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推動商業向善向上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綜合

  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的時刻,他率先捐建武漢方艙醫院,並依託旗下企業的物流網絡和服務設施,從全球採購調配了一大批防疫物資,積極配合武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就是卓爾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爾”)董事長、創始人閻志。

  自1996年創業以來,閻志一直專注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一路奮鬥至今,已從當年的文學青年成長為一位企業家。

  守護生命安全

  無畏疫情,冒雪逆行。2020年2月16日,閻志親自運送一批物資趕回武漢。“再難,大家都得一起扛過去。作為一名湖北人,我就應該這樣做。”閻志説。

  2020年除夕,一個來自武漢的緊急電話,讓身在海南三亞正與家人共度佳節的閻志瞬間繃緊了神經。這是一位基層民警的來電,匆忙而懇切地向閻志求助,卓爾的批發市場有沒有足夠數量的雨衣等用具可以購買。閻志這才瞭解到,在武漢街頭執勤的民警們,連最簡易的防護服和口罩也不夠用,想着要用雨衣充當防護服,衝向一線抗擊疫情。閻志明白,他必須做些什麼,雖然已向武漢捐款1000萬元,但他此刻意識到,對於武漢而言,物資更重要。

  “立刻掃貨式收購,不用擔心成本!”閻志當機立斷,市面上有多少防護服和口罩,無論價格高低,卓爾應收盡收。那一刻,閻志雖身在他鄉,卻與抗疫志願者同心而戰。

  就這樣,闔家歡聚的除夕成了閻志與公司員工忙碌的不眠之夜。僅3個小時,閻志率領團隊通過全球商貿網絡,順利購買到300萬隻口罩和近30萬套防護服。42小時內,首批抗疫物資落地武漢天河機場。

  持續近20個小時的緊張調度,手機幾乎“長”在了閻志手上,他連上衞生間的時間都不敢耽誤。閻志回憶説,“這是我自從工作以來,開得最緊張、最重要的‘緊急會議’”。

  當接到將卓爾旗下物業改建為方艙醫院的任務時,閻志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積極配合政府將卓爾旗下的武漢客廳、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等改建為方艙醫院,又合作建設7家應急醫院,為抗疫志願者提供接待酒店和周到的後勤服務等。此外,疫情期間,閻志帶領卓爾率先打通武漢跨國物資運輸的“生命線”,共協調11架包機將1000多萬件抗疫物資運回武漢,支援湖北556家醫療機構。

  由卓爾投資建設,曾被改建為方艙醫院的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舉辦武漢抗疫專題展的武漢客廳,都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武漢重啓後,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成為全市第一個復市開業的大型批發市場。在2020年9月8日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卓爾控股黨委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找準轉型突破口

  閻志不止一次地説:“沒有武漢,就沒有卓爾。”為何閻志對武漢如此深情?

  在他眼中,這裏不僅是他事業的起點,更寄託着他的初心與願景。

  1994年,閻志懷揣不到300元,走在武漢偌大的城市裏,勒緊行囊、尋屋落腳。對那時的閻志而言,武漢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如今,閻志仍對創業之初的歲月記憶猶新。1996年,從漢口高雄路破舊小巷內的小辦公間,到青年路一間七八十平方米的兩居室,閻志創辦了武漢卓爾市場傳播有限公司。誰也沒有料到,這家簡陋的公司,會一路成長為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綜合型產業集團。如今,從卓爾國際中心52層辦公室的窗口遠眺,閻志帶領團隊依城而建的會展中心、商貿新城、文化書店盡收眼底,為武漢的城市發展增添了亮色。

  卓爾如何從一家廣告公司成長為綜合型企業集團?閻志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企業無論是專業化深耕還是轉型突破,都要做出抉擇。在市場的錘鍊下,當時在廣告領域風頭正勁的閻志當機立斷,選擇轉型。

  2001年起,閻志通過實業投資的方式,涉足生物科技、教育、酒業等領域,吃過虧、碰過壁,但收穫了經驗。後來,他以棉紡產業為突破口,帶領整個集團轉型發展。隨着棉紡產業越做越大,他又意識到,整個武漢竟沒有一處綜合類辦公產業基地。隨後,“總部基地”的發展理念再一次讓他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幾經選址,閻志決定在與漢口一河之隔的黃陂建設“總部基地”。

  此後,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武漢客廳等項目接連啓動。漢口北逐漸發展為規模較大的消費品交易與物流平台。

  然而,在很多人眼裏,閻志的生意做得再大,始終是一個“有點兒傻氣的文人”。熟悉閻志的人都知道,這個“伢子”無論投身於哪一行,最難割捨的還是文化領域。“在生活上很樸素,在商業上有魄力,對文字尤其較真。”這是朋友對他的評價。

  2013年,閻志開辦了“卓爾書店”,這家兼具人文、藝術、創意和生活概念的書店,是當時武漢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文化空間。工作間隙,閻志經常約朋友來這家書店逛逛。閻志以文化立身,用實業家的幹勁兒,改變着周圍的世界。

  增添創新底氣

  閻志向記者分享了卓爾轉型的秘訣:“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推動力。我們線下的實體商業、實體貿易要想生存發展,必須創新轉型。”2014年,閻志提出“卓爾要推動產業發展與互聯網全面融合”。2015年,卓爾推出“雲市場”計劃,推出卓爾購、卓金服、卓集送三大應用。

  2016年,閻志又提出,要通過智能化商業交易生態圈,形成開放、高效的B2B交易平台,同時做大服務平台,形成完善的物流、金融、供應鏈管理等服務鏈條。

  戰略明確後,閻志加快了整合資源的速度,全面投身智能化商業交易生態圈佈局。

  另外,以產業互聯網平台為核心,卓爾相繼推出卓集送、卓爾雲倉、17TRACK、卓易通、卓貿通、卓爾金服等數字供應鏈服務平台。閻志篤信,卓爾的互聯網轉型會成為中國實體企業發展的典型樣本。時間給出了答案,2019年卓爾智聯營收達728.89億元,5年增長了72倍,位居行業前列。

  卓爾生態初具規模,創新的步伐也愈來愈快。自2018年起,閻志主動擁抱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與區塊鏈,組建了卓爾智聯研究院,把前沿新技術應用於卓爾的數字平台。

  “在武漢打造世界領先的現代商貿物流平台和構建全球性數字貿易平台將成為未來幾年卓爾產業發展的主線。”閻志説。

  武漢,是卓爾連接世界和中國的“根”,也是閻志持續創新的原點和底氣。“企業家一定要熱愛祖國和家鄉,推動商業向善向上。”閻志説。

  未來,卓爾到底如何發展?閻志表示,他期待打造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貿易平台。目前,雖然國內從技術到模式都較為成熟,但是缺乏人才。閻志通過與武漢高校合作,創造更廣闊的商業平台和學術資源,培養適應企業發展的新型人才。在閻志看來,僅僅把企業壯大、將城市建設好是遠遠不夠的,形成企業與高校、人才的良性互動,才能真正推動產業的發展。

  初心鑄商道,赤子護江城,這是閻志的選擇。他説,企業家為國家多作些貢獻,為百姓多出一份力,就是對腳下熱土的告白。(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覃皓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