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提要:
“民主峯會”顯示美國正在有意識地選擇一種撕裂和對抗的模式以應對中國的崛起。這顯然不符合世界人民對和平與發展的強烈要求,當然也無法真正推動民主發展和進步。
在2020年大選中,拜登誓言一旦當選就將召開“民主峯會”,以挽救處於“嚴重衰退”中的所謂“全球民主”。在上任將近一年之際,拜登政府終於着手兑現競選承諾,宣佈將在12月9日至10日舉辦線上“民主峯會”,同全世界110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共同商討包括“對抗威權主義”、“打擊貪腐”以及“促進對人權的尊重”等問題。上述三個主題據稱是廣泛徵求了來自政府、多邊組織、慈善機構、公民社會和私營部門專家的意見才得以確定。然而只要對其稍作推敲便可發現,美國政府的做法更像是“病急亂投醫”——召開“民主峯會”既無法找到所謂“民主衰退”的真正根源,也不能幫助美國達成構築意識形態同盟以對抗中國等“競爭對手”的效果,反而對全球民主發展將造成系統性傷害。如此費力不討好的行為,何苦來哉?
當前在西方社會,尤其是在政治精英中瀰漫着一種“民主焦慮症”,即認為全球民主發展遭遇到了自冷戰結束後最嚴重的挫折。不少專事“民主推廣”活動的西方機構和個人發現其所認知的“民主”正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倒退,而在“歷史終結論”中所呈現出的,那種自由民主體制將主導人類未來社會發展進程的樂觀情緒已不復存在。根據西方所設定的民主標準,全球範圍內“民主國家”的數量在過去十五年間確實出現了減少的趨勢。在部分國家和地區,參照西方模式所建立的政治體制要麼因為失去外部支持而被徹底推翻,一如美國撤軍後的阿富汗;要麼因為各自內部政治經濟條件的變化而出現了為西方所不樂見的一系列調整。這種尷尬局面的出現使得曾大力鼓吹美式民主政治優越性和普適性的部分人士驚呼“民主病了”!
美式民主的確病了!其癥結之一在於,人民對現行政治制度的深刻不信任。民主的本意是“人民的統治”,是人民擁有平等參與公共政策的權利。然而在現行西方政治體制下,民主僅僅是每隔四年或五年才行使一次的權利。而在其他時候,當政者並不受民眾的制約。在特朗普執政的四年中,從煽動種族情緒到反智主義防疫政策,民眾對總統乖張離譜的行為根本無法採取具有實質性的反制措施。時至今日,人們仍然對特朗普因不願接受競選失敗而暗中誘導支持者們強行闖入國會大廈感到心有餘悸。從某種程度上講,恰恰是美式民主體制造成了今日美國政治極化和社會分裂的現實。更根本性的原因在於,長期以來“政治民主”保證“經濟繁榮”的論述與部分民眾的真實生活體驗不符,這導致人民對美式民主的效能也產生了嚴重懷疑。“民主國家聯盟基金會”和德國民調機構拉塔納公司聯合開展的“2021民主認知指數”調查顯示,有50%的美國受訪者擔心自己國家並非民主國家,更有59%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政府只代表少數團體利益。
美式民主病的癥結之二在於將個體經驗對外進行無差別複製。自冷戰結束後,秉持“自由國際主義”的美國決策精英們開啓了一波又一波的“民主推廣”乃至“民主改造”計劃。然而,霸權推動下的民主化浪潮嚴重缺乏本土根基,其發展狀況高度依賴於外部勢力的持續“輸血”。一旦外部支持減弱甚或消失,“民主化”的脆弱性就暴露得一覽無餘。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釋,為什麼隨着西方實力的相對下降,按西方標準界定的“民主國家”數量也開始不斷減少。
人生病了就理應接受治療,然而面對前所未見的“民主病”,美國的決策精英們非但沒有“對症下藥”,反而有意無意地開出了一張錯誤的藥方。無論是“對抗威權”、“打擊貪腐”,還是“尊重人權”,美國花費氣力組織起的“民主峯會”似乎並沒有在認真回應以美國為代表的西式民主體制本身的癥結,反而又祭出了其最為熟悉的“乾坤大挪移之法”,試圖通過模糊焦點和轉嫁矛盾的方法應對“民主衰退”問題。殊不知,通過召開一次國際會議來解決主辦國國內難題的情況在歷史上還從未有過成功的先例!
事實上,美國政府召開“民主峯會”的真實意圖當然不是為了解決“民主赤字”的癥結,其核心目標就是要構建起所謂“基於共同價值觀”的意識形態同盟,將國家間的戰略競爭問題包裝為“民主”與“專制”的對抗問題,以達到拉攏盟友、孤立對手的效果。然而這一目標能否真正達到,既取決於召集人的領導力高低,也取決於參會者的配合程度。當前,各方參與“民主峯會”無外乎基於兩種主要心態:多數參與者無非就是“湊熱鬧”,畢竟在有如此數量眾多參與者的國際會議上,多樣性遠超同質性,“議而不決”已然在各方的預期之中。在美國邀請與會的110個國家和地區中,符合西方“民主”標準的不過70多個。這導致邀請名單一經公佈就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內部引發了大量的質疑聲音。何為民主?何為非民主?連這一基礎認知都難有共識,何談其他?當然,也有極少數參與者是為了“倚美製華”——但抱持如此心態的參與者究竟是狐假虎威、挾洋自重,還是受人驅使、玩火自焚,大概只有當事人心知肚明。
由此可見,美國召開的“民主峯會”不過是形式大於內容,重造勢輕結果的清談會,是為了凸顯“美國回來了”,以及印證拜登政府正在努力實現“重新領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民主峯會”顯示美國正在有意識地選擇一種撕裂和對抗的模式以應對中國的崛起。這顯然不符合世界人民對和平與發展的強烈要求,當然也無法真正推動民主發展和進步。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網特約評論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作者:黃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