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以色列總統出訪海灣難安阿拉伯民心

特約撰稿 楊府鑫 馬曉霖

 自2020年9月以來,在美國所謂的《亞伯拉罕協議》撮合下,阿聯酋、巴林、蘇丹、摩洛哥四個阿拉伯國家相繼宣佈同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遭巴勒斯坦方面強烈反對。今年12月4至6日,在《亞伯拉罕協議》簽署兩週年之際,以色列總統艾薩克·赫爾佐格正式訪問了巴林和阿聯酋。

 12月4日,赫爾佐格對巴林進行為期一天的國事訪問。這是2020年10月以巴建交以來以色列元首首次訪問巴林,此訪對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歷程具有重要意義。當天,在參加巴林經濟發展委員會舉行的經濟論壇時,赫爾佐格強調:“《亞伯拉罕協議》釋放了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間潛藏的合作能量,應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推進雙邊經濟關係,希望兩國在各領域建立起更多聯繫,向整個地區展示和平與發展的重要性。”

 隨後,赫爾佐格訪問了另一個海灣國家阿聯酋,與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舉行了今年內的第二次會面。據報道,兩人會晤氛圍友好並稱兄道弟,扎耶德形容兩國已建立非常牢固的“友誼之橋”。赫爾佐格則表示以阿關係經過兩年高速發展已成功“起飛”併到達“巡航高度”。

 事實上,以色列與阿聯酋的合作不僅達到“巡航高度”而且拓展到外太空。赫爾佐格當天參加了阿布扎比太空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稱,阿以太空合作有着極強互補性,潛力巨大。阿聯酋2020年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成為第一個進行火星探索的阿拉伯國家,月球探索活動也將在今年末開展,以色列成熟的空間探索技術已助力阿聯酋太空計劃快速進步。因此,赫爾佐格出席此次太空論壇預示着太空合作將成為促進以阿兩國合作繼續深入發展的新切入點。

 赫爾佐格選擇此時訪問兩個海灣國家有其多重考量。首先,眼下以色列國內政治格局出現新變化,以強硬著稱的內塔尼亞胡有望再任總理,給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乃至以色列與阿拉伯關係投下了新的陰影。赫爾佐格授權內塔尼亞胡再次組閣後便出訪海灣國傢俱有濃重的安撫意味,特別是他反覆強調《亞伯拉罕協議》已是以色列舉國共識,意在表明以色列與巴林和阿聯酋等海灣國家的合作不會受到國內政治變動影響。

 今年11月1日,以色列舉行了四年內第五次議會選舉,深陷腐敗醜聞的前總理內塔尼亞胡率領右翼陣營強勢歸來。其中以“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為代表的極右翼政治力量在此次選舉中崛起表明以色列國內對巴以問題持強硬立場的選民數量不斷增多。這些選民認為,對巴勒斯坦人的經濟安撫政策遠沒有強硬軍事幹預和繼續推進定居點建設那麼奏效。因而,持續緊張的巴以局勢和以國內極右翼勢力崛起所帶來的潛在政治立場滲透,可能衝擊以阿基於《亞伯拉罕協議》框架下正在推進的合作。赫爾佐格此時訪問海灣國家意在展現善意姿態,鞏固《亞伯拉罕協議》成果並進一步拓展合作。

 當然,赫爾佐格選擇此時出訪還與阿聯酋、巴林和摩洛哥等國民意趨勢變化不無關聯。美國華盛頓研究所民意調查顯示,2020年11月,45%的巴林人對《亞伯拉罕協議》持非常或一定程度積極看法,但今年3月,這一支持率已降至20%;在阿聯酋,截至今年8月,對《亞伯拉罕協議》持負面看法的民眾在受調查者中已佔近七成。民意調查機構“阿拉伯晴雨表”統計也顯示,摩洛哥只有31%的民眾贊成和以色列媾和。

 此外,蕭條的全球經濟大環境和國內不斷升高的通脹率也促使以色列尋求更多投資機會與資金。本次赫爾佐格率領的經濟代表團中有製造商協會主席、出口研究所首席執行官、商會聯合會副主席、創新局主任等重量級人物,推動以色列與海灣經貿和投資合作的意圖一目瞭然。

 海灣國家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及卡塔爾世界盃引發的經濟增長與投資外溢效應都是以色列希望利用的機遇。以色列與阿聯酋的貿易額今年前7個月達到14億美元,以色列駐阿大使阿米爾·哈耶克今年9月曾表示,全年貿易總額有望達到22億美元。目前,阿聯酋從以色列進口的近一半貨值是鑽石產品,兩國在高科技產品和大宗商品貿易的增長潛力巨大。

 儘管赫爾佐格出訪的願望是美好的,巴林和阿聯酋的精英階層也願意發展對以關係,但民間的態度卻相對冷淡,這映照出埃及、約旦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後出現的長期“冷和平”狀態,即國家和政府維持外交與安全關係,民眾卻冷淡看待。客觀地説,《亞伯拉罕協議》固然好,但要讓它成為大多數阿拉伯民眾認可的“和平婚約”,恐怕還得先解決好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間的歷史舊賬。眼下巴勒斯坦問題雖被邊緣化,但仍是阿拉伯和以色列推進和平進程中無法繞開的心結。

(作者簡介:楊府鑫,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馬曉霖,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59 字。

轉載請註明: 觀察|以色列總統出訪海灣難安阿拉伯民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