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臨海這座城市從落後走向富強、我們的生活也從短缺走向充裕。今天,市委宣傳部發起“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百年逐夢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為此,臨海新聞傳媒集團新媒體開設《 百年逐夢》欄目,關注百年來,臨海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故事。從身邊的故事感受我們奮鬥路,從身邊的變化激發我們啓航新徵程動力。


今天系列報道首篇:
電力:我們點亮了臨海


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從建國初幾盞照明燈再到全套家用電器, 臨海電力人見證着電力事業為臨海帶來的改變。而這背後,是一代代臨海電力人發揚共產黨員不懼艱苦、辛勤奮鬥精神,在共產黨員的帶領下以優良作風、堅守崗位、不忘使命,為臨海電力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臨海電力事業高速發展,書寫着一頁頁光明的篇章。

解決“攔路虎”  邁入新階段



“晚上十一點啊,我們一看燈閃三下就知道要關燈了,在催着我們睡覺呢。那時啊,燈一關整個城關那叫一個黑啊,伸出手來都不見五指,現在想想那時候的電力跟現在相比真是天上地下。”老共產黨員、原供電局局長蔡顯榮講起建國初的情形,不由得感慨萬分。那時,整個臨海城市只有一座小型發電站,僅僅給幾條街道、幾家單位和幾户有條件家庭提供照明。就這樣的用電需求,到了晚上十一點就得全部停止供電。

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蔡顯榮)


但對於新中國而言,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社會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革,“一五計劃”的開始實施,工業、農業等各條戰線的發展,都離不開電力保障。於是,也在那時臨海電力工業得到迅速起步和發展,開拓了電力服務工農業生產的全新領域和廣闊前景。


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50-60年代臨海電廠)


1956年,隨着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為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15名來自上海各行各業的人士支援臨海電力建設,其中就有共產黨員、上海市貿易信託公司廣告業工人聞鴻銓,他們來到臨海落地生根,用實際行動支援臨海電力行業。


1964年,為解決電力緊張問題,滿足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電需求,臨海電廠經過全方位挑選,選擇了地理位置優越的靈江山新建發電車間,這裏既便於煤炭上岸和機組冷卻用水,又便於城關用電。


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現存的臨海電廠靈江山汽輪機發電運煤車間、1500千瓦發電煙囱以及跨越靈江400米江面、10千伏線路23米高的過江鐵塔。)


然而實地考察時卻讓所有人犯了難,原來靈江山附近大大小小遍佈着240多個墳,如何説動羣眾遷墳成了臨海電廠老電力人們首要攻克的難關。在當時臨海縣政府機關聯合多方成立汽輪機組籌建辦公室,蔡顯榮和其他黨員一家一户勸説羣眾,做羣眾的思想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解決了靈江山汽輪機發電車間籌建的第一隻“攔路虎”。


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現存的臨海電廠靈江山汽輪機發電車間第三期1500千瓦發電機組的運煤車間)


解決了場地問題,設備問題又成為了靈江山汽輪機發電車間籌備路上的第二隻“攔路虎”。為解決設備問題,蔡顯榮帶着臨海電廠的工作人員東奔西跑,蒼天不負有心人,1965年從三門鹽場調來了第一台750千瓦汽輪機組,隨後的1967年第二台750千瓦汽輪機組從浙西江山煤礦電廠落户臨海,1971年省電力局又為臨海調來第三台1500千瓦汽輪機組,三套汽輪機組奠定了靈江山汽輪機發電車間發展的基礎。

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現存的臨海電廠靈江山汽輪機發電冷卻水泵站)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技術力量不夠,就自加壓力,當時臨海電廠通過不斷栽養和黨員們自發學習相結合,帶出了一支強有力的技術骨幹隊伍。當時,設架線路需要電線杆,而在靈江山汽輪機發電車間工作的聞鴻銓因為有木工經驗,就被分配到線路班製作木製電線杆,後來通過自身的不斷提升和努力成為了線路班的總負責,之後更是走上了臨海電廠副廠長、臨海縣電力公司副書記等領導崗位。通過大家努力,讓第三隻“攔路虎”偃旗息鼓,用雙手保障着靈江山汽輪機發電車間順利供電。


時光荏苒,歲月流逝。正是因為對電力的熱愛,老電力人們不畏艱苦,不計較個人得失,默默地付出,在那段艱苦歲月裏,實現了臨海電力快速起步發展。

三步三階段  電力快發展



臨海電力事業的發展在黨的領導下,與國家的發展同步。作為“先行官”的電力經歷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三個階段,從保障重要區域照明到保障城鄉居民、各行業用電,再到如今的優服務、不停電、便捷與高效用電,臨海電力人從自發電、並省網到併入國家電網一步一步堅定的走來,傳承老電力人奮勇開拓的“墾荒精神”,持續為臨海電力事業發光發熱。


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抓革命,促生產。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向雷鋒同志學習……”在共產黨員、原供電局黨委書記陳劍平珍藏的充滿年代氣息的日記本上還工整地記錄着那時電力人質樸的願望。

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陳劍平)


陳劍平珍藏的“寶貝”除了一本本筆記本外,還有一件他用了四十多年的搪瓷罐:“我是1975年進入電廠的,國家“四個現代化”建設剛剛起步,電力行業發展的速度快,我們也不甘落後,每個人都憋着一把勁提高自己的素質,學習新的知識,生怕自己被落下。那個時候有獎罰制度,我工作做的好被評為‘先進生產者’,還發了印有‘獎’字樣的搪瓷罐、毛巾和香皂,這是我參加工作以來獲得的首個獎,所以對這個獎品寶貝的很,一直珍藏到現在。”


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七十年代末,隨着高考的重新開放和“雙補”教育的推進,國家政策推動下補課熱、學習熱風潮迅速席捲了整個社會,臨海電力公司緊跟政策,迅速開展電工、急救等各項培訓,促進電力行業安全。八十年代的全體動員提高了電力人的素質,推動了電力事業的快速發展。


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九十年代,臨海市供電局響應“村村通電”的號召,加快城鄉居民用上電的進度,市裏鄉鎮高度重視,認真規劃,提供資金力量。在此基礎上,供電局的員工們傳承老電力人不怕艱苦、一心為民的奮鬥精神,風吹日曬,上山下鄉,真正做到了“一區一變,一鄉一線”,讓城關的光明向周邊蔓延擴散,改變了更多人的生活條件。


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括蒼山風電廠)


隨着國家進步,臨海電力從傳統的發電模式向新能源模式轉變,1998年括蒼山風電場的投入使用意味着臨海市供電局向新能源可持續發展建設的邁進,為臨海電源結構的改善增添了環保型的綠色能源。

踏平萬頃浪  點亮新港城



二十一世紀,潮湧台州灣,崛起正當時。2011年,臨海頭門港成為浙江“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佈局中“南翼”的重要節點,圍繞“一港一城三片區、一心兩軸四廊道”的主構架,頭門港堅持港、產、城、灣聯動,建設“海上絲路台州門户、浙江沿海製造新區、山海宜居現代港城”。

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而這一切依然離不開電力的保障。臨海電力頭門港供電所正是蓄勢待發的頭門大港的電力護航者。自2016年頭門港供電所正式掛牌運營,“寧讓電等發展,不讓發展等電。”成為了臨海電力人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秦輝是當時頭門港供電所的電力建設者之一,也是在那裏,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電力建設初期,他面對着的是一片荒塗,還有各種各樣施工的困難。但是他的耳邊依然迴響着電力老黨員的話,我們當時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起了完善的臨海電網系統,現在你們更需要繼承這種精神。在老黨員奮鬥精神的感召下,秦輝在艱苦的條件下堅守初心,為頭門港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頭門港供電所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新共享發展理念的引領下,以“敢為人先、實幹在先、創新爭先”的姿態,突破20千伏線路帶電作業技術,埋下國內首條20千伏海底電纜、成為臨海唯一的20千伏供區。打造一體化平台,利用大數據創建營商環境服務指數看板,為頭門港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不斷“充電”。同時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建設,探索船舶岸電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與推廣,促進能源消費新模式發展。

回眸過去,展望未來
從電力的一組數據
讓所有人都感受在共產黨的領導下
在電力黨員先鋒帶頭下
開創的美好生活——
1949年
臨海全城用電量1.13萬千瓦時
2020年
臨海全社會用電量達到54.5億千瓦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29 字。

轉載請註明: 1.13萬—54.5億!臨海電力人:我們點亮了臨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