。節假日每一天,有關部門完全可以根據交通大數據掌握人們出行動態,通過電台、互聯網實時發佈交通、景區承載量預警,尚可以改變一部分人的出行方向、出行目的地,避免交通擁堵的發生。
超大城市治理理當奔着問題去、奔着解決問題去,着力解決人民羣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每一個節假日,不管是市內出行還是出城遊山玩水,每個市民都希望獲得一次美好體驗,這就對城市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城市運行井井有條從來是治理出來的,而不可能是“自發秩序”。國慶來臨前,黃陂方向的交通擁堵給城市治理提了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