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建林)紅火蟻正擴散,小火蟻又來了。4月8日,記者從華南農業大學紅火蟻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首次在我國大陸記錄到著名入侵物種小火蟻的野外種羣。該預警已經依規上報,研究報告也已在學術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農業科學學報(英文版)》)公開發表。
小火蟻的蟻后和工蟻。受訪者供圖
去年7月份,在廣東省佛山舉行的首屆中國紅火蟻防控高峯論壇上,相關專家表示,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我國紅火蟻發生區被叮蜇人數約為61萬人次,廣東約為44萬人次。除了直接威脅人體健康安全外,紅火蟻對農事生產也是一大威脅。監測數據也表明,近年來,我國紅火蟻發生危害呈加重的趨勢。
小火蟻是和紅火蟻具有相近破壞力的入侵螞蟻物種,也是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最具破壞力的100種入侵物種之一。
“和紅火蟻一樣,小火蟻也原產於南美,並且正在迅速向世界各地擴散。”華南農業大學紅火蟻研究中心的博士生陳思琪向記者介紹,“小火蟻的學名譯名是金刻沃氏蟻,並不是真正的火蟻。之所以被稱為小火蟻,是因為它像紅火蟻一樣會通過蜇刺讓人產生疼痛感,但體型要小得多。”
“小火蟻的毒液會造成很大的麻煩。”該研究中心的陸永躍教授進一步解釋,被其叮咬的人類、家畜和動物有可能會患上點狀角膜病變,威脅健康。據國外研究,小火蟻的活動會破壞生物多樣性、阻礙旅遊業、降低農業生產力,造成巨大的生態和經濟損失。
小火蟻工蟻標本。受訪者供圖
據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許益鐫教授介紹,研究人員通過形態學鑑定和DNA條碼技術(匹配度達99.5%以上),確認了採集到的樣本確實是小火蟻無疑。
“現在,我們只是記錄到了小火蟻的入侵現象,還沒有確定這只是一個偶發事件,還是已經定殖,也不能確定其他地區有沒有小火蟻入侵。”許益鐫表示,“一般來説,任何一種外來有害生物一旦被發現,往往已經經歷了傳入與成功建羣甚至擴散的階段,相關部門應該加強該種入侵螞蟻的植物檢疫、分佈範圍與危害程度調查、生物生態學特性研究、監測與防控技術開發等,以積極應對小火蟻對我國社會與生態安全的威脅。”
一巢小火蟻的蟻后和工蟻。受訪者供圖
“小火蟻是一個在入侵前期很具有爆發力的物種,能夠快速擴散,並且有研究發現該物種具有克隆繁殖蟻后的能力。”該論文的另一位共同通訊作者,該中心的客座研究員冉浩則表示,“由於小火蟻體型極為微小,識別非常困難,有相當大的概率會被偶然攜帶而擴散,如隨草皮、土壤、貨物等擴散。擴散初期也難以發現。”
“但另一方面,小火蟻也有可能佔據其他生態位而實現快速擴散,如成為室內害蟲。關於這一點,值得警惕。”冉浩如是説。
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