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曹德旺:我不是首善,首善是袁隆平,我只是捐了點錢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綜合

“我不是首善,首善是袁隆平,他用他的專業技術,幫中國的很多貧困農民度過難關,這個叫善。我只是有錢人捐了一點點錢而已,捐錢是有錢人的遊戲;遵紀守法、愛護員工、尊重公共秩序,這都是慈善”。
一語驚醒夢中人!
是的,慈善,不只是捐點錢。每個人的角色的不同,行善的方式自然不同。善,首先應該是心善,而非首善。捐款第一也無所謂,重要的是心,善也不能以捐款金額的大小來計算。
這位“玻璃大王”、慈善家,他白手起家,從最底層、最貧苦一路走上來的跨國企業的實業家,他獨具慧眼,洞穿世事。
一位年輕結婚時才第一次穿上鞋子,襪子還是穿哥哥的的窮困家庭裏走出來的企業家,他也總能體會到生活的本真。
金色的童年,總是讓人難忘。也有的孩子總會帶着一些酸楚。但曹德旺的童年,卻是從錦衣玉食的金色童年急轉日下,轉而進入一貧如洗的深淵泥潭。也許正是如此,回首往事,才別有一番滋味,影響着他的每一個選擇。

曹德旺幼年時,父親曹河仁是上海有名的老闆,是上海永安百貨的股東,母親是大家閨秀,是忠誠的佛教徒。
1947年上海局勢緊張,為躲避戰亂,其父買了一艘貨輪裝上所有上海的行李和家當,和家人乘坐客輪,打算舉家搬回福建老家。
等人回到福建老家多日,人到家了,而承載全部家當的貨船卻在海上被炮彈擊沉,這就造成曹家一貧如洗。
幼年時一家人吃不飽飯,一天僅能吃兩頓飯,母親怕別人笑話他們,告訴他們不要和別人説,要對着別人笑,從而養成了傲視生活,笑對磨難的性格。但“紙上得來終覺淺”也正是這些生活的磨難,才讓他更能理解貧窮,懂得忍饑受餓的那番滋味吧?
年輕時光着腳丫賣水果,倒騰煙絲,總覺得生活太苦,年輕的心總想想逃離這樣困苦的生活。於是婚後的他拿着老婆的嫁妝錢去做生意,加入了鄉鎮企業,後來收購下來。
面對當時中國進口汽車玻璃一片需要六七千塊,而成本只有幾百塊的事實,看到利潤的曹德旺帶領福耀員工,奔着”為中國人做一片汽車玻璃”的初衷,一步步的成就了福耀玻璃成為上市公司。
1987年建廠,2011年世界第二, 2012就超越世界第一的百年企業成為世界第一,並且銷售額利潤為同行前五的總和。在美國,德國,俄羅斯都有工廠,成為賓利、奔馳、路虎、寶馬、奧迪的全球供應商。市場佔有量達70%,併成為汽車玻璃行業供應商的中的典範和標杆企業。

2001-2005年,中國剛加入世貿組織不久,就收到美國、加拿大惡意的反傾銷訛詐,曹德旺帶領企業勇敢地訴訟,成為中國入世後的第一起反傾銷案。
同時狀告美國商務部,歷時數年花掉上億元,打贏了反傾銷官司。成為第一個狀告美國商務部的中國企業,震驚了世界,也為中國企業樹立了榜樣,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06年,美國商務部部長訪問中國,點名要見到曹德旺。
09年,他從全球10000多名優秀企業家中脱穎而出,獲得具有企業界奧斯卡之稱的“安永企業家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企業家,為中國企業家爭得了榮譽,讓世界對中國的企業刮目相看。

年輕時吃過苦,更能感同身受、理解別人的苦楚。錢不是真正的善,填飽肚子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善。
在國外慈善事業是可以避税的,在中國卻要額外的為捐款而繳税,其感慨捐錢比賺錢難。作為為中國慈善捐款最多的人,他推動改變着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
最初其打算將超過30億的股票資金捐款給自己成立的河仁基金,卻被告知還要支付達5億之巨的額外税費。
作為一個從最底層走上來的人,最困難的時候一天只賺2分錢,其覺得“該花一萬花一萬,該省一分省一分”,覺得如此極其不合理,對於不公、不合理,其每一分錢也總是在較真,在捐款時卻又一如既往的慷慨。

1998年,抗洪救災,親自攜帶300萬飛抵武漢,和員工捐款共計400多萬;
2008年,汶川地震,多次赴災區,先後捐款2000多萬;
2010-2011年,玉樹地震1億;西南五省乾旱捐款2億;
福州市公益4億,福清市3億;廈門大學2億。
……
今年,捐款1億支持抗擊新冠,7000萬用於武漢,3000萬用於福建省。
自1983年以來,其共捐款達120億之巨,佔到其個人財產的一半,成為中國慈善捐款最多的人,這才有了本文篇首被人們稱為“首善”時的表態。
為了紀念父親的教誨其創立的河仁基金以其父親曹河仁的名字命名的;禮佛建寺院寫自傳《心若菩提》,也深受其母親影響,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作為有錢人富足而樂善好施。

當社會讚譽他是中國的首善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袁隆平教授。認為袁隆平教授才是真正的大善,首善,非他莫屬。
善不能用數額來衡量。 他説“財施猶輕,法施最重”,捐款是有錢人應該做的,是功德最小的一種。《金剛經》中“無相佈施”才有無限功德。不求回報的慈善才是最好的。佈施在暗不能總暴露陽光下,要給後代子孫留點陰德。在佛法的寬廣裏的他,總有淺顯易懂的大義哲學。
他覺得自己做到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但是袁隆平教授才是“法施至上的無相佈施”。

袁隆平教授,作為國寶級人物,在特殊的時代克服各種困難,風雨無阻,數十年如一日的躬行研究,讓中國人端起了飯碗,吃飽了肚子。
對於一個填不飽肚子的人來説,能吃飽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小時候的曹德旺深有體會。所以曹德旺對袁隆平打心眼裏的感激和尊敬。認為袁老的貢獻於國家更偉大,更值得稱頌。
袁隆平教授,作為我們國家並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網友評論若在古代其足以享配太廟。
作為三皇五帝之神農氏嘗百草,發明了五穀農業,從此人類開始播種收集糧食,進行農業生產,開啓了華夏民族數千年來的農民文明,被後世子孫稱為“神農”,成為我們敬仰歌頌的對象。
而“當代神農”袁隆平教授,在神農的基礎上,提高了糧食產量,讓人們吃飽。

甘做“稻田守望者”不貪財只貪糧,相較榮譽,更願顆粒歸倉
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歷時兩個月從14000多株水稻中找到6棵稻穗,;
1968年4月,經過4年試驗培養了700株開始大規模試驗。
1968年5月18日,一夜之間被人為銷燬拔掉,4年的努力竹籃打水一場空,好在4天后在稻田旁的水井裏發現了5株倖存的稻苗,靠這5棵苗開始奮發圖強,經過無數次的試驗。
1975年,雜交水稻種子終於研製成功。
他讓中國的水稻產量由原來的年畝產600斤,每次都能實現20%-30%的增收,2019年實現雙季晚稻產量達2400斤的驕人成績。而2020年6月開發出“海水稻”並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試種成功;在迪拜的沙漠裏成功種植的“沙漠稻”也實現了畝產500公斤的可觀成果。
而作為已經90多歲高齡“稻田裏的守望者”,教授一直奔走在祖國和世界的田埂上,為了中國的水稻增收,世界的糧食問題貢獻者自己的智慧,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稻田守望者”。
然樸素的袁老不貪財,不貪功,只貪多貪產量,只願顆粒歸倉,希望每次的增收都能再多養活中國7500萬人。

1998年6月24日,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教授,其品牌價值已經達到1008.9億,是中國迄今為止無形資產評估中最大的一個項目。如果申請專利,世界首富的位置非袁隆平這三個字莫屬。
而袁老不貪功不圖利,把專利技術送給了國家,其認為這是造福人類的宏偉事業,自己不可獨佔。正是這位科學家的兩袖清風,為中國解決了温飽,在為世界解決糧食,飢餓作出貢獻,才讓曹德旺先生倍感欽佩,所以他毋庸置疑的説,袁隆平才是真正的首善。
而袁老一生榮耀加持無數,我想唯有此幾個榮耀更能代表他。
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名為“袁隆平星”;
2004年10月獲世界糧食獎;
2012年,世界和平獎。

袁老的科技和全球實踐成就已經獲獎無數,個個都是世界級且舉足輕重。作為中國的廣大網友我們雖無心貪戀西方搞的“諾貝爾和平獎”,但是,請讓我在此只用個但是吧!
然“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最頂級的善,其境界如流水一樣,不爭不搶,默默地奉獻,慢慢的滋潤人們的心田。
《道德經》雲:惡無定評,莫以惡為惡者顯;善無定評,勿以善為善者安。
意思是説:惡,沒有固定的評判,不要看到表現為不善就説其是惡人;而善,也沒有固定的評判,也不能看到善的行為就説其是個善人,更不要行善以圖求平安。
曹德旺先生深得佛門智慧,他以跳出“三界”,處在“三界外”的心態鳥瞰世界,靜心似水流,冷眼看世界,使其“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禪定之中謙到虛空,在萬物規律面前,從而得以觀察到本質的源頭,竊不僅以為善,實乃人之大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