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總統博裏奇 視覺中國 資料圖
美國“民主衞士”的頭銜再次受到質疑!近日,智利總統博裏奇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首席國際記者克里斯汀·阿曼普(Christiane Amanpour)採訪時説:“我並不認為美國對加強民主作出了貢獻,美方應當進行反思。”面對阿曼普追問對1973年智利軍事政變的看法,博裏奇總統明確表示:“美國通過中情局在推翻阿連德總統的政變中發揮‘重要作用’,尼克松總統通過絞殺智利經濟造成上述局面的態度十分明確,智利不會忘記這段歷史。”
這一問答揭開了綿延近50年、至今仍然作痛的歷史傷疤。其實早在2001年雙子塔倒塌之前,智利人民就對“9·11”這一日期有切膚之痛。1973年的9月11日,智利發生了震驚世界的軍事政變,民選、合法的阿連德政府被推翻。直至21世紀初,美國中情局才首次承認,曾大規模捲入智利內政,參與策劃上述政變。而近年陸續公開的中情局解密文件也再次證實,美國確實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冷戰爆發後,特別是受到古巴革命勝利的刺激,為遏制共產主義在西半球擴張,保證“後院”不再出事,美國加緊了對拉美國家的規制管控。1970年是智利大選年,薩爾瓦多·阿連德代表左翼政黨聯盟“人民團結陣線”第四次參選(前三次參選在美國暗中阻撓下均未能成功),並有望獲勝。阿連德提出,要通過民主、多黨制和自由的方式走向社會主義。對此美國驚慌失措,因為拉美絕不能出現第二個古巴,美國在智利的經濟利益也絕不能受損。所以美國使出渾身解數,極力阻止阿連德上台執政,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美國先是對智利選舉加大幹預力度,中情局甚至計劃用軍事手段阻止阿連德上台。但卻弄巧成拙,反而使阿連德得到更多支持,最終勝選總統。美國氣急敗壞,處心積慮、想方設法要搞垮阿連德政府。美國深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把智利經濟整垮,讓老百姓吃不上飯,政變就搞不起來,於是對智利實施經濟制裁,切斷了所有貸款和援助,封鎖智利視為經濟命脈的銅礦出口,使新生的左翼政府面臨嚴重經濟困難。此外,美國還對智政府和軍隊搞滲透,暗中挑撥離間,激化政治對立,並放大社會民生問題,煽動罷工遊行,挑動民眾不滿情緒。
儘管阿連德政府擁有較為深厚的民眾基礎,但也禁不住美國進行如此大規模、系統性的“降維”打擊。1973年9月11日,軍事政變果然發生了。
智利陸軍司令皮諾切特指揮軍隊佔領了機場、港口等交通要道,包圍並轟炸總統府,要求阿連德總統辭職並投降。阿連德總統在飛機轟鳴聲中發表了最後一次演講,誓死捍衞國家和人民的尊嚴和民主,高呼“智利萬歲、人民萬歲、勞動者萬歲”,並明確提到“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反動勢力的聯合,使得軍隊打破了他們的傳統”。9月11日,阿連德總統最終在政變勢力的狂轟亂炸中以身殉國,成為拉美左翼運動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幕,同時也掀開了智利近代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對於美國來説,右派獨裁下的智利比左派民主領導的智利更安全”——這是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的表態。
這不就是典型的以“維護民主”之名行破壞民主之實嗎?!這樣的“深仇大恨”智利人民怎麼會忘記?!博裏奇總統的一番言論吐露了千千萬智利民眾的肺腑之言:美國必須進行反思!
當然,這只是美國應該反思的太多過錯中的一個而已。美國長期奉行“門羅主義”,從多米尼加到玻利維亞,從危地馬拉到格林納達,其霸凌干涉的觸角遍佈整個拉美。只要是“看不順眼的”“不聽話的”政權,美國就暗地“動手腳”“搞破壞”,有時甚至不惜親自赤膊上陣,窮兇極惡的程度令人咋舌。
距離智利“9·11”政變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美國顛覆干涉的手法已經完成了無數次“升級換代”,其隱蔽性、迷惑性、危害性都遠超當年。美國的作惡手段領先世界,恐怕任何國家都難以與之匹敵。怪不得有人説:“美國是最不可能發生政變的地方,因為那裏沒有美國大使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