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從小到大我們就非常熟知一首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我們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我國內部的每個民族都擁有着獨屬於那個民族的特殊文化和歷史,而今天小編想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侗族一個非常特殊的建築,這個建築的名稱叫做風雨橋。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有沒有聽説過這個特殊的建築呢,風雨橋其實有着很多其他的別稱,例如福橋、花橋等等,它是侗族內部特有的一種建築,一般來説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比較常見,因為這座橋樑最初設計的時候是為了過路的行人能夠躲避風雨,因此名字才被命名為風雨橋。這種風雨橋主要會由三個部分組成,橋、塔、亭,一般來説整個的組成部分全部都會用木料建築而成,並沒有任何的釘子來進行銜接,全部都是靠着鑿榫結構銜接的,這也成為了風雨橋最為特殊的地方。
我國內部的風雨橋其實分佈的地區是非常廣泛的,例如廣西、湖北、貴州等等地方,在這些地區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風雨橋就是位於廣西的三江風雨橋了,它也有一個另外的名字叫做程陽橋。程陽橋最初建造於1912年,是三江侗族自治縣內部一個非常標誌性的景點,同時它也是侗寨風雨橋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建築橋樑。目前它應該是我國內部建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個風雨橋了。因此這座橋樑不僅僅對於侗族來説擁有者非同一般的地位,對於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而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瑰寶。
當然了,這座建築之所以能夠震驚世界,驚豔世人,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它的建造結構,這座建築在建造橋樑的時候沒有用上一釘一鉚,沒有用上其他多餘的銜接材料,在建造的時候,只是在建造的柱子之上找了無數個大小不一的孔眼,然後再將各種打磨成不一樣,形狀不一樣大小的木條銜接其中,橫縱交錯,相互吻合,最終才建成了這樣一個完全由木材構成,但是卻又格外堅固顧穩固的橋樑。這種建築方式雖然沒有運用任何其他的連接材料,但是僅僅憑藉着智慧,以獨到的設計方式,卻能夠使得這樣一座橋樑的堅固程度和其他用石頭、用鐵建造的橋樑堅固程度別無二差。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是不是也對於這座橋樑格外的好奇,想要親眼去見識一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