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智慧城市論壇”發佈了《全球智慧之都報告(2020)》。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0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在14日舉行的“可持續智慧城市論壇”上,《全球智慧之都報告(2020)》和《世界公共部門報告(2019)》中文版“面世”。
根據《全球智慧之都報告(2020)》將全球智慧城市分為“引領型”“先進型”“追隨型”三種類型。倫敦、紐約和新加坡是“引領型”城市,是“排行榜”中的“明星”,在智慧城市的幾乎各個方面都保持着領先地位,成為全球其他城市的榜樣。
“先進型”智慧城市包括13座城市,在各項指標上保持先進,個別指標上表現突出。上海、北京在“先進型”智慧城市中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五。“追隨型”智慧城市共有4座,包括孟買、布宜諾斯艾利斯、里約熱內盧、開羅。相較於其他兩組全球智慧城市,這些城市均在發展中國家,處於追隨者的地位。
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趙付春解讀《全球智慧之都報告(2020)》時表示,上海儘管從總分排名上相比於前一次發佈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是從現狀看,仍然存在不少的短板:在基礎設施方面,最大的短板存在於出口帶寬和數據中心;在智慧治理方面,上海在數據開放、社會包容和可持續仍然處於20個全球智慧城市的中下水平;此外,在智慧創新方面,上海的短板是科技研發實力。
據悉,當日舉行的“可持續智慧城市論壇”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聯合舉辦,得到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支持。據悉,《全球智慧之都報告(2020)》由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和復旦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聯合研製,引入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2030”的相關理念。
趙付春表示,聯合課題組提出了智慧城市的“5+1”模型,即智慧基礎設施、智慧經濟、智慧服務、智慧治理、智慧創新,加上定性指標“智慧聲譽”。通過6個維度的比較,聯合課題組嘗試為全球智慧城市樹立標杆,併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人本、科技和可持續”三大理念,是他們在研究全球20個智慧之都時所找到最主要的共識。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振認為,智慧城市的“智慧”首先體現在“以人為本”上,即對民眾的各項優質服務。王振説,當前,中國各地,包括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圍繞“一網通辦”,努力實現“一網統管”,不僅大大推進政府治理能力和城市智慧水平的提升,還引領了新一輪經濟發展。王振指出:“今年‘線上新經濟’很熱,各地都把‘新基建’‘線上新經濟’作為重要抓手。‘線上新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
王振透露,上海社科院目前正在建設數據中心,現在已經有五大數據庫。“未來希望通過與復旦管理學院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全球智慧之都”城市排名;與聯合國各個部門合作,能夠形成更多的智庫報告。”
今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對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帶來了全方位的衝擊和挑戰,也為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論壇上,來自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社科院等20餘位專家學者均認為,在當前疫情背景下,智慧城市正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大城市應以人為本,圍繞民眾需要,鼓勵廣泛應用新一代數字技術,推動數字創新,完善數據治理,實現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同日, 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可持續發展司官員David le Blanc解讀了《世界公共部門報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