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前卒”的尷尬?
中國新修訂的海上交通安全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同一天,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報道,澳大利亞國防部表態稱,已知悉中國要求“特定外國籍船舶”在進入中國領海時報告詳細信息的有關消息,但澳軍艦將繼續在國際法框架下“航行自由”。
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澳大利亞與中國相距數千公里,為何急着跳出來對中國的法律説三道四?究竟是誰給的膽子,讓它“自由過了火”,公然挑釁不惜要以身試法?
如果結合澳大利亞近一段時期的表現和舉動,對於這樣荒唐的言論也就不足為奇了。眾所周知,澳大利亞是西方陣營中反華的急先鋒,長久以來甘願充當美國的遏華馬前卒,屢屢向中國發難。
特別是近年來,隨着南海局勢的變化,澳大利亞緊跟美國腳步,不斷“攪局”南海,在南海問題上跟風炒作,興風作浪。
上週,澳大利亞與美國、日本、印度共同在菲律賓海開展了為期四天的“馬拉巴爾-2021”大規模海上聯合軍演。澳大利亞海軍出動了“瓦拉蒙格”號護衞艦參加。澳大利亞海軍司令麥克·努南中將表示,澳方將與這些國家的軍隊建立專業關係,併為印太地區開放、包容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本週,澳大利亞又拉來法國“壯膽”。兩國的外長和防長舉行了2+2會談,會後發佈的聯合公報宣稱反對所謂南海的“破壞穩定或脅迫行為”,並提及了澳法兩國海軍未來聯合航行的安排。
即便是如此賣力的表現,就一定能換得主子的信任與真心嗎?恐怕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的心裏最清楚。
日前,莫里森在接受當地一家電台訪談時,承認自從塔利班控制喀布爾後,美國總統拜登還未聯繫過他。隨後,主持人提出的關於澳美關係和國內疫情等話題,讓莫里森變得很不耐煩。在含糊地回答了主持人的追問後,他甚至粗暴地搶先掛斷了電話。
掛電話可以切斷犀利的提問,但掩飾不住現實的尷尬。美國發起阿富汗戰爭以後,澳大利亞共向阿富汗派遣約2.6萬名士兵。據澳大利亞國防部數據,駐阿富汗的澳大利亞軍人先後有41人戰死,另有約500人自殺或企圖自殺。
然而,在阿富汗局勢發生劇變時,居然沒有獲得與美國協商的機會,莫里森難免心塞。
在莫里森接受訪談的第二天,9月1日,就是《澳新美安全條約》簽署70週年紀念日。對此,拜登發表講話稱,美國致力於與澳大利亞一道推進兩國共同的價值、民主社會的準則、世界安全和繁榮。
然而,説好的同榮辱,共患難,現實又再一次打臉。就在澳大利亞絞盡腦汁與中國較勁之時,美國趁機鑽了個空子。香港《南華早報》網站日前報道稱,有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裏,美國對中國的葡萄酒、牛肉、棉花、木材、煤炭等產品的出口均有所增加。不得不説,澳大利亞產品的“缺席”確實讓美國的產品得到了更好的機會進入中國。
隨着美國在阿富汗完成了全部的撤軍,“盟友的角色與命運”成為國際輿論近期的熱議話題。澳大利亞自認為是美國最可靠的盟友,其實不過是美“印太戰略”的一顆棋子而已,迎接它的又會是怎樣的命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