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持身體健康,不少人會選擇定期體檢。您聽説過給城市“體檢”嗎?
當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3%,一些城市在發展中面臨着人口過密、交通擁堵、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不足等短板,需要及時補足、更新優化。“過去,城市以大規模增量建設為主,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城市建設轉向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並重,需要了解羣眾訴求、聽取各方意見,解決‘好不好’的問題。”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唐凱表示,城市體檢正是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抓手。
201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北京市率先開展城市體檢,到今年樣本城市數量已擴大至59個,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基本建立。城市體檢,都“檢”哪些指標?如何通過體檢發現“病灶”、開出“藥方”?記者日前赴重慶、成都等地進行了採訪。
檢什麼——
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等8方面65項指標
“自學了一個多月,我每天下午都約朋友來玩。”12歲的成都少年唐鑫鑑腳踏滑板,在坡道上愜意玩耍。他的“滑板館”既不在公園廣場、也不在健身場館,而在和家僅一條馬路之隔的成都成華區府青路三段立交橋下。
不僅是滑板區,這個全長約1公里、平均寬度18米的空間,還設置了籃球場、羽毛球場、遊樂區等場地,並且運用花卉綠植、燈光照明進行裝飾。如今,這裏已成周邊居民常去運動休閒的打卡點。
橋上車水馬龍、橋下別有洞天,“灰色高架橋”是如何變成“綠色運動場”的?
“我們在城市體檢中發現,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適宜羣眾就近健身需求的設施配置等存在較大短板。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綜合體檢數據進行交叉比對,探索利用城市剩餘空間打造‘金角銀邊’。”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園林綠化處工作人員鄧靜介紹,為充分保障安全,運動空間外側還增設了安全欄杆,兩側道路新增了紅綠燈、限行標誌等。
鄧靜所説的兩項短板,分別屬於城市體檢中的生態宜居和健康舒適指標。目前,城市體檢建立了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風貌特色、整潔有序、多元包容、創新活力等8方面65項指標。比如交通便捷方面,就包括建成區高峯期平均機動車速度、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單程通勤時間、專用自行車道密度等7項指標。
“城市體檢試點工作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3年多來,指標體系發生了不少變化,既調整了工業遺產利用率等數據獲取較為困難的部分指標,也適應形勢增加了部分指標。”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楊宏毅介紹,比如今年為突出底線管控要求,增加了新建建築高度超過80米的住宅數量、城市可滲透地面面積比例等指標;為推進碳達峯、碳中和工作,增加了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社區低碳能源設施覆蓋率、綠色交通出行分擔率等指標。
從2020年36個樣本城市的體檢結果看,不少城市的城市功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得到改善。以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為例,與國際上一些大城市的55%相比,上海、廣州等城市高出5個百分點以上。體檢結果也反映出,部分社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不足。比如,36個樣本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未達標,其中有9個城市低於30%;28個城市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門診分擔率不足30%;停車問題較突出,32個城市的老舊小區停車位與小汽車擁有量之比不足80%。
誰診斷——
城市自體檢、第三方體檢和社會滿意度調查相結合
“座標南岸區錦繡前程小區——門口這條路是附近小學生上學的必經路,車流量大,存在安全隱患,希望能修一條人行通道”;
“座標渝中區康德糖果盒小區——周邊有衞生服務站,但缺養老服務站,建議社區成立服務站,解決獨居老人就餐問題”……
這是今年重慶市城市體檢中1.3萬條居民提案裏的幾條。社會滿意度調查是城市體檢的方法之一。在住建部委託第三方設立的城市體檢信息自採集平台上,居民掃一下二維碼,便可定位所在小區、分門別類提出相關建議。
不僅如此,平台還設計了調查問卷,包含“您對所在城市房價的可接受程度”“您周邊地區在大雨天氣後內澇積水嚴重嗎”“您認為您上下班路上花費時間長嗎”等問題。為了拓寬滿意度調查範圍,樣本城市各顯神通。
“我們在機場、地鐵站、核心商圈等地布點宣傳,並且深入社區指導問卷填報,目前已完成問卷6萬餘份,在樣本城市中排在首位。滿意度調查完成後,我們將市民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推動限時銷號解決。”重慶市住建委副主任楊治洪介紹。
如果説社會滿意度調查是偏主觀的定性體檢,類似中醫“望聞問切”,那麼藉助遙感、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的第三方體檢,則更偏定量,好比西醫的影像和化驗檢查。
“第三方城市體檢數據重點結合城市遙感數據和人工智能分析,輔以社會調查自採集數據等。比如新建住宅建築高度超過80米的數量指標,我們會通過高分辨率衞星影像圖片來測算;社區便民商業服務設施覆蓋率,可以藉助在線地圖APP計算便民超市、快遞點等服務設施對建成區的覆蓋度。”清華大學中國城市研究院秘書長林澎舉例。
給城市體檢,最難的是數據。林澎舉例説,一些指標的數據不好獲取、代表性不明顯;開展社會調查之初,一些地方主要在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事業單位人員中開展,影響了數據的全面性、客觀性。
無論是社會滿意度調查還是第三方體檢,為的是在城市自體檢工作的基礎上,對相關指標進行交叉分析,確保客觀準確。自體檢,就是各樣本城市自己體檢、自己查找問題,並且在城市體檢指標體系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增加特色指標。比如重慶,就增加了人均“山城步道”長度、菜市場/生鮮超市15分鐘步行覆蓋度等,拓展了體檢的分析維度。
自己查找問題,城市能有積極性嗎?“剛開始有些不理解,覺得體檢實際意義不大。後來發現,這其實能促進此前碎片化數據和資源的有效整合,為政府建設項目等提供綜合依據,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片面決策。”成都市體檢辦工作人員田樂説,幾年下來,城市體檢為工作推進提供了很大幫助,大家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咋“治療”——
“照方抓藥”、建立機制,有針對性地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最堵的時候,我們的擁堵指數超過春熙路,人和車根本走不動。”對比現在周邊清清爽爽的路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黃進直言變化很大。
2019年,針對城市體檢中反映的“路網密度不足、道路擁堵”問題,成都市有關部門給華西醫院做了一場交通“大手術”——在醫院一公里外的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建設有1400個車位的地下停車場,同時修建地下通道,就診病人乘坐免費擺渡車就能到達醫院附近;撤出佔道停車泊位、設置公交站專用道、改造交通動線。一系列舉措,讓華西片區的交通狀況明顯改善。
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城市體檢怎麼就給“治”好了?“我們之前也嘗試過,但因為治堵涉及住建、交管、醫院、軌道公司等單位,較難協調。”在成都市住建局局長張樵看來,成都成立領導小組、工作專班,將城市體檢工作納入目標考核內容,明確時間表並加強督查督辦力度,使問題得以徹底解決。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目前各地對城市更新工作熱情很高,但也遇到一些難題,比如更新什麼、怎麼更新,通過城市體檢,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楊宏毅説,各地應根據查找出的“城市病”照方抓藥,把城市體檢結果作為編制“十四五”城市建設相關規劃、城市建設年度計劃和建設項目清單的重要依據。
確保體檢結果落地見效,試點城市在積極探索:成都提出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並將體檢問題整治任務納入城市機會清單;重慶形成了“城市治理項目方案”,向相關市級部門提出了48項工作建議;長沙實行“無體檢不項目、無體檢不更新”,按照全面改造、綜合整治、功能改善、歷史文化保護四大類推進重點片區城市更新……
“要通過城市體檢充分聽取人民羣眾的訴求、願望和期待,及時將涉及城市風險防控、人民羣眾最關切的急事難事列為優先項目。”楊宏毅表示,下一步,住建部將組織第三方機構綜合評價我國城市發展狀況和水平,適時發佈年度城市體檢報告。(記者 丁怡婷)
《 人民日報 》(2021年09月01日第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