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消費者對於汽車的需求如何變化,安全始終是最為基礎的固定需求。而汽車行業也不斷在汽車主動安全方面進行技術升級,從已廣泛應用的ABS防抱死系統、EBD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ACC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到目前仍處於概念階段的全新安全技術,無不尋求車輛操控力的提升及主動避險能力的增強。除此之外,輪胎作為車輛與地面的唯一接觸面,直接影響汽車操控,也是汽車安全性能提升中不容小覷的因素之一。
自從充氣輪胎在160多年前發明以來,爆胎一直是輪胎相關交通事故的首要原因。如何解決爆胎給駕駛帶來的安全隱患,則成為了輪胎品牌與廠商技術研發的重點之一。多年來,爆胎預防主要依靠輪胎壓力監測系統,然而,單純的胎壓監測系統對於行進中的輪胎扎釘只能起到提示作用,一旦輪胎扎釘需要及時靠邊停車檢查輪胎狀況並更換備胎,才能繼續上路行駛至就近輪胎門店進行專業的檢查、補胎或換胎服務。
為省去這一路途中因扎釘而停車的麻煩,泄氣保用輪胎(即俗稱的防爆輪胎)作為扎釘補救技術被推向市場,但它的作用一直頗具爭議。市場普遍認為,泄氣保用輪胎價格較高,使用環境有限,消費者在付出更高成本後卻換來舒適性的下降,雖然安全性能有所提升,但是否是爆胎扎釘等問題的最優解還無從得知。
所以近年來,包括德國馬牌、米其林、倍耐力和韓泰在內的眾多國際一線輪胎品牌都看好另一種新技術——輪胎自修補技術,並早已着手佈局自修補輪胎生產。早在2008年,德國馬牌輪胎就在日內瓦車展上展出了強大的ContiSeal自修補技術。而在2019年1月,這一技術的生產線被首次引入亞太地區,在馬牌合肥工廠全新生產線正式投產。而在此之前,這一技術僅能在馬牌葡萄牙和捷克的生產基地生產。
自修補輪胎的快速投產,也側面展現了輪胎行業對於這一技術的信心。面對輪胎扎釘風險和隨之而來的爆胎問題,自修補輪胎的優勢究竟如何,與傳統的“防爆輪胎”又區別在哪裏呢?
談到這裏,我們不妨以德國馬牌的ContiSeal自修補輪胎為例,先來了解一下這項技術。
ContiSeal是由德國馬牌研發設計的可自行修補胎面損傷的技術,它與普通輪胎的區別就是內部有一層粘性密封層——當直徑不超過5毫米的異物(如鐵釘)刺穿胎面時,這一獨特技術可立即將刺穿處密封,防止漏氣。
在這一技術加持下,即使異物脱離或被人為拔除,輪胎上刺穿的小洞仍可被密封。這樣可確保車輛扎釘後繼續行駛,無需被迫停下或停至路邊更換輪胎,起到與傳統防爆輪胎相似的作用。
那麼與“防爆輪胎”相比,自修補輪胎又有何不同呢?
我們常説的“防爆輪胎”其實是一種誤解,正確應該稱為“泄氣保用輪胎”。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它不是真的防爆,而是在被扎釘漏氣後能以規定的時速(通常為80km/h以下)行駛一段距離,目的是讓你儘快去更換、修補輪胎。
德國馬牌適用於所有標準輪輞的SSR缺氣自撐保用輪胎
“泄氣保用輪胎”的原理是依靠堅固的胎壁支撐泄氣後的輪胎,所以它帶來的副作用是舒適性降低,行駛中胎噪增大,以及輪胎自身更重,往往需要專用的輪輞配合等等。
而自修補輪胎則沒有這些缺陷,以ContiSeal為例,搭載這項技術的輪胎可以修補85%的輪胎刺穿,降低輪胎漏氣風險,並且可與常用輪輞配合使用。同時,扎釘後自修補的輪胎在駕駛性能方面與正常輪胎完全相同,不受防爆輪胎的規定時速限制,只需定期檢查輪胎,發現扎釘後到專業輪胎店進行拔釘處理即可,從而節省了時間及經濟成本。
長遠來看,擁有這些先進技術優勢的自修補輪胎在行業和市場中的前景如何呢?像德國馬牌輪胎ContiSeal這樣的自修補技術,能夠取代傳統防爆輪胎,得到普及和推廣嗎?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從消費者角度解讀自修補輪胎。
首先,從安全性能角度來看,在大部分扎胎情況下,使用ContiSeal自修補輪胎的車輛都不會面臨缺氣爆胎風險,也避免了高速公路換胎這樣的危險事件。對於重視行車安全的消費者而言,自修補輪胎顯然是更優的選擇。
其次,在使用體驗上,自修補輪胎在硬度和構造上除粘性密封層外與普通輪胎並無區別,不會影響輪胎的舒適性能。對於出於舒適性顧慮而沒有選擇防爆輪胎的部分豪車品牌而言,自修補輪胎能夠兼顧舒適與安全,無疑是它們的不二之選。同時,對舒適性和靜音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故而難以選用傳統防爆胎的純電動汽車也急需扎釘補救方案,例如去年3月上市的全新蔚來ES8,就升級了德國馬牌 ContiSeal自修補輪胎,蔚來也成為首個應用該技術的國產車型。
另外,自修補輪胎也符合市場的環保期待。德國馬牌輪胎的ContSeal技術壽命有十年之久,遠超輪胎磨損時間,再加上阻止了輪胎扎釘後的進一步損壞,自修補技術減少了輪胎更換頻率,是消費者們經濟實惠的環保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