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賴小民案看金融系統反腐:專業調查能力釋放出強大震懾效應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必須統籌聯動,增強總體效果。實踐中,駐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結合金融領域特點,探索建立了查清問題、防控風險、追贓挽損、堵塞漏洞、重塑生態的“五位一體”綜合處置機制,將“三不”一體推進機制在銀保監會系統創新落地。在這方面,透過華融賴小民案可以一見端倪。

  【查清問題】為實現“三不”打下堅實基礎

  8月11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頭髮花白的賴小民低頭站在庭上,他面對的是受賄超17億元的指控。而其中2億多元的現金就堆在一間被他自己稱為“超市”的民居里。令人難以想象的鉅額數字,一方面暴露出賴小民的貪婪,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金融領域的特殊性。

  金融系統作案的專業和複雜性,是腐敗分子的底氣與自以為是的心理安全屏障。正如賴小民過去常以金融專家自居,斥責監管“影響”了公司發展。這層“殼”必須打破!腐敗分子囂張氣焰必須打滅!駐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協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審查組,全方位開展調查,理清辦案思路,多管齊下,一是從華融公司治下的風險項目入手,二是從賴小民等人口中突破了“超市”的存在,三是從跟賴小民關係緊密的老闆處着力。綜合效應之下,賴小民的心理防線被攻破。經過嚴格按程序和權限調查取證,查實了賴小民各項嚴重違紀違法事實,並延伸查辦華融公司相關人員汪平華、白天輝等人嚴重違紀違法問題,果斷查處了這些大肆侵吞國有金融資產的“內鬼”和“家賊”。

  【點評】查清問題是追贓挽損、防範金融風險、發現並彌補制度短板、重塑政治生態的前置性條件,非常關鍵。專業的審查調查能力、絕不手軟的態度,釋放出強大的震懾效應,為寫就後半篇文章良好開局。

  【防控風險】為“不敢”撐腰、為“不能”摸底

  “瓷器店裏抓碩鼠”,駐會紀檢監察組的同志,如此形容金融系統反腐。賴小民身為華融公司“一把手”,腐敗問題均涉及金融業務、觸及金融風險,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處置不當,極易引發系統性風險。

  駐會紀檢監察組將查清問題與防控風險同步推進:邊辦理案件、邊對涉案項目進行全面深入排查,摸清風險底數,及時控制風險邊界;注意把握節奏和力度,既維護涉案企業正常經營,防範微觀風險,又密切關注市場反應和輿情變化,防範宏觀風險。在整個辦案過程中,華融公司業務經營正常,各項指標穩中向好;案件涉及的金融領域信心堅定,經營管理穩定有序。

  【點評】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其中的重點。瓷器店裏的“碩鼠”之所以膽大妄為,與自認為有關部門會“投鼠忌器”不無關係,低估了黨中央統籌防範風險與高壓反腐的決心與能力。查辦案件必須樹立底線思維,強化大局意識和風險意識,通過查清問題為防控風險提供座標,通過風險防控為查清問題提供好的環境、氛圍,有力粉碎腐敗分子的僥倖心理,有效化解腐敗背後的風險問題。

  【追贓挽損】打滅敢腐、想腐的冒險心理

  “瘦了自己,肥了公司”,是賴小民一度洋洋得意的自我標榜。諷刺的是,“肥”是華融公司“馬屎皮面光”虛胖臃腫的肥,背後是他落馬時華融的鉅額負債;“瘦”是賴小民“為錢消得人憔悴”的瘦,背後是數額巨大的贓款和各色贓物。

  “追贓不易,挽損更是難上加難。”迎難而上,審查組堅持案件查辦與追贓挽損同步並進,一方面,盡最大努力向特定關係人、代持人多源頭追繳贓款或不當所得;另一方面,通過給涉案人員政策出路,在尊重商業原則基礎上採取簽訂補償協議、資產重組協議等多種措施,促其積極配合挽回國有資產損失。在審查組的努力下,賴小民案挽損率超過90%,同時涉案財物近17億元已追繳到位,本想給孩子留錢的賴小民“一分錢都沒有花,最後組織上都收了”,只是做了一個“財物保管員”。

  【點評】“治貪必當奪其財。”追贓挽損,不僅是最大限度減少國有資產損失、化解風險的必然要求,也是對腐敗官員和其他國有資產覬覦者的命門震懾。悉數追回贓款贓物和行賄者的不當得利,無疑能極大削減腐敗者行賄者違法犯罪的動力,同時,也為發現制度漏洞、織密“不能”籠子摸清了情況。

  【堵塞漏洞】強化“不能”,讓敢腐、想腐之人無機可乘

  “老賴説啥就是啥”“都是老賴一支筆説了算”……賴小民“擅權妄為”的背後,是華融公司黨的領導嚴重弱化、虛化、淡化、邊緣化,紀檢部門難以履職、監督嚴重缺失等狀況。

  覆轍不能重蹈。針對賴小民案暴露出的監管制度和治理能力方面的問題,駐會紀檢監察組着力補短板、堵漏洞,紮緊“不能”的制度籠子。既督促華融公司加強黨的建設,完善制度壓縮權力尋租空間,如推動制定全面加強公司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實施意見,修訂“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落實黨委前置審議制度等。又督促會機關有關職能部門加強監管流程再造、監管協同推進,減少監管盲區和真空,如推動修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等,為行業發展和日常監管提供相應的法規依據。

  【點評】產生腐敗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體制機制存在漏洞。通過總結案件、以案促改,找管理漏洞、找制度空隙,讓制度籠子更加嚴密有效,是遏制乃至杜絕賴小民之流再現的關鍵,也是鞏固查清問題、防控風險、追贓挽損三者成果的必要之舉。而從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着手,深化派駐機構改革、升級監督“探頭”,更是解決金融企業內部監督虛化傾向的治本之策。

  【重塑生態】保障辦案成果、為“不想”營造氛圍

  進班子不如進圈子,賴小民在華融大搞家長制、一言堂,讓“老鄉圈、秘書圈、親友圈”等投其所好的“圈裏人”大行其道,不僅嚴重污染了企業政治生態,對金融領域政治生態也產生了不良影響,僅審查組向華融公司黨委、紀委移送的問題線索就涉及上百人。

  為肅清餘毒、重塑華融政治生態,在駐會紀檢監察組指導下,華融公司按照“懲處極少數,教育挽救大多數”、重在修復和重建政治生態的原則,精準運用“四種形態”分類分批處置了涉案人員。同時,從匡正選人用人風氣切入,對幹部選任醖釀討論、崗位調整等7個方面開展專項整治,系統梳理違規破格提拔幹部人員情況,選拔任用一批埋頭苦幹、實幹、能幹的幹部。“由‘亂’轉‘治’”“脱胎換骨的變化”,駐會紀檢監察組相關負責人如此形容華融這兩年多的轉變。

  【點評】重塑生態,既是查清問題、防控風險、追贓挽損、堵塞漏洞的重要目標,也是有力保障。“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政治生態的優化,為強化“不敢”震懾效應、“不能”約束作用提供了好的環境支撐,也為實現“不想”營造了良好氛圍。鍥而不捨、久久為功,通過一地一域小環境的淨化,整體生態的海晏河清定當指日可待。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透過賴小民案件的查辦過程,透過駐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的探索實踐,讓我們再次感悟到一體推進“三不”這一重要方略的科學性、有效性。提筆時想結尾、落子前謀全局,打破“三不”之間的梗阻,讓“不敢”“不能”“不想”貫通運用、統籌聯動,良好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自然會逐漸顯現。(原標題為《以華融賴小民案為例——看金融系統如何探索“三不”一體推進長效機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62 字。

轉載請註明: 以賴小民案看金融系統反腐:專業調查能力釋放出強大震懾效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