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借訪烏表態,他們“遭遇”不同

想借訪烏表態,他們“遭遇”不同

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表示,他不會為了“只是進行外交訪問”或趕其他歐洲政客搞出的“時髦”做法而訪問基輔。過去一週,歐盟委員會主席、斯洛伐克總理、英國首相、奧地利總理以及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總統接連造訪烏克蘭。這一情形甚至讓大西洋對岸的美國也坐不住,美國總統拜登14日先是稱正考慮是否派高級官員前往基輔,隨後説自己已準備前往,白宮發言人迅速澄清:“不會讓總統去烏克蘭。”不過,14日,兩名共和黨議員“搶先”訪問了烏克蘭。在這股“打卡”基輔的風潮中,英國首相約翰遜(上圖)的突訪“很成功”,但他剛回國就面臨下台壓力。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下圖)的基輔之行則中途夭折,眼下已演變成一場“外交事件”。

想借訪烏表態,他們“遭遇”不同

“英國的外交政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取得過成功了。約翰遜上週末的基輔之行應該被視為一次值得矚目的成功……這位英國首相不是首位訪問烏克蘭的國家領導人,英國也不是唯一一個捐贈武器的國家。但約翰遜非常快就意識到:英國應該準備徹底毀掉其與克里姆林宮業已跌到谷底的關係,該賭注被證明是正確的”。——英國《金融時報》

4月9日,基輔獨立廣場上,“意外”出現兩名政治人物的身影,一個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另一人則是英國首相約翰遜。對於約翰遜來説,他不是第一個在俄烏衝突爆發後訪問基輔的外國政要,自然也不是最後一個。但他的“現身”在國際輿論中掀起熱議。

“或許你們會覺得很意外,但我們烏克蘭人不會,”澤連斯基的首席外交顧問祖克瓦兩天後透露,對於這次訪問,其實雙方已經準備很長時間,最重要的是要在最關鍵的時間點安排這次行程。

如同現在,9日的烏克蘭距實現和平還很遠。前一天,烏東部城市克拉馬托爾斯克火車站遇襲,烏方稱至少有50人喪生。同一時間,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北約必須要考慮俄軍行動的長遠影響,因此會特別加強在東部防線的兵力部署。就在此時,約翰遜出現在基輔。而且他沒有空手而來。

事實上,即便是在唐寧街十號,也只有少數官員知道這一安排。英國媒體早前披露稱,英安全官員對約翰遜想前往戰區感到不安,如何確保安全是一大難題。在訪問行程公開後,外界看到更多細節:約翰遜從英國飛往波蘭,之後搭乘火車抵達基輔。對不少烏克蘭人來説,這一路線至今都存在安全風險。約翰遜此行的確是一步險棋。

約翰遜之所以堅持要訪問基輔,很大程度上是想率西方大國領導人之先,為英國的政治影響力加分。作為北約成員國,作為脱離歐盟的西歐重要國家,英國領導人亮相基輔意義重大。何況,由於對俄羅斯長期不信任,英國進口的油氣資源中只有5%來自俄羅斯,因此俄烏局勢變化,英國不是直接受害者。

對於約翰遜來説,訪問基輔也是希望自己違反防疫規定的“派對門”風波能被衝得越淡越好。當時,正是警方宣佈對他進行處罰的前夕。但現實並不如他所願。儘管媒體對約翰遜訪問基輔高度肯定,普通民眾卻沒那麼在乎。在倫敦,有民眾感慨自己痛失親友,而約翰遜等人卻只要繳納50英鎊的罰款,説句“對不起”就想息事寧人。民調顯示,57%的英國人認為約翰遜應下台。

即將58歲的約翰遜於2019年7月坐上首相寶座。眾所周知,他是英國政壇鮮見的特色人物。BBC評價稱,約翰遜“反正統、破規矩、不修邊幅、花絮不斷”。他既被批評口無遮攔、懶惰、不誠實,也被認為幽默、不拘小節、很討公眾喜歡。儘管成了英國首位因違法而受到處罰的在任首相,約翰遜仍拒絕辭職:“現在,我體會到一種更為強烈的為英國人民解決當務之急的責任感。”

其實,如果只計算保守黨選民的話,希望約翰遜走人的比例只有25%。英國首相去留由保守黨議員決定。保守黨內普遍認為,現在並非逼宮的時機。正如一名保守黨議員所説,“如果在我們進行(領導權)爭奪時俄羅斯使用化學武器,誰來領導我們做出一些非常重要的抉擇?這就是我夜不能寐的原因。”

5月地方議會選舉結果將起關鍵作用。如果選舉失利,保守黨人會堅定換帥之心。雖然黨內目前沒有明顯能取代約翰遜的人,但有人已經開始做“尋找下任首相”的準備。被認為或許能繼位的,一個是財政大臣蘇納克,另一個是外交大臣特拉斯,前者同樣因“派對門”而被罰款,妻子則爆出逃税醜聞,後者在俄烏衝突問題上立場之強硬,比約翰遜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舉不僅是對施泰因邁爾的羞辱,也是對整個德國的羞辱……柏林和基輔進行了數天準備,在施泰因邁爾計劃的秘密行程開始前幾小時,澤連斯基通報了他的決定,烏官員還將他們的怠慢泄露給德國小報《圖片報》,加深了對德國的“外交侮辱”。——美國“政治”網站(歐洲版)

4月12日,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飛赴華沙,他計劃當天與波蘭、立陶宛、拉脱維亞和愛沙尼亞四國總統一起訪問烏克蘭。但施泰因邁爾最終沒能和另外四位總統一樣乘火車出現在基輔,反而被《圖片報》爆了個猛料:“澤連斯基禁止聯邦總統施泰因邁爾進入烏克蘭!”施泰因邁爾隨後發表聲明稱,“我必須意識到,基輔並不歡迎我。”

作為聯邦總統,儘管在政治體制中沒有實權,但施泰因邁爾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可以説代表着德國,因此,基輔的做法讓德國政壇一片譁然。德國總理朔爾茨説,“這令人惱火”。綠黨籍的外長貝爾伯克表示遺憾:“我們曾共同對出訪進行討論,這本應該是很有意義的一次訪問。”綠黨籍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稱,烏方犯了一個外交錯誤。就連反對黨基民盟的主席默茨也稱,“拒絕一個民主國家選舉出的國家元首訪問無疑是一種侮辱”。

現年66歲的施泰因邁爾是德國社民黨重要人物,曾在多屆政府擔任要職。他不僅是被稱為“普京好友”的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的心腹——總理府部長、辦公室主任,更在默克爾時期兩度出任外長、擔任副總理。2017年2月,施泰因邁爾當選總統,2022年2月成功連任,由此成為1994年以來首位獲得連任的德國總統。他擔任外長時,默克爾政府明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他明確支持俄德“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被認為是幾屆德國政府親俄政策的設計者。

一週多前,施泰因邁爾正式承認自己當年參與制定的對俄政策存在錯誤,並公開表示他此前一直力推“北溪—2”項目“是個錯誤”。但烏克蘭方面顯然認為他的“認錯”來得太晚。

實際上,早在本月初,澤連斯基就高調批評默克爾和法國前總統薩科齊2008年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施泰因邁爾更成為烏克蘭駐德大使梅利尼克的針對目標,後者指責他擁有“與俄羅斯接觸的完整網絡”。

除了被烏克蘭冷落,俄羅斯人的言辭更尖鋭。《俄羅斯報》稱,俄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表示,施泰因邁爾在華盛頓的壓力下開始放棄與俄羅斯的緊密關係,這看起來可憐又不體面,尤其是當國家元首這麼做時。“事實證明,他不是當家作主的人。美國正在迫使歐洲政治家去做讓他們沒有未來的事情。順便説一句,就跟澤連斯基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拒絕德國總統的同時,基輔又表示希望德國總理訪烏,原因是有實權的總理更能做出“一些實際決定”。有德媒稱,顯然,對比總統能帶去的同情態度,烏方想得到更多。

德國電視一台“每日新聞”欄目認為,烏克蘭此舉使得德國和朔爾茨本人都陷入兩難境地。如果朔爾茨答應邀請,這對施泰因邁爾無疑是一種打擊;如果拒絕,那很有可能被認為是在釋放一個信號——放棄烏克蘭。“德國之聲”表示,總理不會去基輔,出於對國家元首的尊重,他不能出訪。

客觀來説,總統訪問遭拒事件雖然引發德國不滿,但並未動搖德國對烏克蘭的支持。朔爾茨對德媒稱,他是俄烏衝突發生前後與基輔保持最密切溝通的領導人之一,不過,他拒絕同其他歐洲領導人一同訪問基輔,並因“歷史原因”拒絕向烏運送重型武器,儘管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社民黨議會黨團主席穆策尼茨説:“我們向公民保證過,絕不會讓德國捲入戰爭之中。”

●本報駐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博 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81 字。

轉載請註明: 想借訪烏表態,他們“遭遇”不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