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吹爆的國產劇,還是不爭氣地開始爛了
8月,國劇扎堆。
但真正能用爆款來形容的,就這一部。
首播收視率突破3?strong>,且連續蟬聯第一。
每天霸佔熱搜,不過常規操作。
開播12天,話題閲讀量已達150億。
無疑又是現象級——
《以家人之名》
高熱度少不了高口碑的持續支撐。
豆瓣開分8.6,成績亮眼。
魚叔也是因此入了這個坑。
但追至現在,卻越看越感覺不對勁。
一看評分,果然。
已經跌到了7.9。
魚叔不免擔心,該不會又要走上爛尾的老路吧?
因為導演和編劇,上部作品是《下一站幸福》。
以豆瓣8.0開分,6.0收官。
幾乎是斷崖式的口碑崩盤。
有過爛尾「前科」,不免為《以家人之名》捏了把汗。
説起故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童年時期、學生時期、成年時期。
而童年時期,可能是整部劇最精彩的部分,也奠定了最初的好口碑。
1999年夏天。
李尖尖第一次見到凌霄。
凌霄一家搬到這裏,和李尖尖家成了鄰居。
樓上樓下,兩個家庭。
各有各的難處。
凌霄原本有個妹妹,後來因為吃核桃被噎死了。
這事成了全家人的痛。
媽媽陳婷始終走不出來,和爸爸凌和平三天兩頭就吵架,吵得鄰盡皆知。
到頭來真正遭罪的還是凌霄。
李尖尖的爸爸李海潮,是麪館老闆。
妻子因病去世,一人拉扯女兒長大。
他見樓上天天吵架,猜測孩子肯定沒飯吃,就讓李尖尖把凌霄請到家裏來。
一開始,凌霄拒絕了。
可架不住李尖尖的熱情和誘人的飯菜香。
一回生,二回熟。
吃着吃着,凌霄和李尖尖漸漸熟絡起來。
很快,他們之間又多了一個小夥伴——
賀子秋。
這是李海潮相親對象的兒子。
滑稽的是,相親對象沒看上李海潮,問他借了一筆錢後,就人間蒸發了。
留下兒子一人。
賀子秋倒也不見外,以為那些錢是給媽媽的聘禮,張口就喊李海潮「爸」。
李海潮喜歡孩子,聽到這聲「爸」,心一下軟了,決定留下來撫養。
而這之後,樓上凌霄的爸媽越吵越兇。
媽媽陳婷終究選擇了逃避,逃避身為母親的責任。
她離開凌霄父子兩,態度果決,連頭也不回。
李尖尖圍着流淚的凌霄轉圈,高興地喊着,「我有哥哥啦。」
凌霄的悲與尖尖的喜,在那一刻毫不違和地交融在一起。
兩個爸爸:李海潮和凌和平;
三個孩子:李尖尖、凌霄、賀子秋。
五個人就這麼重新組成了一個家庭,三個異父異母的孩子成了「親」兄妹。
「可這日子還得繼續不是嗎,所以啊,得咬着牙。」
即使沒有血緣關係,也是最親近的家人。
與《小偷家族》的主題類似——
「是羈絆和牽掛讓我們成為彼此的親人,而不是血緣關係。」
這一階段,家庭戲的敍事節奏和人物刻畫,堪稱完美。
值得誇的地方有不少。
尤其是三位小演員,特別「靈」,讓魚叔想到此前《隱秘的角落》。
因為他們不是在演戲,而是在演自己。
所有哭和笑,都是真情流露,沒有刻意的表演痕跡。
而且,由於家庭的特殊性,他們之間的互動,一點也不幼稚。
經常伴隨着愛情,親情,甚至是死亡這樣的嚴肅話題。
尖尖安慰凌霄説:「你的小妹妹和我媽媽一樣,去海上當仙女了。」
凌霄直接戳穿道,「死了就是沒有了,再也見不到了,就要把這個人忘掉。」
尖尖沒有較勁,而是帶着凌霄去了爸爸李海潮的房間,裏面都是媽媽的東西——
爸爸是不會忘記媽媽的。
尖尖對凌霄説:
「其實我什麼都知道。爸爸都是一個人,偷偷地想我媽媽。我也是一個人偷偷地想我媽媽。你也可以一個人偷偷地想你妹妹。」
死亡,對於兩個孩子而言,不是禁忌和恐懼,而是一堂成長課。
那一刻他們知道了,「死亡不是終點,被人遺忘才是。」
這個家庭最特別的地方是,沒有女主人。
這種非典型的家庭成員配置,算是開拓了國產家庭劇的邊界。
也賦予了劇更多的可能性。
簡單來説:會玩,而且玩得很有新意。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吃。
對於家庭劇而言,食物是至關重要的。
就好像拉麪之於《請回答1988》,已然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黃金配角」。
這部劇中出現的所有食物,都是精心準備,並且用來真吃的。
有時候看他們一家人吃飯,就會覺得特別治癒。
就算是最簡單的蛋絲海帶湯,也透着生活的況味。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日子在一頓頓飯中度過。
轉眼十年過後,故事進入學生時期,三人都已升高中。
等於是跳過了感情的培養期。
直接默許,他們關係已經好到就像一家人。
就像賀子秋説的:「我們家一共就五個人,其他人都是外人。」
這個時期沒有拍成校園青春劇,仍在温情家庭劇的框架之內。
講述他們遭遇的各種困難,畢竟生活不會一帆風順。
然後在勇敢面對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彼此間的感情。
第一個家庭內部的難題,來自缺少女主人的侷限性。
李尖尖有一天在吃飯的時候突然隆重宣佈:
「我來例假了。」
注意看嘴型,其實她説的是「我來大姨媽了」。
在座的一眾男性集體石化,不知該説些什麼。
這時李海潮才意識到,兩個大男人照顧孩子確實也有搞不定的事。
就像生理期的事,他就不懂。
更不知道該給尖尖買內衣了,還總讓她穿小背心。
當然,這只是小插曲。
更大的難題是,當年離開的人,又重新回來了。
他們的到來,衝擊着這個家庭的固有組成。
凌霄的母親陳婷回來了,還帶着一個妹妹。
説起當年離家的事,她表示很愧疚,「如果我留下來,可能你受到的傷害會更多。」
還把妹妹帶到凌霄身邊,向他施壓,請求原諒。
賀子秋那從未謀面的親生父親,也出現了。
他解釋當年完全不知道有你這麼個孩子。
現在發達了,想認回賀子秋,送到國外去留學。
還有賀子秋的二姨,始終覺得子秋不是李海潮的親生兒子。
反覆跟子秋強調,「你將來一定得孝順。」
這些話直戳李海潮的心。
他一次次忽略,卻總有人一次次提醒他,「你不是子秋的親爸爸。」
《以家人之名》敢於打破安寧,呈現生活真實的一面。
生活不全是歡聲笑語,有時掙扎才是常態。
各種問題接踵而至,考驗着家中每個人。
伴隨凌霄和子秋高考的結束,他們也算長大成人了。
凌霄對他們説:
「十八歲生日那天,法律意義上規定你成年了,但那不是真正的成年。真正的長大,是一瞬間的事。」
劇情至此,魚叔覺得都沒太大問題。
在家庭劇的範疇,一家人互相幫持,攜手邁過人生的一道道坎。
但。
沒想到就從這裏開始,畫風突變,出現了爛尾的跡象——
高考成績出來,凌霄報了新加坡的醫學院。
因為要照顧他那意外車禍的母親陳婷。
賀子秋認回親生父親,去了英國留學。
一家人分隔三地,只能依靠電話和視頻聊天保持聯繫。
曾經朝夕相處最親近的人,僅有的締結只剩節日時老套的問候,視頻裏的影像,電話那頭的聲音。
雖然他們都在努力對抗着距離和時間,不讓感情褪色。
但多年後還是發現,確實不是距離和時間的對手。
凌霄和子秋在國外整整九年,一次都沒有回來過。
尖尖也長大了,有自己的生活。
她在畢業後開了一間木雕工作室。
又一個十年過去,故事進入成人時期。
在這個關鍵節點,回看之前網友給出的評論。
幾乎都在肯定家庭戲的同時,表達了同一種擔憂——
「千萬別發展出感情線。」
結果就是,一語成讖。
怕什麼來什麼。
在凌霄和子秋雙雙回國後,感情線説來就來。
回國後的劇情,槽點不少。
其一,凌霄和子秋二人對尖尖的感情。
一回來兩人就鬧了個大烏龍,都想要搬到李尖尖家對面。
結果是子秋半路截胡了凌霄的房子。
最後還是選擇了合租,説是共同保護尖尖。
凌霄學的是口腔護理,因為尖尖的牙齒從小就不好,又害怕看牙醫。
上班後的第一個病人就是尖尖。
之後對她又有諸多親密舉動,在片尾還能看到兩人的吻戲。
如果感情線坐實,問題倒不在於他們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妹。
退一步説,他們沒有血緣關係。
就算情感上很難接受,但他們確實可以發展為戀人。
真正的問題在於,想要讓觀眾認可他們,需要比一般的愛情戲花費更多精力來説服觀眾。
起碼就目前看來,凌霄對尖尖的情感攻勢用力過猛。
尖尖對他毫無保留的信任,被順理成章當作了軟肋。
分開整整九年,尖尖一時難以適應,還試着把凌霄當作「遠房親戚」對待。
可凌霄卻沒有任何的過渡與掙扎。
也難怪會有網友瘋狂吐槽:這是以家人之名,行苟且之事?
其二,哥倆對尖尖的愛護,「爹」味太重。
凌霄和子秋得知尖尖有了男朋友,兩人自以為是的保護,與他們的心智和性格相差實在太大。
僅翻看了男方的幾條微博,就覺得這個人圖謀不軌。
甚至直接逼李尖尖必須分手。
兩位哥哥打着「都是為你好」的旗號,一回來就如此干預她的生活。
急於奪回在尖尖心中的主權位置。
對於分開九年的空白時間,完全視而不見。
説到底,這部劇目前出現的問題就是,前後過於割裂。
原本是多類型的雜糅,温情家庭劇+青春偶像劇。
但為了迎合市場,還是傾向了青春偶像劇。
把家庭劇都集中在了前十集。
因為顯然後者更有噱頭。
正劇未出,預告先行,挖下了這麼一個「兄妹戀/三角戀」大坑。
觀眾的情緒都被調動起來了,有的開始鎖CP,有的開始大罵編劇。
不管合理不合理,肯定能引發新一輪熱議
所以。
到底是自圓其説,把偽骨科感情線修飾得令人信服,還是強行發糖,一花到底?
有待繼續觀望。
今年有太多國產劇爛尾。
《三十而已》《唐人街探案》《重生》《新世界》…
但願,這部不會。
只要還有好劇可追,魚叔就不怕被打臉。
如果你想成為一位真正的,永遠的富裕者,那麼你首先必須培養自己的美德。因此,我們不難看出,把目標直接定在發大財上面,並使其成為自己人生的唯一追求,為實現這一追求不擇手段之類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