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餘個墓穴“一鍵導航” 從陵園數字化看“祭掃新風”

4萬餘個墓穴“一鍵導航” 從陵園數字化看“祭掃新風”

南山陵園自助服務機上的園區導引欄。張煜歡攝

中新網杭州4月4日電(張煜歡)又到一年清明時,杭州南山陵園內摩肩擦踵。

“這位同志,能不能幫我個忙?我老伴兒的墓穴位置怎麼找也找不到了。”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攔住了正在巡邏的南山陵園綜合信息科科長黃榮,請求其“支援”。

黃榮忙帶領她來到陵園內的自助服務機前,用手指輕點“園區導引”,再在搜索欄輸入其老伴兒姓名,核對信息後,點擊導航,一條清晰的路徑規劃便顯示於屏幕之上,“您按照這個方向一直往上走,在第二個路口拐彎就到了。”

“現在這個導航真靈光,不光開車可以引路,找墓穴也可以派上用場,對我們年紀大記性不好的人太有用了。”老太太笑着道謝。

4萬餘個墓穴“一鍵導航” 從陵園數字化看“祭掃新風”

南山陵園設立的自助服務機。張煜歡 攝

為解決“找墓難”問題,2020年南山陵園正式推出智慧導航系統,線上線下分別入駐微信公眾號和自助服務機,實現墓穴查詢及導航功能“一鍵達”。

黃榮告訴記者,由於南山陵園佔地面積較大,歷史悠久,墓區名和道路多且繁雜,面對4萬餘個墓穴,不僅是老年人,也有很多年輕人反映尋找墓穴非常困難。據工作人員估算,在掃墓高峯日,服務枱一天就能接到五六百個找墓的問詢。

他回憶,過去陵園的服務大廳一到清明、冬至時節就擠得“水泄不通”,民眾集中前來辦理各種業務,窗口人員忙到水都顧不上喝,業務主要集中在“繳納管理費”和“問詢墓穴位置”兩類,一般要排上10-15分鐘隊才能輪到受理。

4萬餘個墓穴“一鍵導航” 從陵園數字化看“祭掃新風”

南山陵園內文明祭掃提示。張煜歡 攝

數字化改造,成為破題“找墓難”的關鍵所在。

2019年起,該陵園按對所有墓穴檔案(紙質)進行數字化,建立數據庫,一墓一檔;墓穴導航系統微信端同年開始啓動,涉及4萬多個墓穴的信息和位置,需要工作人員一個一個進行數據採集,工作量可謂巨大。

數據採集梳理後,經過半年多的試運行,修補了系統的缺陷後,智慧導航系統正式上線,截至目前運行穩定。

導航定位準確度有多高?黃榮介紹,由於墓穴排列得比較密集,兩個墓穴之間的距離只有0.5米左右,因此定位點基本上在墓穴附近。到了附近,掃墓市民可根據墓碑旁標註的順序找一找,一般一兩分鐘就能找到。據統計,掃墓高峯期導航每日平均使用次數達近千次。

“我過去找奶奶的墓位時一般認準一棵大樹,就可以找到。可是樹木其實一段時間就會有生長變化,現在我只需要用導航直接查出幾排幾號,就不用記那些標識了。”前來掃墓的趙璐(化名)説。

“這個導航系統我們在2020年就開發完成了,只是一開始知道的人少,實際上用起來是很方便的。”黃榮介紹,後來知道的民眾越來越多,大家反饋體驗感很好,給陵園工作人員也帶來了不小的鼓勵。

人性化的服務之下,數字化也通過方方面面提升着民眾體驗。為解決業務繳費“排隊難”問題,南山陵園推出了業務網上辦、掌上辦,客户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實現服務諮詢、查詢墓穴信息、在線繳費、實時報修、下葬預約等基礎服務,民眾動動手指就能“一鍵”搞定,實現部分業務辦理“跑零次”。

不僅如此,今年南山陵園以“智慧陵園”為要求,在監控全覆蓋工程的基礎上,引入園區人流量監測系統,實時掌握入園人數,便於有針對性地分配管理力量和資源。

在黃榮看來,陵園數字化的轉變歸根究底是為了民眾能更便利地開展祭掃,而隨着時代進步,民眾近年來文明祭掃的觀念也正在逐漸養成。

“我們陵園從五年前就開始推行文明祭掃,提倡不焚燒蠟燭紙錢。”他介紹,其實最開始老百姓觀念轉變還很難,但是慢慢地一個人、兩個人做得好了,加上大力宣傳,這個風氣就逐漸形成了。如今大約80至90%的市民會選擇鮮花祭掃形式,也有部分市民會用電子蠟燭代替火燭紙錢。

眼下,隨着殯葬改革的逐步推進,文明祭掃氣象在多地已蔚然成風。杭州市臨安區建成了設有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多種節地生態安葬區塊的天竹園,還建成區級殯儀服務中心,解決中心城區治喪擾民問題;杭州市餘杭區徑山竹茶園·如意陵園打造了公益智能骨灰龕長青堂,共可寄存1萬餘個格位,並推出了新型家庭追思堂,倡導民眾以回顧家族史、傳承好家風的新方式舉行祭祀活動。

在陵園數字化改革之下,民眾祭掃更便利、更安心,在生態安葬、文明祭掃轉變中,民眾更為理性地寄託着緬懷追思之情,也逐步令這股風尚蔓延進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之中。(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4 字。

轉載請註明: 4萬餘個墓穴“一鍵導航” 從陵園數字化看“祭掃新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