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掉唯一住房建起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組建5000餘人的志願者隊伍,20年矢志不渝——
徐立強:野生動植物的守望者
週末人物·中國新聞名專欄
□ 本報記者 肖芳 本報通訊員 來海青
10月11日至15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在雲南昆明開幕。在大會主題徵文集中,青島市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埋下保護種子,傾情守護20載》事蹟入選,成為山東省唯一入選的案例。
這個協會的發起者和負責人,是1981年出生的青島市城陽區小夥兒徐立強。他説:“我只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我有個大大的美麗中國夢。”
在過去的20年裏,他辭掉外貿企業的工作,賣掉唯一住房,回到嶗山腳下的農村老家,自籌資金建起野生動植物保護站。他發起成立了山東省第一個區縣級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組建了一支5000餘人的志願者團隊,收容救護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紅角鴞等野生動物1700餘隻,保育瀕危植物青島百合400餘株,廣泛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成為遠近聞名的野生動植物“守護者”。
近年來,徐立強先後榮獲“感動城陽十大好人之星”“青島市文明市民”“感動青島道德模範”“山東好人之星”等榮譽稱號,2018年榮登“中國好人榜”,2019年被評為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今年,在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黨支部獲評山東省優秀基層黨組織。
20年累計救助野生動物1500多隻
從城陽區夏莊街道少山社區出發,沿蜿蜒的護林山路上行,至嶗山西麓半山腰處,幾間依石勢而搭建、貼了木質外立面的鋼構小屋,便是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的駐地。
“這個渾身警覺、羽毛倒立、長得像大號貓頭鷹的傢伙,是我們救助的一隻雕鴞。它是一種大型夜行猛禽,體重達到8斤,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徐立強帶領記者來到一處籠網外,介紹了一位已經在此居住了3個月的“客人”。
今年8月份,這隻雕鴞在遷徙途經青島時,不慎撞上了一處高層建築玻璃,受傷墜地,難以飛行。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接到羣眾電話舉報後,立即安排志願者將它帶回保護站進行救治。“今年10月,我們曾把它帶到野外進行放飛,但沒成功,等它飛行能力再恢復一下,我們會再試一次。”徐立強説。
這隻雕鴞的鄰居,是一位“住”了更久的獼猴。“獼猴在我國主要生活在南方,在北方野外缺少食物,沒法越冬,所以不能隨便放生。”徐立強介紹説。這隻獼猴原本有人飼養,後來被非法放生,跑到其他居民家裏覓食、鬧事,最後被協會志願者帶到了保護站。
“我們近期一共收容了3只獼猴,其中2只送到青島市動物園了,但這隻送不進去了,因為它是雄性,動物園的獼猴種羣裏如果雄性太多了會打架,所以我們就暫時繼續養着。”徐立強説。
孔雀、玄鳳鸚鵡……保護站裏還有更多的野生動物,它們或在此“養傷”,或在此“暫居”。徐立強告訴記者,對於本地沒有的野生動物品類,保護站會在確保其健康後送往青島市動物園、青島農業大學等收容場所或科研機構;對於遷徙路經或本地既有的野生動物品類,則會在條件成熟時儘快放生,讓其迴歸大自然。
像這樣的野生動植物救護,徐立強已經做了整整20年。他和夥伴們累計收容救護野生動物超過1500只,其中包括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紅角鴞、蒼鷹等,國家三級保護鳥類朱雀、繡眼鳥、丘鷸、斑鳩、白骨頂雞等和瀕臨滅絕的黃腳三趾鶉等;累計製作並在嶗山西麓、膠州灣畔濕地、白沙河濕地等區域懸掛了1.3萬餘座人工鳥巢,為1500多隻野生鳥類提供了繁衍棲息的温暖家園。
辭職成立全省首個
區縣級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
雖然早已是島城野生動植物保護領域的“專家型人才”,但令人意外的是,徐立強並沒有科班學歷教育背景,而是會計學和酒店管理學出身。那麼,他為何會走上野生動植物保護這條路,而且一走就是20年?
徐立強説,自己從小就在嶗山腳下長大,對大自然和野生動植物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我從5歲開始在山裏放牛,童年裏的每一天好像都在和野生的花草、樹木、鳥類打交道,抬起頭就能看到樹上站着各種鳥,有知道名字的,也有不知道名字的。”徐立強回憶説。他家所處的嶗山山麓,具有温和的氣候、複雜的地貌,春天有鳥兒在此築巢繁衍,秋天有鳥兒在此南遷北徙,儼然一片鳥類理想的棲息地和庇護所。
2001年,徐立強20歲,正在北京讀大學。這一年寒假,他回到少山社區,恰巧青島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2003年更名為“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的志願者要到嶗山西麓進行鳥類環志和資源調查,需要一名熟悉山野路況的嚮導。寒冬時節穿林進山,又沒有一分錢的報酬,村民們對這事兒並不“待見”,徐立強聽説後卻馬上站了出來。
“我從小在山上長大,對情況很熟,而且感覺‘野生動物保護’‘鳥類環志’‘志願者’等詞兒聽起來很高大上,作為年輕人也很有一股參與進去的激情。”徐立強回憶説。在做嚮導的過程中,徐立強和志願者們進行了深入交流,對野生動植物保護和志願服務產生了濃厚興趣。沒多久,他便也加入了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成為協會最年輕的一名志願者。
畢業後,徐立強回到青島,進入一家外資企業從事外貿進出口工作。利用工作閒暇,他積極參加野生動植物保護和公益推廣工作,並很快成長為協會的副秘書長,成為組織鳥類收容救護、科普宣傳等活動的骨幹志願者。
後來,徐立強被委派到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東北林業大學學習野生動植物專業知識,更加堅定了從事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決心。2017年,徐立強辭去工作,開始籌備在家鄉成立山東省第一個區縣級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2018年4月,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以及青島市、城陽區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青島市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正式註冊成立,徐立強擔任會長。
賣掉唯一住房
建野生動植物保護站
協會成立初期,沒有充足的資金與人員,力量十分單薄。最為急迫的是,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需要一個遠離居住區的自然場所,怎麼解決?
一番思慮後,徐立強賣掉了在城陽區購置的唯一一套住房,回到父母居住的農村老家,用賣房所得的這筆錢,在遠離村居的地方建起了野生動植物保護站。
被救助的野生動物有了“家”,可他自己卻沒地方住了。時至今日,他和妻子一直在孩子上學的學校附近租房居住。
辭掉工作,沒了工資,徐立強的家庭收入主要靠在老家經營的十幾畝果園。堂堂一名大學生,不在外面好好工作,回家種地、護鳥,有人對此不理解,覺得他“入了迷”,有人説他“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就是為了“博出名”。
面對紛至沓來的不解和質疑,徐立強説,自己也不是沒有動搖過。可隨着國家對生態多樣性越來越重視、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的志願者從一開始的幾百人很快增加到幾千人。“我總能感覺到,在使命感和責任心的驅動下,這個團隊裏好像有種無形的力量,推動着我不斷向前,活動越辦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根本停不下來。”徐立強説。
他舉了個例子:團隊裏有一名年近80歲的志願者,名叫劉學永,畢業於山東省林業學校,曾擔任青島嶗山林場場長。他對於花草樹木,有着發自內心的熱愛,是護鳥團隊裏的學術達人。他自學攝影,拍攝了各種野生植物照片20多萬張,每種植物都按照萌芽期、花期、果期的變化拍攝,詳細記錄了嶗山地區的大量野生植物資料。不幸身患重病後,劉學永第一時間找到徐立強,送來一張光盤和3個U盤,把自己多年收集的一手珍貴資料無償託付給徐立強。
“憑我一人之力,很難將這些植物知識科普給更多人,而你還很年輕,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幹這件事。每個物種都有它的價值,都是大自然的饋贈。這些資料只要能激發出孩子們的一丁點兒興趣,我就一輩子無悔無憾。”徐立強至今清楚記得老人當時的這些殷殷囑託,令他很是感動。如今,根據老人提供的詳實資料,徐立強和志願者們已先後在學校和社區組織了數百場科普宣講和研學活動。
如今,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的志願者隊伍已經達到5000多人。他們配合森林公安、林業部門、相關街道等開展各類活動,成為一支遠近聞名的野生動植物守護力量。
清網護飛
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
徐立強介紹,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目前的日常工作,一方面是受當地自然資源等部門的委託,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受理志願者和羣眾相關舉報線索,第一時間對受困的野生動植物進行收容救護;另一方面是自主開展棲息地保護工作,主要包括清網、投餵、護飛、為鳥安家、科普宣傳等。
嶗山山麓是遷徙鳥類棲息繁衍的良好庇護地,也存在很多違法者私捕濫獵的情況。每逢春、秋兩季,徐立強和志願者們每天都會走進深山,進行長達數小時的巡山護鳥行動,打擊違法捕獵,割除捕鳥網具。
即便是“老山民”,對周邊山頭比較熟悉,但山路崎嶇難行,難免會發生意外。這些年來,徐立強登山摔倒、滑倒受傷的情況有很多。有一次,他清早獨自進山護鳥,行至嶗山西麓的一處山腰時腳下不慎踩空,摔到一塊大石頭上昏了過去,直到當天傍晚才甦醒過來。
比發生意外更加危險的,是與偷獵捕獵者的正面衝突。“作為羣眾性組織,協會沒有執法權,遇到不配合的,現場只能跟他講道理、講法律,有時要對峙很長時間才能把網捕的鳥解救下來。”徐立強説。他的右手有幾處明顯的疤痕,這是一次勸阻盜獵者盜捕鳥類時,被對方拿着鐮刀砍傷後留下的。
除了非法捕鳥網,果農們為阻止鳥類啄食果實而使用的防護網,也會給野生鳥類帶來安全隱患。“對於這些果農,我們不僅會勸説拆除防護網,還會為他們免費提供氣味型驅鳥器等替代工具,既為鳥類消除了生存隱患,也幫果農們避免了損失。”徐立強説。
膠州灣畔以及墨水河、白沙河下游的大片濕地,因魚蝦、蟹貝、水草資源豐富,也成為很多候鳥遷徙的中轉站和落腳點。每年冬天,鳥兒們都會聚在這裏飲水、覓食,而捕魚者非法佈設的地籠網,則給這些鳥類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地籠網主要是為了網魚蝦,但水鳥如果在覓食時鑽進了地籠網,就出不來了,只能被活活困在裏面。”因此,徐立強和志願者們也經常在退潮時到濕地或河道開展“清網行動”。
要進入滿是淤泥的地方清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徐立強介紹説,志願者會首先穿上笨重的防水服,然後在腰上綁一根繩子,其他志願者在岸上牽引,然後才能小心翼翼走到淤泥中間,用工具刀清理網具。“有時清網會發現綠鷺等瀕危物種死在漁網裏,我們志願者就會感覺十分痛心和自責,後悔自己沒能早發現早清理。”徐立強説。
公益推廣,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羣體的科普宣傳,是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的另一重點工作。“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力量非常有限,只有發動更多的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廣泛地參與進來,通過影響孩子,進而影響家庭、社會,讓城市未來的主人們都同步具有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我們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才會真正變成現實。”徐立強認為。
截至目前,徐立強已在青島市共聯共建50多所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示範學校,講授野生動植物保護知識,開展“青島為鳥安家”行動。他還發起青島市首屆珍稀野生動植物生態保護科普巡展,將20年來發現和保護的200多種珍稀鳥類和500多種珍稀植物製作成圖片展板進行展覽。2018年,他還積極參與到城陽區與甘肅隴南地區的東西扶貧協作活動中,帶領協會志願者到隴南當地小學開授科普教育課、捐助科普教育書籍,還通過發起公益眾籌的方式,資助隴南學生來青島進行生態研學,並協助隴南成縣成立了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
“抗擊疫情最佳志願服務組織”
作為一名黨員,徐立強時刻將黨徽佩戴在胸前。他認為,這是一份光榮和鞭策,意味着要“想幹事、能幹事、衝在前面”。
2019年,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黨支部正式成立,共有5名正式黨員,徐立強任黨支部書記。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野生動物的收容救助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野生動物是新型冠狀病毒溯源的重要方向,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三部門也聯合發佈公告,要求各地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實施隔離,嚴禁野生動物對外擴散和轉運販賣。“每年春節前,都是觀賞鳥類交易的高峯期。”徐立強表示,協會黨支部迅速響應國家號召,製作了十幾版“革除陋習、禁食野味”的抗擊疫情宣傳海報,在周邊社區張貼、發放,向居民介紹非法獵捕、飼養、食用野生動物的危害。
徐立強回憶,當時有一户居民被舉報非法飼養野生松鼠,志願者入户查看後發現是7只赤腹松鼠,屬於瀕危物種。飼主介紹説,原本是朋友送了2只,養了多年後慢慢繁衍到了7只,一家人已經“都處出了感情,實在不捨得”。首次入户的志願者雖然反覆勸説了一個多小時,卻最終無功而返。
幾天後,志願者第二次入户,繼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並對收容後的處理方案進行了詳細解釋。聽聞這些赤腹松鼠最終將被送往青島市動物園,可以得到更為適合的生存環境和更為專業的照料,自己也還有機會再次見到,飼主一家人終於同意交出。“這種飼主雖然違了法,但出發點並不是惡意的,所以我們也要把勸説工作做細緻、做温和,儘量避免引發衝突。”徐立強説。
2020年6月,在青島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等部門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的抗擊疫情先進典型評選活動中,徐立強被評為“全市抗擊疫情最美志願者”,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被授予“抗擊疫情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榮譽稱號。
從一個人到一羣人
“從國家到地方,這些年對生態文明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越來越重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回憶迄今走過的廿載志願服務歷程,徐立強從國家、省、市、區相關部門對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越來越有力度的支持中,感受到了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發展理念的改變。而身邊越來越多的志同道合者,則讓他更深刻地體會到何為“大道不孤,德必有鄰”。
高高的個子,魁梧的身材,略帶滄桑的臉龐,這個典型的膠東漢子,就是協會志願者黃強。今年38歲的黃強,是城陽區城陽街道仲村社區居民,一名短途小貨車司機。他總是憨憨地説,自己別的沒有,就是力氣多,能幹活。他積極參與協會各類志願活動,忙前忙後跑運輸。人工投食保證候鳥越冬所需的數千斤玉米、白菜等,濕地和河道清網行動所用的橡皮筏、衝鋒舟等物資,都是黃強開車一趟趟地拉過去。每次有活,他總是第一個搶着幹。次數多了,協會提出從有限的經費中給他補貼部分油錢,但黃強一次都沒有收。
12歲的郭尚東是青島實驗學校的學生,也是協會的“鐵桿迷弟”。他6歲時在學校聽了徐立強關於鳥類保護的講座後,便主動提出要參與野生動植物保護,成為協會中第一個“未成年志願者”。此後,他每年都會參加“秋季護飛”“愛鳥周”等活動,小小的身影跟着大人蔘與救助鳥類行動,一點兒都不怯場。今年,郭尚東還在就讀的學校發起成立了保護野生動植物的社團。“我雖然年紀小,但是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決心和信心一點兒不比別人差。”郭尚東説。
青島小嫚兒徐雙的父親經營着一家盆栽小店,維持着一家人的生計。很多年前,大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還比較薄弱,盜採盜挖現象比較普遍,父親出售的盆栽裏就有不少來自嶗山山林。在一次制止野生植物盜挖的活動中,徐雙與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結緣,開始意識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併成為一名志願者。在協會的支持下,她幫助父親開展盆景人工種植工作,不僅再也無需上山採挖樹木,而且可以實現大規模、批量化生產,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小人物’也要有大夢想,保護好野生動植物,讓人與自然諧相處,這個夢想真的很大,想要實現它,靠的就是無數‘小人物’的堅持。”徐立強説,野生動植物保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前方可能困難重重,但他並不孤單。“我身邊已經有一大羣執着的‘小人物’,我們相信未來這樣的‘小人物’會越來越多,涓涓細流匯成大河,我們的‘美麗中國夢’定會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