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欽差”動真碰硬的作風令人矚目 底氣從何而來

以人民對美麗中國的期盼為底氣——

“環保欽差”動真碰硬 不做“稻草人”

2021年4月初,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陸續進駐河南、廣西等8省區。隨之,督察組每週通報,相繼公佈16起典型案例:湖南省邵陽縣長陽礦區舊賬未了又添新賬、雲南省景洪市生活垃圾處理場環境問題突出,本是治污設施卻淪為污染源……

這些不留情面的通報足見督察組之“剛”。事實上,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自2015年年底在河北試行以來,就一貫以敢於動真、不做“稻草人”的強硬作風令人矚目。

黨的十八大以來,美麗中國建設不斷提速,污染防治攻堅戰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烙下用法律和制度為武器,強力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護航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軌跡。

2015年7月,中央深改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由此拉開中央環保督察大幕,環保督察工作機制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

2015年年底至2019年年中,中央環保督察實現了對31個省(區、市)的首輪全覆蓋,並對20個省份進行督察“回頭看”,“全覆蓋+回頭看”直接推動解決羣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15萬餘件,立案處罰4萬多家,罰款24.6億元;立案偵查2303件,行政和刑事拘留2264人,4218名幹部被問責,對環境違法行為形成強大震懾。

2019年下半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開啓第二輪督察,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第二次全覆蓋,再用一年時間進行“回頭看”。目前,時間已過半,督察的力度依然強勁。

“環保欽差”為何能如此動真碰硬?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對此的回答是,人民羣眾對美好環境治理的期盼給了環保督察十足底氣。

漠視羣眾利益,“環保欽差”就要亮劍

近期,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在廣西崇左市督察的一則新聞刷屏。4月中旬,督察人員邀請崇左市副市長陳鋒到一個居民區走訪,黑臭水體散發的陣陣惡臭傳來,督察人員詢問這位副市長,“您能聞到臭味嗎?”

陳鋒回答:“能聞到,沒想到這麼大的量。”

這段刷屏新聞背後暴露出崇左市在治理黑臭水體過程中的敷衍了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是2020年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誌性戰役之一,崇左市2015年排查出有11個黑臭水體,但當地沒有積極治理,而是把多個水體一埋了之。

“西塘池塘”本是當地的納污水體,相關部門填了水塘,卻對源頭污水置之不理,納污水渠排水不暢,在居民房前屋後形成新的納污水體,臭不可聞,羣眾反映強烈,但地方政府卻沒有把解決羣眾訴求提到議事日程,直到此次督察組把副市長叫到了現場。

經督察組取樣,這個臭水塘水質嚴重超標,屬重度黑臭。督察組深入調查後認為,造成崇左市部分池塘黑臭的根本原因在於不重視污水管網建設,大量生活污水沒有納入城市排污系統,而是經溝渠彙集、地表漫流、滲流,在低窪處形成多個污水池塘。

在對崇左市的通報中,督察組用了“全國罕見”的表述, 直指對這些池塘 “一填了之”,而不對污水管網“動刀子”,做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表面文章”。

在多次參與中央生態環保的工作人員看來,督察就是要推動解決羣眾身邊的環境問題。中央環保督察敢於碰硬的初心所在,正是將羣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作為督察重點。

地方官員被“邀請”實地感受羣眾的環境困境,在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並不是第一次。

2018年6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在廣東汕頭市進行“回頭看”督察時,對粵東第三大河練江邊污染的場景深感震驚,督察組負責人當即對地方政府有關負責人問話,“汕頭市是不是可以在老百姓居住的臭水邊蓋幾間或者租幾間房子,市領導帶頭住到那裏,和沿河的老百姓住在一起,直到水不黑不臭,請你們考慮一下”。

倒逼之下,汕頭市領導果真“住”到了臭水溝邊,全市14位黨政領導包乾練江流域15條主要支流治理,按照要求包乾領導每月至少一次在駐點現場辦公,現場解決整治工作難題,督促各項整治措施落實。一年之後,臭了20年的練江發生了鉅變,水清岸綠。

汕頭市主要負責人曾總結説,治理練江,並不是什麼難事,關鍵是要真幹實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給地方負責人上了一課,羣眾利益無小事成為地方主政新理念。

督察既盯不作為,也盯亂作為

“整改打折扣”“政府急於甩包袱”“區委區政府沒有扛起政治責任”……4月22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對安徽省黃山市進行了措辭嚴厲的通報。

安徽省太平湖風景名勝區內違規建設房地產等項目問題,在幾年前的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中就掛了號,並被要求整改。

然而,近期第二輪督察組進駐安徽後發現,太平湖流域違規開發項目整改工作推進不力,局部生態被破壞問題依然突出,一些項目根本未完成整改,卻層層報批通過“銷號”。

太平湖位於黃山市黃山區境內,擁有極具保護價值的景觀資源和湖泊濕地資源,是安徽省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但2017年之前,太平湖沿岸被過度開發,大量房地產、酒店和旅遊度假村項目持續開工建設,湖泊自然岸線被侵佔、濕地資源遭受破壞。這些問題被第一輪督察提出後,安徽省制定了整改方案。

但黃山市、黃山區並未嚴肅整改,經此輪督察梳理,濕地範圍內還有30個違規項目。

對此,督察組認為,黃山區委、區政府沒有真正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在推動太平湖違法違規項目整改工作中不敢動真碰硬,浮於表面。黃山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把關不嚴,監督不力,在督察整改工作中存在失職失責情形。安徽省相關部門在整改驗收工作中未依法依規嚴肅審核,銷號流於形式。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辦公室在公佈第二輪第三批案例時特別提到,督察組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核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為發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予以通報,矛頭直指一些黨政部門的不作為。

以黨內法規規範督察工作

2019年下半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開啓“第二季”。在此之前的2018年,我國進行了新一輪的機構改革,原來的環境保護部重組後更名為生態環境部,中央環保督察也貫之以“生態”,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面貌再出發。

2019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首次以黨內法規的形式確立了督察基本制度的框架、程序規範、權限責任等。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曾介紹,這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第一部黨內法規,具有里程碑意義,以黨內法規的形式來規範督察工作,意在更加明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規定》豐富和完善了督察的頂層設計,進一步明確,督察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對於督察組的構成進行了細緻表述,如督察組組長由現職或者近期退出領導崗位的省部級領導同志擔任等,意在繼續保持督察組的高規格。

對於督察對象,《規定》提出包括承擔重要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國務院有關部門。為此,當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開啓第二輪時,首次對兩個國務院相關部門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和國家能源局進行了督察試點。

國務院相關部門的生態環保督察着力點備受關注。2021年年初,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的反饋顯示,對國務院相關部門的督察,更多聚焦在這些部門是否有較高的生態環保站位;政策、制度設計是否跟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旨相一致;治理能力是否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需求相一致。

2021年4月初,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駐8個省區,這是“十四五”開局之後的第一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並將各地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貫徹情況作為一項重點督察內容。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在給8省區的致函中提到,“把本次督察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這體現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內涵不斷豐富、時代感不斷增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47 字。

轉載請註明: “環保欽差”動真碰硬的作風令人矚目 底氣從何而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