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西方想用烏克蘭問題綁架世界,發展中國家不買賬

海外網評:西方想用烏克蘭問題綁架世界,發展中國家不買賬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印度總理莫迪 (圖/AP)

在印度試圖平衡與俄羅斯以及西方之間的關係之際,馮德萊恩本星期內對印度進行了她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以來的首次訪問。這是西方國家拉攏印度遠離俄羅斯的又一次嘗試,但依然收效甚微。

近段時間以來,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西方國家輪番上陣,軟硬兼施試圖讓印度與俄羅斯拉開距離。但是,莫迪政府始終拒絕追隨西方譴責俄羅斯,並且不顧西方施壓繼續從俄羅斯購買石油。印度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拒絕選邊站隊的發展中國家。

印度尼西亞是今年二十國集團(G20)系列峯會的輪值主席國,印尼不僅頂住一些西方國家要求將俄羅斯踢出G20的壓力,反而繼續向俄羅斯購買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並在4月的聯合國大會上就暫停俄羅斯在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的決議中投了棄權票。此外,在3月聯合國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投票中,非洲國家佔棄權國家的近一半,而美國的長期盟友墨西哥在俄烏衝突中強調中立,墨西哥總統洛佩斯多次拒絕對俄羅斯實施制裁。

儘管西方國家用烏克蘭問題綁架世界的動作不斷,但情況越來越明朗: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識形態劃線挑動對立對抗,都是根本行不通的。

許多發展國家不願選邊站隊,表明這些國家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愈發不信任。過去幾年裏,在阿富汗撤軍等事件中,美國在關鍵時刻拋棄和坑害盟友與夥伴,堅持美國利益優先、損害盟友利益的種種惡行,許多發展中國家都看在眼裏。在俄烏衝突問題上,美國挑撥是非、製造地緣政治衝突的行為,也讓許多發展中國家對美國的行事動機和地緣政治目標產生懷疑。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發展國家又怎麼會願意充當“棋子”,將自身發展前途捆綁於地緣政治對抗的戰車?《紐約時報》評論稱,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曾經是超級大國的代理戰場,這三大洲的許多國家現在紛紛亮出自己的獨立性。代表了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政府拒絕選邊站隊,以避免像二戰後大部分時期的“我們”與“他們”的二元分類。

陣營對抗從來都意味着悲劇,在一點上,廣大發展中國家有着切身體會。冷戰時期,亞非拉長期深陷於兩大陣營對抗之中,地緣局勢持續緊張,甚至爆發局部熱戰,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時下,俄烏衝突已經以血的教訓警示世界:挑動地區陣營對立、冷戰思維回潮的惡果是不可承受之重。唯有珍惜來之不易的地區和平穩定,才能換來未來的繁榮發展,而冷戰思維和陣營對抗的做法不僅是分裂世界,更是違背時代潮流。華盛頓國家戰爭學院的安全專家扎卡里·阿布扎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就以東南亞為例表示,“毫無疑問,東南亞國家不想捲入新冷戰,或者被迫在任何大國競爭中選邊站隊,正如他們在東南亞的一句諺語,當大象打架時,遭殃的是草。”

在全球化深入發展、人類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實施全方位、無差別的制裁無異於將世界經濟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引發全球經貿、金融、能源、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等領域嚴重危機,危及國際社會數十年的發展成果,讓各國民眾付出沉重代價。烏克蘭危機的溢出效應正在對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產生巨大影響,這值得高度重視,必須加強管控。那些急於用烏克蘭問題道德綁架世界的西方國家應該清醒認識到:各國都有權獨立自主決定外交政策,不應被迫選邊站隊。廣大發展中國家不是衝突的當事方,不應被捲入矛盾,更不應被迫承擔地緣衝突和大國博弈的後果。(陳洋)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1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外網評:西方想用烏克蘭問題綁架世界,發展中國家不買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