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末,
美國供應鏈危機持續發酵,
引發國際輿論關注。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美國與亞洲的航線上,海運企業為謀求更高利潤,優先將空集裝箱從美國發往“世界工廠”中國,削減發往日本等國的運力。
分析人士認為,上述亂象顯示美國供應鏈危機已外溢影響到亞太地區乃至全球,且引發連鎖反應,給世界經濟復甦帶來巨大挑戰。
這是2021年10月29日拍攝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港景象。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港及鄰近的長灘港是美國主要集裝箱港口。相關數據顯示,美國40%的海運集裝箱經由這兩個港口入境。(新華社發)
進出口不暢給世界添堵
“今年出口運輸成本比去年上漲了30%。”在8日的美國國會參議院聽證會上,內布拉斯加州查普曼市農場主諾曼·克魯格抱怨説,供應鏈紊亂導致他的企業物流成本上升、交貨時間延長,訂單被迫取消。
物流已經成為影響美國出口的重要障礙。
進口方面,在西海岸的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巨輪排起長龍,數以萬計裝滿貨物的集裝箱無法上岸。以洛杉磯港為例,8月中旬每艘貨輪在港口的等待卸載時間為6天,現在已經增加到10至12天。
美國笛卡爾-達塔明公司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亞洲海運輸往美國的集裝箱總運量同比大增23.9%。中美航線每標箱運費從2019年的1500美元,一度暴漲到今年夏季的2.8萬美元,目前仍高達約8400美元。
美國供應鏈問題專家、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戴爾·羅傑斯説:“顯示供應鏈緊張程度的月度美國物流經理人指數11月高達73.4,作為主要分項指標的倉儲價格指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澳大利亞經濟學家郭生祥指出,作為世界頭號經濟體,美國已成為全球供應鏈主要短板,顯著拖累經貿夥伴,給世界經濟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
這是2021年10月26日在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港口拍攝的貨運集裝箱和起重機。(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供應鏈危機源於美弊政
談到美國供應鏈危機根源,不少業內分析都指向美國弊政。
美國《福布斯》雜誌日前指出,本輪供應鏈混亂始於特朗普政府發動貿易戰,這造成嚴重供需波動,特別是美國從中國進口激增。
最初,美國商家趕在美方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税前增加庫存,而後為防貿易戰升級繼續囤貨,此後新冠疫情又使美國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度進一步增加,中美航線愈加繁忙。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企業在進口中國商品時考慮的已不再是成本,而是能否儲備足夠的貨源。
船運企業為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不得不增加中美航線運力並改變原有航期和航線,為搶運中國進口商品不惜裝載大量空集裝箱從西海岸返回中國。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接受《時代週刊》採訪時表示,特朗普政府發動貿易戰傷害了美國出口商特別是農民。在洛杉磯港,滿箱進出口比例是5比1,“這意味着我們最大的出口產品是空氣”。
世界海運理事會首席執行官約翰·巴特勒説,供應鏈問題根源不在船運公司,而在美國政府充滿不確定性乃至相互矛盾的政策。
羅傑斯告訴記者,隨着新冠疫情持續,供應鏈危機將繼續存在。只要特朗普時期的關税政策保持不變,集裝箱運輸將變得越來越不平衡。
這是2021年10月22日拍攝的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附近海域等待卸貨的集裝箱貨輪。(新華社發)
供應鏈焦慮短期難緩解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供應鏈危機牽涉面廣,積重難返,短期很難緩解。
首先,受鉅額財政刺激、假日消費等因素影響,近期美國從亞洲進口商品需求持續升温。據日本物流新聞網站報道,截至11月,亞洲10個國家和地區發往美國的海上集裝箱運量連續17個月同比增長,當月中國內地發出的運量佔比達64.1%。
這一方面證明,中美經濟深度融合無法“脱鈎”;另一方面表明,美國旺盛需求會讓國際航運“主動脈”繼續承壓。
其次,因抗疫不力,本週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超過50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80萬例。疫情“寒冬”進一步加劇美供應鏈梗阻。
再次,美國物流結構性癥結依舊,卡車司機緊缺等問題未見改善。美國貨車運輸協會稱,美卡車司機嚴重不足,缺額高達8萬人,這一缺口今後還會迅速擴大。物流困境短期內難以解決。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指出,美國供應鏈危機有長期化趨勢,各國要早做準備,趨利避害。
(原標題:美國供應鏈危機拖累全球!)
來源:新華社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