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裏的直播掃盲隊:將美食、美景、民族文化傳至大山外
“直播賬號名字要有辨識度,面對鏡頭不要緊張,直播的主題可以貼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連日來,劉書雯幾乎每天都在下鄉做短視頻直播培訓。培訓室裏的農户們是來自各個村寨的留守婦女、殘疾人和返鄉青年,為了準時參加培訓,他們中有的人一早出發,趕了十幾里路才到。
2021年大學畢業後,劉書雯回到家鄉榕江縣,入職北京家鄉來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一名直播培訓師,和10餘名青年組成了大山裏的直播培訓掃盲隊。他們走遍榕江20多個鄉鎮(街道)、上百個村寨,累計開展直播培訓400餘次、直播帶貨實訓超4000人次,孵化了新媒體助力鄉村振興農民講師(骨幹)團165人。他們的努力,真正讓直播帶貨從大山子民們眼中“不正經”的職業變成了討論熱度最高的話題之一。
榕江縣曾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兩山”地區,2020年全面脱貧後,鄉村振興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讓大山“活”起來。
“我們這裏工業底子薄、農業機械化水平低、農產品品質高但量少,文旅資源豐富但產業散而弱,人才支撐力不足。”榕江縣委副書記、縣長徐勃認為,時下流行的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形式能以最直觀的方式將美食、美景、民族文化傳至大山外,“讓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農資、直播成為新農活,也許這就是榕江鄉村振興的新賽道”。
去年以來,榕江縣全面發展“新媒體+產業”,創建集人才培訓基地、直播中心、文化學堂、產品車間、倉儲物流為一體的新媒體助力鄉村振興文創產業園,引進家鄉來客等40餘家企業入駐園區,並面向非遺傳承人、返鄉創業青年、易地搬遷羣眾、弱勞動力者、留守婦女等開展萬人村寨代言人培育計劃,在全縣範圍內推進短視頻直播掃盲式培訓。
“村裏大多數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學習能力弱,我們幾乎是從零教起,有時候註冊賬號這個步驟要講七八遍。”家鄉來客負責人李哲亞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展示前後改版十餘次的“六易”課程體系,包括榕易拍、榕易剪、榕易編、榕易播、榕易賣、榕易創6個章節,“培訓團隊也會根據每次培訓情況實時更新課程內容”。
“培訓老師講很得詳細,我家離新媒體產業園不遠,一有培訓或直播活動我都來參加。”幾個月前,33歲的水族姑娘潘吉端還只是一名農家婦女,參加萬人村寨代言人培育計劃後,她的短視頻賬號粉絲從零漲到2200多,如今已是車民街道陽光社區的村寨代言人,“每次直播我都穿着水族服飾,粉絲們也對我們的生活習俗、飲食文化感興趣”。
今年50歲的劉大姐是平永鎮人,4個月間,她從直播“小白”成長為帶貨主播。其間,除了參加在鄉里的直播培訓,她還會趕50多里的路到新媒體產業園找直播培訓師現場指導,一來就在縣城住上幾天,“學會了再回家”。
除培訓外,家鄉來客還實時跟蹤分析各短視頻賬號播放量、直播流量數據等,每天公佈全縣主播增粉和帶貨量排名,再針對主播們進步程度的不同做更精準的流量扶持和賦能服務。
在新媒體創業園的基礎上,榕江縣還在各鄉鎮(街道)組建新媒體服務中心,在各村(社區)成立新媒體服務站、打造設備齊全的村級直播間,實現大山的子民隨時隨地直播。
據統計,萬人村寨代言人培育計劃啓動以來,已孵化短視頻賬號1.2萬餘個,培育直播帶貨團隊數超2100個,其中青年帶貨主播840餘人,全縣直播氛圍已初步形成。截至今年7月,榕江縣“新媒體+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線上線下銷售額超7000萬元,日均發出快遞1700餘件,是發展直播帶貨前的3倍,並通過短視頻直播打造了小丹江生態康養之旅等多條精品文旅線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姍姍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