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市場監管總局公開徵求意見:將保健食品、特醫食品等生產企業劃入最高風險等級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綜合

據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消息,為推進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風險分級與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提升監管效能,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了《食品生產企業風險分級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指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結合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靜態風險因素、動態風險因素與通用信用風險因素,確定食品生產企業風險等級,並動態調整。食品安全靜態風險因素包括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的食品類別、企業規模、食用人羣等情況;食品安全動態風險因素包括市場監管部門通過監督檢查、監督抽檢、責任約談等確定的食品生產企業生產條件保持、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運行等情況;通用信用風險因素包括食品生產企業基礎屬性信息、企業動態信息、監管信息、關聯關係信息、社會評價信息等情況。

《徵求意見稿》指出,食品生產企業的靜態風險因素按照量化分值劃分為Ⅰ檔、Ⅱ檔、Ⅲ檔和Ⅳ檔。糧食加工品等低風險食品的生產企業靜態風險等級為Ⅰ檔;調味品等較低風險食品的生產企業、復配食品添加劑之外的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靜態風險等級為Ⅱ檔;糕點、豆製品等中等風險食品的生產企業、復配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靜態風險等級為Ⅲ檔;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嬰幼兒輔助食品等專供特定人羣主輔食品、乳製品、肉製品生產企業等高風險食品的生產企業靜態風險等級為Ⅳ檔。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直接關係到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保持穩定向好,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同時,我國是食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擁有近1700萬家食品生產經營者,有14億的消費羣體和每天近40億斤的消費量。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總監王鐵漢在此前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面對超大規模的市場、天量的監管對象,藉助信用手段提升監管效能,保證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已經成為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開展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共識和有力抓手。

王鐵漢表示,對於食品安全領域的信用監管,市場監管總局始終高度重視,先後開展了信息歸集公示、信息檔案建設、信用聯合懲戒等重點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在食品安全風險分級和“黑名單”制度等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為信用與食品安全監管深度融合積累了一定經驗。《關於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的意見》的出台,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理念和方式拓展到市場監管各個業務領域,有助於進一步發揮好信用對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主體責任落實會更加到位。信用風險分類的結果共享共用,數據庫裏匯聚了多個條線、多個部門、多個數據,能讓失信企業無處遁形,倒逼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強化主體責任的落實。

第二,監管更加精準高效。根據信用風險的分類結果,靶向發力、直擊失信者的痛點,把有限的監管力量更多集中到風險較高以及違法失信的主體上。

第三,市場秩序更加公平誠信。對守信者樹先進、強褒獎,利用市場機制作用放大誠信企業的口碑效應,實現優勝劣汰。(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