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工地上的“火把節”
(新春走基層)大灣區工地上的“火把節”
中新網廣州2月9日電 題:(新春走基層)大灣區工地上的“火把節”
作者 高霞 周堅 倪佳斌 呂夢瑤 廖斐茹
臨近春節,廣州室外最高氣温28攝氏度℃。
廣州新建白雲站站房的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機器轟鳴、汽車運輸、電鑽聲、鋼筋碰撞等各種聲音交織着,似乎是一支大灣區建設中的合奏曲。
在忙碌的身影中,劉曉花、劉國軍、馬小龍他們黝黑的皮膚、清澈的眼睛、拘謹的神態顯得與眾不同,經過了解,他們來自四川大涼山彝族。在白雲站站房建設的工地上有70多名四川大涼山彝族的建設者,他們今年和其他農民工一起有300多人留在工地過年。
劉曉花、劉國軍、馬小龍都同在鋼筋工隊,負責把白雲站站房打好的地基鋪上鋼筋。他們在太陽持續照射下穿得很嚴實,劉國軍和同伴把鋼筋一根根抬到指定的位置,馬小龍和同伴把鋼筋一根根用套頭接好,劉曉花則用鋼絲把上下層的鋼筋綁紮固定好。
“我們那邊很窮,我算是好的啦,家裏是自己建的木房,都是自己種地,還好能吃飽”。劉曉花靦腆地説,她今年20歲,每次寄錢回家後打電話給家人是她最幸福的時刻,她説最讓她開心快樂的事是在家過火把節,儘管火把節是農曆六月二十四,但它比過年還要濃重,讓人難忘!
1999年出生的馬小龍有一個彝族名字叫呷呷子體,他的家在大涼山,去年剛剛脱貧,他讀到高中後輟學回家放羊、放牛,後來隨着老表們到外面打工,才到白雲站這個工地幹了2個多月的活。馬小龍眼裏閃着光説:“我現在每個月可以寄回家兩、三千塊錢,想讓弟弟、妹妹過得更好一點。”當記者問他有沒有去工地外面看看廣州,馬小龍瞬間落寞地搖搖頭,當聊到跳舞時,馬小龍立刻興奮地回憶他在家鄉火把節上的各種秀舞,似乎他是火把節上的主角。
劉國軍也是“00後”,他長得跟網紅丁真一樣純淨清澈。他的爸爸和弟弟都在這個工地上幹活,他是家裏的老大,會為家裏想得多一些,儘管他在外地打工不會寂寞,但他時常會想念家裏的媽媽和妹妹。劉國軍在家鄉學校讀到了高二,他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他説他最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門。“我就知道我們是勞動者,打拼是為了後代過得好一點,以後不要過得這麼累。”劉國軍説着他的新年願望……
臨近中午,劉曉花他們提前下班了。快過年了,廣鐵集團站房建設指揮部、中鐵建工集團白雲站指揮部共同慰問留守工地過年的建設者們。
鐵路部門到工地送物資送温暖,組織鐵路書法家到工地開展“揮春送福”活動;組織了集體核酸檢測,開展送健康活動;光大銀行廣州分行派出專員在工地為農民工開辦工資卡,農民工工資由第三方託管,開展“金融服務進工地”活動。
晚上七時,白雲站站房燈火通明,上夜班的農民工陸續去了工地。
劉曉花這個組吃完晚餐後,得知建設單位要為他們過一個像火把節一樣的農曆年,他們難以相信這是真的,在半信半疑中他們換上乾淨的衣服,劉曉花和她的嬸嬸巫之還化上了淡妝。其他的農民工則熟練地幫鐵路人員鏟沙、堆柴、燒火,還有的幫廚師煮餃子,忙着擺水果、掛彩燈、調音響。
一小時後,在農民工食堂外的空地上,一團熱情奔放的大火熊熊燃燒起來,當彝族噠體舞的音樂一響起,休班的彝族老鄉們紛紛從宿舍走出來,大家隨着律動跳起了家鄉的舞蹈,火光映紅了每一位舞者的臉龐,他們笑了,笑得那麼燦爛。
劉曉花笑了,她笑得那麼美那麼真實,完全沒有了在工地上的靦腆和害羞,她説:“好開心呀,就像是做夢迴到了家鄉一樣!”
劉國軍換上時髦的衣服,沒有一絲拘謹,他在人羣中盡情地跳着,快樂地笑着,大聲地説道:“開心!這是隻有在家鄉才有的快樂,真想和家裏的媽媽和妹妹分享這種快樂。”劉國軍的笑眼裏閃爍着淚花。
馬小龍成為當晚絕對主角,他和建工集團的年輕大學生們跳到一起、玩到一起、融到一起,他們的笑臉被火光照映着分不清彼此,只知道他們都是大灣區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