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有陸巡、日產有途樂、三菱有帕傑羅......本田有什麼?
今年的汽車圈,着實颳起了一股越野風。也許是日系越野巨頭如普拉多瀕臨告別,也許是自主硬派SUV在逐漸興起,讓很多原本不感興趣的吃瓜羣眾也開始關注起這個細分領域來。而提到日系越野,相信大家也發現了一個問題:豐田、日產、三菱都有舉世聞名的越野車,為何唯獨本田沒有?
仔細一想又確實是這樣,縱觀日系品牌,豐田有蘭德酷路澤、普拉多,日產有途樂、途達,三菱有帕傑羅,就連鈴木也有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吉姆尼......
所以,沒有造大家口中“正兒八經”純種越野車的日系品牌,似乎就是本田、馬自達、斯巴魯了,而問題就出在這,馬自達和斯巴魯你可以説是偏小眾,但人家本田可不是。
若是品牌剛誕生起步的時候,還有理由説本田是因為沒錢,畢竟那會與豐田這樣的大廠相比,本田確實還不夠看。但今時不同往日,現在你若稱本田沒錢造越野車,估計會被diss,根據今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聚焦到汽車領域,本田營業收入排名第五,雖説成績仍不如豐田大眾,但在行業裏絕對算“混得好”的那一類,就國內銷量而言,東本、廣本也是頻頻報捷。
既然不是因為沒錢,難道是因為沒技術?怕造出來的越野車幹不過豐田日產?在這個問題上大家有過不少爭執,首先本田的技術是沒問題的,“本田技研”和“買發動機送車”都不是一句空話,但大家爭執的點在於本田的優勢是造小排量發動機,而像陸巡、途樂這樣的越野車往往搭載大排量自吸發動機。這裏並不是否定本田造不出4.0L以上的優秀大排量發動機,而是本田旗下表現出眾並能成為“信仰”的機器,確實都是偏小排量,如當年的紅頭機,2.0L排量在當時真算是小了。
但問題來了,現在很多越野車已逐漸小排量渦輪化,例如2.0T的牧馬人,照此邏輯,本田拿台出色的2.0T發動機是沒問題的,但造越野車更關鍵的東西,或許還在於歷史傳統和經驗累積。
無論是豐田也好,三菱也罷,它們的越野車都誕生於戰火紛飛的年代,與很多歐美車企一樣,造出來的越野車要供戰場使用,這也就讓它們有了造越野車的根基和傳統,很多歐、美系越野車的誕生背景同樣如此。
即便後來不需要被強制要求生產軍用越野車,但產品延續下來轉變為民用,而且車企也在此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越野車技術經驗。但白手起家的本田不是這樣,它先是在摩托車領域取得成就,而後進入汽車市場,並靠着出色的發動機技術在F1賽事取得輝煌。在民用車市場上,本田車型依舊以經濟適用為主,如果一定要賦予本田車型特色,那或許就是運動了。
是的,本田車上有着運動基因,但這越野基因確實無從説起,先不説有沒有資金、有沒有技術的問題,現在環保趨勢愈演愈烈,很多大排量越野車都自身難保,自己再去趟這渾水還有無必要?再者,民用越野車造出來註定就難以走量,有這精力,相信本田會把時間花在更有前景的混動車型甚至是純電車型上。所以這除了是想不想造的問題,還是有沒有必要造的問題。
既然本田的純種越野車是遙遙無期,但回顧歷史,其實貼着本田標的硬派SUV也並非沒有,比如與路虎合作推出的CROSSROAD,比如基於五十鈴車型打造的PASSPORT。實際上,本田確實沒有像豐田、日產那樣下苦功打造自家的非承載式車型平台,種種原因導致本田聞名的車型都採用承載式車身,當然就目前來看,飛度、思域、雅閣、XR-V、CR-V等車型的全球銷量,以及能夠與豐田THS抗衡的i-MMD混動技術,已經足夠本田去驕傲了,有沒有越野車就顯得不那麼重要。
所以,本田不造越野車,可以説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這其中有歷史和形勢原因,也有技術和經驗原因。當然了,作為一個汽車品牌,面面俱到有時並不是一件好事,能夠突出自己的某一項優勢、做好自己擅長的領域,達到“術業有專攻”的效果,便已足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