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林毅夫:兩岸合則兩利,台灣人民得到的好處遠大於大陸人民

由 尉遲長喜 發佈於 綜合

台灣《中國時報》日前發表題為《亮麗經濟的真相與假象》的社論稱,台當局統計部門公佈最新經濟預測,今年經濟增長可望達到4.64%,是近7年來最好。但外界反應不一,有人認為太高估,更有人諷刺統計部門甘為民進黨當局的“拉拉隊”。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中新社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兩岸之間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加強合作的過程中,台灣人民得到的好處一定會遠遠大於大陸人民。

台媒:台灣“亮麗”經濟的真相與假象

台媒社論稱,在所謂“亮麗”的經濟數據下,有令人不安的因子與風險。最嚴重的問題是產業與出口高度不平衡,嚴重傾向科技產業,或是説半導體產業,甚至可以直接説向台積電高度傾斜。2020年台灣地區出口金額中,超過半數是一般所謂的科技產品:電子零部件出口佔39%,資通產品佔14%,兩者合計佔比53%;而且出口科技產品中半導體超過一半,佔全部出口比重高達35%。半導體制造是高耗能產業,能否充分供電,將是台當局重大考驗。

社論指出,就總體經濟而言,產業發展不均衡代表風險高度集中,一旦碰上半導體不景氣,整體經濟受到的衝擊會非常沉重。再者,資本密集程度高的科技產業,可以創造高薪工作,但增加的就業機會遠不及服務業及勞力密集型傳統制造業,社會內部的不平均問題可能惡化。

社論還指出,另一個台當局該面對卻不敢面對的是:台灣地區對大陸出口依賴度提高到歷史高點,2020年曾單月出現46%超高依賴度,全年為43.8%,過去4年台當局敲鑼打鼓投入數百億元推動的所謂“新南向政策”顯然全盤失敗。

社論認為,坦白説,從大陸禁止台灣地區菠蘿事件看,台當局承受類似事件的能力極低;但台當局無法處理好兩岸關係,甚至刻意挑動、帶風向,惡化兩岸民間關係。兩岸經貿關係如此密切,台灣地區順差幾乎都來自大陸,台當局卻在政治上“敵視”大陸,讓台灣地區經貿增添風險。

林毅夫:兩岸合作才是台灣發展的機遇

台灣芯片產業領先全球,大陸近期則遭遇上述產業設備供應緊張的問題,兩岸經貿是否可以合作?兩岸經貿交流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什麼意義?對此,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學家林毅夫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兩岸經濟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加強合作的過程中,台灣人民得到的好處一定會遠遠大於大陸人民。

林毅夫表示,以台積電為代表的台灣相關企業,處在世界芯片生產第一梯隊,是規模最大、技術先進、最有競爭力的一批製造商,而大陸是芯片需求量最大的一個地區,大陸的發展需求給台灣芯片產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在他看來,未來大陸會繼續保持全球最大市場的地位,每年至少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30%的力量;不管是哪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只有充分利用大陸的市場優勢,才能讓科研投入轉化成利潤,有利潤才能繼續加大科研投入,保持技術領先。

林毅夫直言:“相信兩岸更進一步合作是台灣的機遇,也有利於大陸的發展,可謂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害,而且我希望是不會分。”因為,從國際貿易或區域貿易理論來看,在經貿合作中,小經濟體得到的好處要遠遠大於大經濟體,反之,若經貿合作不能順利進行,小經濟體受到的損失也會遠遠大於大經濟體。

林毅夫接受採訪圖片來自“看台海”公眾號

“兩岸都是中國人民。”林毅夫説,希望兩岸能加強合作,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我們這一代實現,實現過程中,台灣人民不僅能分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帶來的好處,而且能得到的好處一定會遠遠大於大陸人民。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台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