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附近的店鋪買包子,
幾百米的距離,
中間隔着一條馬路,
對於很多九歲、十歲的小孩來説,
不是什麼難事兒,
順道打個醬油也不在話下。
但對於一些孩子來説,是艱難的一步。
家住重慶渝北區桃源大道的10歲小姑娘鄧穎,
患有先天性雙目失明,
去年,小鄧穎第一次“獨自”出門買包子,
小心翼翼地用盲杖探索道路,
過馬路前,聆聽周圍的聲響,
如果身邊有其他人在走,
也聽不到車經過的聲音,
代表着是綠燈,她便跟着周圍的人走,
雖然花費了比平時多幾倍的時間,
但順利買到了包子,並安全回到家。
小鄧穎不知道,媽媽一直在默默守護着她。
接下來,媽媽常常創造讓孩子“獨自”出門的機會,
自己卻悄悄跟着,陪伴在身邊,
網友稱為“最深情的隱形陪伴”。
感動於深情的母愛之外,
也有不少人把目光聚焦在了盲道上。
盲道是專門幫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設施。但現實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盲道的確很“忙”,但沒有很好地服務有需要的人士,除了盲人什麼都有。
還有的盲道,在規劃設計上,就透着不打算讓人用的本意。
離草坪太近,不達標↓↓↓
內蒙古“十八彎”↓↓↓
還有山西“史上最曲折”盲道,百米內有35處“Z”字轉彎。湖北一處不足50米的盲道呈“S”形,23個轉彎,另一處50米長弧形盲道有29個轉彎。
盲道等無障礙設施的建設、維護和使用,
體現出一個城市的良心。
盲道的彎彎繞繞,
説明不少地方存在敷衍的情況,
僅僅是為了滿足人行道的建設規範,
而不真正考慮到實際使用情況,
無障礙設施成了擺設。
媒體曝光後,
“十八彎”盲道僅用時3日便整改完成。
整改不必大費周章,
建設起來也並不困難,
難在有沒有留心留意。
有力的監督可以糾正錯誤,
從長遠來看,讓無障礙設施發揮出好效用,
依靠的是城市規劃的
重視程度、規定的強制性、管理的機制等。
無障礙環境不僅體現在硬設施上,更包括軟環境。
在“重慶肢體殘疾女士考教師資格證未過體檢”一事中,女碩士鄒蜜參加教師資格認定考試,筆試面試均通過後,卻被卡在了體檢環節,重慶市教師資格證體檢標準裏規定,“兩上肢或兩下肢不能運用,兩下肢不等長超過5釐米”,為教師資格體檢不合格。
要從頂層設計方面考慮特殊需求,對一些標準規範進行改革、調整,剷掉人為設置的障礙和門檻, 讓有知識、有能力的殘障人士自食其力、發光發熱。
我國有上千萬的視力殘疾人,各類殘疾人總數約8500萬,他們的生活,需要其他大多數的關心。
一名盲人小夥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談到,他走在盲道上,後面突然出現一輛電動三輪車, “你知道嗎?他在盲道上載着別人,竟然還不依不饒地讓我為他讓盲道!”
關愛殘疾人,自覺維護無障礙設施,多一分責任心,才能讓小鄧穎們多一分放心,讓家屬多一分安心,讓社會多一分愛心。
此時,東京殘奧會正在進行中,
運動員頑強拼搏、突破自我,
闡釋着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殘疾人應該被更多地關注,
被給予更多的愛和希望。
更多的考驗已然壓在他們身上,
別讓他們,
沒有倒在拼搏的賽場上,
沒有倒在生活的戰場上,
卻跌倒在盲道上!
來源:央視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