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大家都是非常瞭解的,當我們失去勞動力的時候,年輕時支付的社會保障可以為我們提供養老金以保護我們老年的生活。我們都知道社會保障必須繳滿十五年後並達到退休年齡才能領取每月的養老金。我們還發現,您支付的時間越長,退休後可獲得的退休金就越多。很多人在支付完15年後選擇繼續付款,其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養老金。還有一種情況是社會保障一般分為最低檔、第一檔、,第二檔,第三檔,在這四個檔中繳納的社會保障費用是不同的。如果兩個人選擇了不同的檔,那麼他們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是一樣的嗎?
我們先來看一看為什麼社會保障會分為四個不同的等級?事實證明,社會保障各個檔的不同之處在於建立靈活的社會保障體系,使不同經濟條件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就像居民的社會保障和員工社會保障一樣,前者支付的費用低於後者,但後者在退休後將獲得比前者更多的養老金。
社會保障檔數也是如此,根據您自己的經濟狀況,您可以選擇不同的等級,退休後您領取的養老金將有所不同。一般來説,經濟壓力比較大的可以選擇最低的社會保障,並支付最低的費用,但退休後可以領取的養老金較少。相反,三檔的社會保障金最多,收到的養老金也就越多。總而言之,國家的社會保障政策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如果你不付一分錢,你就不會得到一分錢。
選着不同的檔數,是怎麼計算繳納的費用呢?通常,不同檔數被分成不同的社會平均工資繳費指數,(平均社會指數基於去年的數據)最低檔是40%、第一檔是60%、第二檔是80%到、第三檔是100%。例如,去年的平均社會工資是3000元。如果你選擇二檔80%,而你是一名企業工人你需要支付8%。
一般社會保障繳款將由基本醫療+重大疾病互助、(8.5%+ 1%)養老金、生育保險組成,最低檔案需要支付548.57元,第一檔需要支付692.37元,第二檔需要835.97元,第三檔是979.77元,看來每個檔數的成本差異一般在140元左右。
醫療保險同時也分為一二三檔,與社會保障繳款不同,社會保險等級越低,繳費越低,而醫療保險的檔數越高,繳費越少。以深圳市為例,醫療保險一檔的支付一般是知名企業,大型公司,二級醫療保險一般是辦公室白領、管理人員。第三檔付款是最少的,通常由工人階級支付。
讀完後你明白了嗎?事實上,其實不管你選擇了哪一檔,原則是你支付的越多,你得到的退休工資就越多,這是不一樣的。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