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執政已經滿月,仍有多項人事任命尚未敲定,其中就包括備受關注的駐華大使人選。隨着時間的推移,關於誰將出任這一重要職位的猜測不斷升温。據報道,目前有兩人被視為熱門人選,但最終任命可能還需數週才能敲定。有分析指出,無論由誰出任,駐華大使都將在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扮演橋樑角色,決策仍將在華盛頓做出。
兩大熱門
實際上,自拜登去年底當選以來,誰將出任駐華大使就曾引發關注,前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長布蒂吉格和迪士尼董事會主席鮑勃·艾格等人均在猜測之列。
最近,華盛頓流傳的一份名單包括哈佛大學教授尼古拉斯·伯恩斯、芝加哥前市長拉姆·伊曼紐爾、前密蘇里州參議員克萊爾·麥卡斯基爾,以及美國駐越南大使丹尼爾·克里滕布林克。其中,伯恩斯和伊曼紐爾被視為熱門人選。
據悉,現年65歲的伯恩斯出生於紐約,在馬薩諸塞州長大,會説法語、阿拉伯語和希臘語。在關注中東和俄羅斯議題的同時,這位資深外交官被視為一名安穩的幫手。自2008年從美國駐外事務處退休以來,他一直在哈佛大學教授國際關係,併為科恩集團擔任顧問。
“伯恩斯似乎是最合乎邏輯和最有可能的人選,他帶來了外交地位和對兩國關係複雜性的理解,但也帶來了這一角色的侷限性。”歐亞集團亞洲事務主管邁克爾·希爾森(Michael Hirson)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説,伯恩斯是美國新任駐華大使的主要競爭者。據稱拜登政府希望任命一位具有豐富外交經驗的人選,而伯恩斯符合這一標準。
相比之下,現年61歲的伊曼紐爾可能會更具對抗性,據稱他還被視為駐日本大使人選。這個芝加哥人最初從事的是公益工作,後來轉向競選組織和籌款工作。
伊曼紐爾還曾加入克林頓政府,並在奧巴馬手下擔任幕僚長,其強硬、精明的政壇鬥士形象深入人心。不過,由於伊曼紐爾工作期間的一些作為,其潛在的提名可能受到民主黨進步派的質疑和批評。
“鑑於伊曼紐爾以粗魯著稱,如果他被選為駐華大使,我會有點驚訝,但(華盛頓的)一些人可能認為,這正是我們目前所需要的,”前外交官拉塞爾·梅尼哈特(Russell Menyhart)説。
梅尼哈特還注意到,在目前流傳的名單中,幾乎沒有一位候選人具有深厚的中國背景。“這表明,要找到一個有這樣背景的人,同時在華盛頓又有足夠的地位,是多麼困難。”
目前,拜登的支持者還呼籲總統任命一名女性或有色人種出任駐華大使,以實現其關於政府更具多樣性和代表性的承諾。如果獲得提名並得到確認,前密蘇里州參議員麥卡斯基爾將成為美國首位女性駐華大使。不過,美媒指出拜登面臨一大現實挑戰——大量捐贈者和政策專家都是白人男性。
必備素質
分析人士指出,與特朗普政府經常把人事任命變成輿論奇觀不同,拜登政府更有紀律,避免走漏風聲。但在中美關係演變的大背景下,外界對於新任駐華大使人選仍有預期。
“此人將清楚地看到中國給美國帶來的挑戰,以及與中國領導層接觸的現實預期,”曾被派往廣州的前外交官弗雷德·羅卡福特(Fred Rocafort)説。
另據《南華早報》報道,在美國政治體系中,高級大使職位經常被“饋贈”給主要政治捐贈者或國內知名政治家。因此,除了外交專業知識外,與總統關係密切也是候選人的一項關鍵素質。
“我認為,對於大使來説,最重要的是與總統保持良好的關係,能夠直接與總統及其身邊的關鍵人物溝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説,對此人來説,能接觸到中國領導人也很重要。
有分析認為,隨着美國傳統外交的迴歸,拜登將在任命大使的過程中同時納入政治和職業因素,不同於前任嚴重依賴政治因素的做法。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拜登政府可能會打破傳統,選擇一名頂級職業人士或軍事領導人出任駐華大使。如果成真,這將標誌着拜登政府與前任政策的尖鋭決裂,還將突顯“中國挑戰”的嚴重性。
“這種選擇將表明,兩國關係是基於實際利益的政策,而不是政治表象,”曾在奧巴馬政府情報顧問委員會任職的凱文·尼爾(Kevin Nealer)説。
橋樑角色
儘管外界猜測紛紛,但分析人士指出,由於此前政府過渡不暢,拜登團隊正加緊推進人事任命,駐華大使等職位人選可能還需要幾周時間才能敲定。
此外,中美關係在特朗普執政的四年裏一度趨向緊張。隨着拜登政府上台,重新評估對華姿態,駐華大使面臨不小的壓力和挑戰。
分析人士説,隨着中美關係因香港、新疆和南海等議題而趨向緊張,新任駐華大使可能會執行華盛頓對北京做出的強硬政策回應。但是,決定權不會在大使手中。
“有關中國的關鍵決定將在華盛頓做出,對於一位卓有成效的大使來説,最重要的任務可能是通過實地觀察為討論提供信息。”希爾森説。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羣 文字編輯:楊立羣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陸依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