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9月10日電題:“生態優勢金不換”——八桂大地綠色發展新觀察
新華社記者何偉、黃慶剛
近年來,廣西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一手抓生態環境保護,一手抓生態經濟發展,走出一條具有壯鄉特色的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之路。目前,廣西森林覆蓋率達62.5%,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前列,“綠色家底”殷實、亮點紛呈。
(小標題)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
欽州市三娘灣畔,中華白海豚追逐嬉戲。這裏是我國近海唯一能常年近距離觀看中華白海豚的地方。多年前,當地曾規劃建設大型造船廠,為保護“海洋大熊貓”棲息地,最終調整選址並劃出一條保護中華白海豚的“生命線”。北京大學科研團隊監測數據顯示,這一海域2020年中華白海豚種羣數量達到280餘隻,較往年有所增加。
行走在廣西各地,隨處可見生機勃勃的綠色。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紅樹林鬱鬱葱葱。自治區海洋局局長蔣和生説,廣西通過人工造林、生態修復、加強管護等方式呵護“海上森林”,目前紅樹林面積增加到9300餘公頃。
採石挖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等曾讓灕江失色,桂林市大力推進“治亂、治水、治山、治本”,全面清理整治採石場、非法採砂及網箱養魚等,實施灕江補水、污水治理、護林改造等工程,如今灕江流域森林覆蓋率超過80%,幹流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標準。
近年來,廣西大力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曾經的石漠化之地變得滿眼青綠。全國岩溶地區第三次石漠化監測結果顯示,與2011年第二次石漠化監測結果相比,廣西石漠化土地淨減少38.72萬公頃。
生態環境部公佈的今年1月至7月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中,廣西有10個市進入全國前30名。
(小標題)生態產業發展勢頭向好
廣西把發展綠色生態產業作為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實施生態經濟十大重點工程,打好“綠色牌”“富硒牌”“長壽牌”,深入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不斷培育新的增長點。
廣西食糖產量佔全國60%左右,被譽為“中國糖罐子”。自治區糖業發展辦主任李文綱説,當前蔗糖深加工產品超過20個,蔗渣、濾泥等綜合利用產品共30餘種,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提升了糖業綠色發展水平。
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西南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近10年來累計投資超過100億元,治理廢水、廢氣、廢渣,建成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煙氣全脱硫等多項先進節能環保項目。公司黨委副書記韓宗桂説:“公司工業水循環利用率達98%以上,基本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
柳州市民吳妮每天開着小型新能源車寶駿E200上班,她説:“電動汽車方便、環保,是我的‘代步神器’。”柳州市工信局統計顯示,2021年上半年,柳州市新能源汽車銷售量為19.9萬輛,產銷兩旺。
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六巷鄉大嶺村依託原始生態環境、獨特風俗等發展民宿旅遊,這幾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10萬元。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負責人介紹,當地因地制宜發展大健康產業、生態旅遊業等,不斷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小標題)制度保障深化生態“底色”
廣西不斷健全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一張藍圖繪到底”,確保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
自治區林業局副局長陸志星説,廣西取消位於重點生態功能區的金秀、龍勝等多縣GDP考核,積極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試點,健全完善“綠色GDP”綜合考評體系,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創建。
近年來,粵桂兩省區九洲江流域污染聯合治理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不斷健全,打造跨省區流域可持續發展模式和生態文明建設典範。梧州市水利局副局長吳正全説:“全市大小河流397條,當地實行黨政主要領導‘雙總河長制’,加大河流巡查和問題處置,確保一江碧水向東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