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罵了孩子,孩子不會停止愛你,但他們卻會“傷害”自己
有句話説得好:你只能傷害到在乎你的人。這話可以用在孩子對父母上,但也可以反過來,當父母打罵孩子時,儘管孩子不會停止愛你,但卻已經深受傷害。不僅如此,對於孩子來講,這種來自父母的傷害,才是最可怕的。
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VR遊戲的視頻,裏面有一對中年夫妻模仿父母的角色,因為孩子只顧玩遊戲,而不知道收拾自己的東西而情緒失控,並破口大罵,父母兩人輪番上陣,對着孩子指手畫腳,最終以打落孩子的遊戲機為結束。
很多人看過這個視頻後,都説過於真實,心裏陰影頓時就上來了。 可見不少人小的時候都沒少經歷過類似場景,整個場景雖然是由演員表演出來的,是虛構的,但現實中卻廣泛存在。
有個網友評論得很好:一打開視頻,畫面感就來了,彷彿瞬間穿越回童年,這可真是我看過的最恐怖的視頻!
確實是的,世上最可怕的事物,不是什麼妖魔鬼怪,也不是什麼虎豹豺狼,而是情緒失控的父母。
因為父母本應該成為孩子汲取正能量的源泉,而不是用來傾瀉負能量的垃圾桶,被最信任、最在乎的人不留情面的打罵,沒有什麼是比這最可怕的事了。
1、孩子不會停止愛你,是父母肆無忌憚打罵孩子的底氣
為什麼很多父母都習慣於打罵孩子,而不考慮後果呢?因為他們心知肚明,就算自己打罵孩子再狠,孩子也不會真正記恨於他,這就是所謂的“母(父)子無隔夜仇”。確實是的,由於親情紐帶的存在,孩子的確不會輕易記恨父母,但這不意味着父母的肆意打罵沒有後果,因為孩子固然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傷害自己,而且是一種隱秘的傷害。
2、打罵孩子的後果有多嚴重?很多人因此毀掉一生
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曾説過:當語言忽視了人的感受和需求,以致令對方感到疏離和傷害時,對方就很難體會到來自他的愛。代入父母子女的角色,那就是當父母打罵孩子時,孩子也會同樣難以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愛。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在一個缺乏父愛或者母愛的環境下度過童年,毫無疑問,這將對他的性格發育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甚至毀掉他的一生。
事實上,不僅僅是打罵,來自父母的任何語言暴力,都會給孩子帶來極深的傷害。綜藝節目《我愛的女人們》中有一個場景,當問到楊櫟的兒子楊雨辰“喜不喜歡爸爸在家裏”時,楊雨辰脱口説出“不太喜歡”。
這是為什麼呢?看過節目的人想必不難理解,因為楊櫟經常用陰陽怪氣的語氣跟兒子説話。比如有一次楊雨辰根據自己的幸運數字5選了5號房,結果因為路途太遠而走得很累,楊櫟就多次諷刺説“5不是你的幸運數字嗎?簡直太棒了!”
身為父親,卻屢屢以諷刺語氣來跟孩子講話,對孩子的傷害可想而知,所以楊雨辰不喜歡爸爸在家,根本不難理解。
1、良好的親子關係需從友好溝通開始
我們總説“親子關係”很重要,可又有多少父母真得想過如何去經營親子關係了嗎?其實很簡單,只要能實現與孩子的良好溝通就足夠了,親子溝通順暢,無矛盾,就已經能把親子關係贏在了起跑線上。
可悲的是,大多數父母連這個也做不到,因為跟孩子溝通,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是一門精深的學問,是需要父母努力學習,甚至終生學習的。
2、平等和共情,是親子間良好溝通的基礎
很多父母之所以無法跟孩子良好溝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交流對象,而是把孩子視為附屬物。以這種心態去跟孩子交流,是肯定不會有好結果的,要麼孩子變得極其叛逆,要麼變得極其順從,這兩種極端性格,都對孩子的成長大有害處。
至於另一個原因,則是極少考慮甚至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要知道,孩子也是人,也是有情緒的,如果父母連對孩子共情都做不到,又如何能讓親子關係更上一層樓呢?
親子關係是需要認真經營的,而且這跟其他的親密關係不一樣,在親子模式下,父母永遠是主動的一方,是需要負責任的一方。所以親子關係變差,責任都在父母,而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未來成長也必將面臨更多的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