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本來是一件賞心悦目的事情,如今則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父母幾乎要把除了工作之外的所有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付出了無數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結果,卻看不到一點成就。
當你企圖做完美的父母時,焦慮就會不期而至。這就和我們在學生時代,想追求門門滿分,或者科科第一名,那必然是有難度的。
如何做不焦慮的父母?你一定要明白3點,關係孩子一生!
1、適度放手,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父母為孩子付出的越多、照顧的越周到,孩子對外界的接觸範圍就會大大縮小,探索未知領域的自信與慾望就會大大減弱,孩子失去了廣闊的視野和獨立能力,將來進入學校、社會就顯得與同齡人格格不入。
父母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愛他就抱得松一點,還孩子一片自由呼吸的天空。
孩子的世界,我們應該多去了解,去關注。要從孩子的出發點看問題,不要過於我行我素,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父母需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及時疏導,讓孩子健康成長!!
2、正確引導,尊重孩子成長規律
在養育孩子中我們常説到“順其自然”,這個“自然”就是指兒童的內在發展規律;我們所提出的“尊重孩子”是指尊重孩子內在發展的自然規律,而不是順從孩子的所有行為和要求。我們所説的給“孩子自由”,就是給予孩子內在發展的自由,而不是行為的無規則化;教育的實質之一就是幫助孩子完成每一個階段的發展任務。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大人忍痛邁出的一小步,卻是孩子幼小人生的一大步。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是父母離不開孩子,孩子的成長之路,何嘗不是家長的修煉之路呢。尊重孩子獨立的成長規律,正確引導孩子,才是愛。
3、降低期待,不要拿孩子比較
現在的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拼命地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還要求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無形中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壓力。
在父母的高期望值下,孩子頂着巨大的壓力活着,這樣容易抑制孩子的快樂成長,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意味着自己是個壞孩子,用父母的期望來判斷孩子的好與壞,是一種嚴重失衡的表現。
在很多情況下,父母的期望也可以化作孩子奮發向上的動力。但是有的時候,父母過高的期望會成為孩子肩上沉重的壓力。
孩子長期生活在焦慮、壓力過大的環境之中,除了上述案例的抑鬱症、自閉症以外,神經衰弱、多動症、孤獨症、退縮症、焦慮症等,都是這種重壓下的惡果。
焦慮育兒已然成為一種社會流行病,究其根本原因是父母的虛榮心和攀比心在作祟,父母越焦慮,對孩子的控制範圍就大,親子關係也就越發劍拔弩張,一旦親子關係失去彈性,孩子將再難信任父母同時走上另一個極端。
事事求完美只會徒增壓力,,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大可以輕鬆一點。彼此陪伴,互相成全,就是我們和孩子之間最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