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在疫情期間消費的萎靡的大背景下,失業已成為了一個無可迴避的問題,地攤因為創業門檻低、失敗風險低、商品價格低等特點迅速成為了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這“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而重啓地攤經濟,不僅增加了城市的活力,也是對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考驗,如何在放與收之間找到平衡點,是我們所需要關注的實際問題。
2020年7月22日--2020年7月29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實踐團隊進行了近一週的調研,走訪了西安市新城區西北角夜市、咸陽市北平街、寶雞市經二路、安康市漢濱區金州廣場、榆林市二街、渭南市潼關縣步行街、商洛市商鞅廣場、銅川市中心廣場、延安市寶塔區、漢中市漢台區北大街步行街,親身瞭解了地攤經濟的發展狀況。
第一天的調研在懵懂中進行,剛開始一切都是手忙腳亂的,我們不知道請人填寫問卷的開場白是什麼,不知道人流量該向誰問起,不知道怎麼跟商家溝通經營狀況……但當我們硬着頭皮去做的時候,發現有些東西遠比我們想象的簡單,第一個接受調研的是一個大姐姐,她耐心地聽完我們拙劣的介紹,只詢問了我們一些問卷目的和填寫要求後,就爽快地為我們填寫了,這無疑為我們增添了一份信心。隨後,我們逐漸輕車熟路起來,手中沉甸甸的問卷逐漸變為明晃晃的成果,我們大多數人都在學校的金字塔裏不問世事,這次調研鍛鍊了我們的交際能力,讓學習變得接地氣起來。
回顧這些天的經歷,我們深入體會了很多人的悲歡喜樂,我們見過假期出來兼職的學生,也見過剛剛失業的中年人,還見過以前跟城管鬥智鬥勇四處奔波的多年擺攤者,他們在歲月流轉間聚集在此地,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目的境遇各不相同,但對未來生活的希冀是一樣的,地攤的存在本身就給了許多人繼續前行的勇氣。
對消費者來説,地攤是個很特別的存在,比起冷冰冰的商城,地攤更像童年時狹窄的巷子,孩童在各家各户氤氲的飯香中穿來穿去,伴着遠處的燈光一寸寸亮起,時間都慢了下來,老人打着蒲扇悠悠走過,學生們呼朋引伴挑着簡單的飾品掛件,小攤的婆婆會因為你的多次光顧而給你多加一勺酸奶,兼職的姐姐會因為多次碰見而熱情地跟你打招呼,最美的城市記憶,彷彿就是市井間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尋常日子。
這些天的調研讓我們瞭解到了地攤經濟存在的更多意義,它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底層就業,它甚至不能稱作生意,只是一種生計,是遭受困難的人維持生存的辦法,體現了一種民生情懷。是的,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小人物的悲喜鮮有人在意,但政策有温度,文明有高度,地攤的存在無疑為光怪陸離的城市增添了一份温情,它保留下太多人的歡樂、幸福、心酸、拼搏……或許是情侶之間心照不宣的約會,或許是同學之間增進感情的聚會,或許是一家老少相依相偎的閒逛,或許是為生活所趨拼命硬幹的商家,或許是忙碌了一天有地吃口熱飯的上班族,地攤都以極大的包容性接納了大家,用深夜的美食温暖着匱乏的內心,治癒一天的疲憊不堪,成為一塊可以暫時放下壓力的棲息之地。
但需要注意的是,地攤看似門檻過低,但也有商業風險,後續應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也不搞“一窩蜂”,按部就班地解決無序經營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給地攤從業人員以強心劑,讓他們放心大膽持續幹,從而使地攤經濟逐漸常態化,與城市發展共生共榮。(通訊員 劉佳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