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俄烏軍事衝突正在重塑歐亞大陸地緣政治結構,而中亞地區成為西方與俄羅斯博弈的新陣地。從10月到11月,法德美等歐美國家政要以及歐盟高官,或者邀請中亞國家領導人對本國進行訪問,或者前往中亞呼籲加強合作。在西方頻頻示好的背後,既是俄烏衝突爆發後中亞地區地緣政治重要性的提高,也是歐洲各國迫切的現實需要,還有西方希望趁機在該地區削弱俄羅斯影響力的打算。不過,西方的盤算能否實現,還要看中亞各國的態度。
政要互動相當頻繁
“馬克龍正在通過引人注目的措施加強與中亞國家的夥伴關係,尋求提高歐洲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據法新社11月29日報道,這位法國總統當天在愛麗捨宮接待哈薩克斯坦總統託卡耶夫,兩人討論了深化兩國經濟、能源和教育合作等問題。在此一週前,馬克龍同樣在巴黎會見了來訪的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兩人就進一步發展法烏關係交換意見,並就發展高水平全面夥伴關係達成一致。除了和哈薩克斯坦以及烏茲別克斯坦領導人舉行面對面會談外,馬克龍11月26日還與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舉行了電話會談。兩人去年曾在巴黎舉行會晤。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哈薩克斯坦總統,還是烏茲別克斯坦總統,都是受邀訪問法國。託卡耶夫是7年來首次訪問法國,而在描述馬克龍和拉赫蒙去年的會晤時,法新社用了“極不尋常”一詞。除了高層訪問外,法國還計劃加強與中亞國家的文化聯繫。法媒稱,馬克龍宣佈2024年要在哈薩克斯坦開辦新的法語學校。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時報》稱,巴黎計劃在撒馬爾罕市開設法國文化協會分支,而法烏兩國將合作培訓法語教師,雙方還簽署了價值超過60億歐元的貿易協議與合同。法國《20分鐘報》認為,馬克龍在一週時間裏連續會見中亞國家領導人,説明巴黎急切地希望與中亞國家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其實,法國的舉動只是近期歐盟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加大向中亞展開“魅力攻勢”的一部分。10月27日,首屆歐盟-中亞峯會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出席這一會議,並與中亞五國領導人舉行會晤。米歇爾對中亞地區的重要性予以肯定,稱作為連接亞歐大陸的重要樞紐,中亞與歐盟的聯繫日趨緊密。他強調,此次峯會“不僅僅是兩個地區之間的對話”,更是歐盟與中亞加強合作的象徵。
米歇爾前腳剛走,德國外長貝爾伯克也來到中亞。從10月31日至11月2日,她先後對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進行訪問。據“德國之聲”報道,貝爾伯克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訪問釋放合作信號。在德國外長之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來到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市,參加11月17日到18日舉行的歐盟-中亞外長會議和歐盟-中亞互聯互通國際會議。他表示,在當前情況下,歐盟應當與中亞國家加強關係。美國“歐亞網”稱,未來4年歐盟將為中亞地區提供3億歐元的撥款,而其任務是“找到釋放現有潛力和建立持久聯繫的途徑”。
除歐洲之外,美國也加強了和中亞地區的接觸。俄羅斯衞星通訊社稱,11月6日至11日,美國分管南亞和中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唐納德·盧對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進行訪問。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唐納德·盧在訪問期間表示,美國將向中亞地區提供2500萬美元用於促進貿易路線開通和吸引投資。據哈薩克斯坦方面統計,今年8月至11月期間,至少有7批來自美國及歐盟的官方人員對阿斯塔納進行了訪問。該數據與過去幾年相比顯著增加。
俄烏衝突爆發後,中亞的戰略重要性增強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亞所所長丁曉星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歐美與中亞國家間的交往明顯加強,其深層次原因是中亞地區地緣政治的變化。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中亞國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凸顯,因此各方都在通過加強與中亞的交流來提升自身影響力。博雷利日前直言,從戰略角度看,中亞地區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法新社稱,歐盟以及德法等國正在重新評估與中亞地區的關係。土耳其近年來對中亞地區的興趣也在增加,土總統埃爾多安是該地區的常客。
和俄羅斯爭奪影響力,也是歐美加強和中亞國家聯繫的重要原因。法國《20分鐘報》認為,馬克龍對中亞國家“青睞有加”是為了讓它們遠離俄羅斯。據美國《外交學者》雜誌報道,德國外長訪問中亞之前表示,柏林不希望看到中亞“被俄羅斯束縛在前院”。俄羅斯《國際生活》雜誌稱,今年3月以來,歐盟開始公開加大對中亞國家施壓,要求它們譴責俄羅斯。歐盟還希望通過金融和貿易優惠,讓中亞國家減少與莫斯科的合作。
能源問題是歐洲接近中亞各國的一大因素。丁曉星表示,中亞以及外高加索地區能源豐富,因此正深受“能源脱鈎”影響的歐洲將其視為俄能源的替代方之一。除了能源以外,雙方在金屬礦產等自然資源領域的合作也在加強。據“德國之聲”報道,10月底11月初陪同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訪問中亞的,包括一個專注於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德國商業代表團。貝爾伯克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將阿斯塔納稱為柏林的“綠色氫能新夥伴”。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除北極之外風力最強的國家,還是德國的第三大石油供應國。此外,有數據顯示,2020 年,哈薩克斯坦是全球第一大天然鈾生產國,也是歐盟第二大鈾供應國。在11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哈薩克斯坦總理斯邁洛夫簽署關於可持續性供應原材料、電池和綠色氫的諒解備忘錄。
地緣經濟利益也在驅動歐盟加強與中亞國家的合作。法國《20分鐘報》稱,除能源之外,歐洲對中亞最感興趣的還包括運輸通道和基礎設施建設。中亞恰好處於中國和歐盟之間的運輸走廊上,在歐中物流交易中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據美國《外交學者》雜誌報道,在2007年的中亞戰略中,歐盟將建立連接歐洲和中亞地區的能源和運輸通道列為優先事項。2018年底,歐盟提出歐亞互聯互通戰略。2021年底,馮德萊恩宣佈,歐盟將籌集3000億歐元的資金,啓動“全球門户”戰略,以回應中國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該戰略意味着歐盟將與中亞國家建立互聯互通的網絡。
“受地緣政治野心的影響,歐盟正在改變其在中亞地區次要參與者的情況”,美國《外交學者》雜誌分析稱,中亞地區位於歐亞大陸的心臟位置,橫跨一個戰略地理空間,北接俄羅斯,東接中國,南臨阿富汗和伊朗。到目前為止,俄中美在該地區的活動較多,而歐盟在中亞沒有重大的地緣政治利益,並將該地區國家視為“鄰國的鄰國”。出於這個原因,歐盟此前把中亞納入了其更廣泛的歐洲周邊政策。不過隨着西方“多元危機”的持續,歐盟開始重新考慮其外交政策方向。此外,在共同應對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等安全問題上,歐盟也希望與中亞國家加強合作。
對於西方的“魅力攻勢”,相關國家做何反應?
丁曉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中亞國家外交政策多元化的特點更加突出。一方面,中亞國家繼續其“多元平衡”外交政策。自2022年以來,它們與德法等西方國家、土耳其等中東國家,以及日韓印等亞洲國家都進行了較為頻繁的互動;另一方面,中亞各國在面對俄烏衝突問題時不願選邊站隊,仍然將俄羅斯視為重要夥伴。據德國《世界報》報道,作為中亞國家的“領頭羊”,哈薩克斯坦從不諱言阿斯塔納與莫斯科是盟友。哈薩克斯坦駐德國大使翁扎諾夫稱:“俄羅斯是我們的夥伴。”11月底,託卡耶夫在就職典禮上表示,哈薩克斯坦打算繼續走平衡道路,積極發展與俄羅斯和中國等國的關係。他11月29日在訪問法國前,先對俄羅斯進行了訪問。
“俄羅斯在中亞的地位仍然相當強大”,據《國際生活》雜誌等俄羅斯媒體報道,雖然西方媒體一直在炒作“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降低”這一話題,並聲稱集安組織內部出現了裂痕,但俄羅斯仍然是中亞地區重要的地緣政治參與者。俄羅斯在該地區仍然擁有巨大的經濟影響力,不僅是中亞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也是該地區的主要投資來源之一。中亞地區很多企業都是在蘇聯時期建立的,該地區的很多基礎設施,如鐵路和公路等也都是為了加強和俄羅斯的聯繫而建的。丁曉星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説,在經濟方面,俄羅斯是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勞動力的重要引入國,俄羅斯為中亞國家解決了年輕人的就業問題;在安全方面,儘管美西方甚至土耳其不斷向中亞滲透,但只有俄羅斯具備保障中亞安全的實際能力。莫斯科已經在塔吉克斯坦建立軍事基地,還建立了集安組織為中亞各國提供安全保障。
相較之下,歐盟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仍然非常有限。《觀點報》等俄媒稱,蘇聯解體後,歐盟宣佈了許多在中亞地區的投資項目,然而其中很多從未實現。現在,歐盟在中亞地區的活動很多集中在人權言論、一些培訓項目以及安全等領域。哈薩克斯坦政治學者希布托夫表示,博雷利對中亞地區的訪問只是公關行為,除非所有歐盟國家達成共識,否則他宣佈的一些項目就無法啓動。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主任科爾圖諾夫稱,歐盟無法向中亞國家提供替代俄羅斯的方案。歐盟希望通過建立繞過俄羅斯的運輸和貿易走廊,但任何這類項目都會遇到地理、後勤和其他方面的重大挑戰。此外,歐盟目前還沒有一個足以獨立於美國或北約的完整軍事機構。歐盟在中亞的安全行動也因該組織成員國缺乏共識而受到限制。總之,即使歐盟在未來幾年試圖進一步加強與中亞國家的安全合作,也不太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對於歐盟推出“全球門户”戰略以抗衡中國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丁曉星表示,歐盟的行動確實存在競爭意味,但這種競爭可以表現為良性競爭。他認為,中亞各國長期受歐洲文化等軟實力的影響,這是歐洲在中亞實施“全球門户”戰略的優勢。不過,雙方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較遠,這給貿易往來、能源運輸帶來較大挑戰。此外,俄烏衝突削弱了歐洲的經濟競爭力,使得歐洲今後需要專注於解決內部矛盾,因此它對中亞地區的資金投入與關注將變得未知。另據法媒報道,歐洲議會11月30日邀請歐盟委員會官員報告“全球門户”戰略執行週年成果,結果多位議員聽完報告後卻表示“不太知道它到底是什麼”。還有人提出“錢要從哪裏來”以及“到底想達成什麼目標”等問題。
【環球時報駐德國、法國特約記者 青木 董銘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