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卡衝突給我們的警示:沒有強大的國防就不能維護國家的主權
歷時一個多月的納卡衝突終於結束了,在俄羅斯的斡旋下,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終於簽訂了停戰協議。但是這個停戰協議內容很明顯是不利於亞美尼亞一方的,協議中規定阿塞拜疆將保留包括舒沙在內三個地區的控制權,亞美尼亞軍隊需在12月1日前從相關地區撤出,此前由亞美尼亞控制的納卡周邊七個地區也將交給阿塞拜疆。這意味着亞美尼亞將失去納克地區三分之二的地區,剩餘地區也處於阿塞拜疆的包圍之中,僅留有一個5公里寬的走廊,作用非常有限。可以確定的是,這場軍事衝突以亞美尼亞的屈服而結束,其被迫失去了納卡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這對亞美尼亞而言是一場嚴重的失敗。
按照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的説法,簽訂停火協議完全是為了挽救軍事上失利,如果繼續戰鬥下去,納卡方向上的2萬多名亞美尼亞軍隊將面臨着被包圍殲滅的危險,從而在軍事上導致徹底的失敗。帕希尼揚説道:“我簽署了一份挽救軍人生命的協議。”從軍事角度來看,納克地區的形勢對於亞美尼亞來説確實是很不利的,儘管戰線曾一度陷入膠着,但是阿塞拜疆軍隊還是在近日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在亞美尼亞軍隊的左翼形成了縱深突破,切斷了亞軍右翼部隊的關鍵後勤公路線,亞軍右翼部隊已經三面受敵,面臨被合圍的危險。
因此,即便亞軍繼續戰鬥下去,戰局也將很快出現根本的轉變,亞軍的右翼部隊要麼選擇大規模撤退,要麼被原地殲滅,無論哪種選擇都意味着亞軍要丟失納卡地區,唯一的區別就是是否要為此犧牲整個部隊。可能有人會説,亞美尼亞為什麼不向納卡地區派出增援部隊,為右翼部隊解圍?原因很簡單,亞軍已經無兵可派了,在持續的戰鬥中,亞軍已經損失了100輛坦克、50輛裝甲車、70門榴彈炮,佔該國庫存的35%,死亡士兵達到數千人。考慮到亞軍還要留置相當的兵力用於國土防禦,亞軍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兵力用於支援納卡作戰了。
從戰略角度來看,阿塞拜疆的軍事實力遠遠超過亞美尼亞,阿軍現役士兵人數達到12.6萬人,而亞軍只有4.5萬人,在武器裝備上也是佔據決定優勢,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衝突中,亞軍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挺到最後。最關鍵的是,阿塞拜疆擁有土耳其這個強勁的支持者,在政治和軍事上得到了土耳其強大的支持。而亞美尼亞身邊則沒有一個盟友,現任亞美尼亞政府和西方國家走得非常近,並有意遠離俄羅斯,結果衝突爆發後,沒有一個西方國家站出來力挺亞美尼亞,而俄羅斯也選擇了漠視以懲罰亞美尼亞政府的“親西方”行為,對於亞美尼亞政府的數次求援都不予理睬。
分析此次納卡衝突,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亞美尼亞政治上的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軍事上的即將崩潰。亞美尼亞是一個小國,本國沒有完整的國防工業,重要武器裝備基本全靠進口,加上亞美尼亞是一個內陸國家,一旦戰爭爆發,鄰國都嚴守中立拒絕提供軍火交易通道,從而導致亞美尼亞無法從外界獲取武備支援,一旦現有武器裝備耗盡,亞美尼亞軍隊也就迅速喪失戰鬥力,從而不得不被迫接受屈辱的條約。這再一次證明,國家要想維護主權,就必須擁有強大的軍隊,而強大的軍隊離不開完善的自主國防工業,從而避免在戰爭中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