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統府6月2日晚發表聲明説,以色列中左翼政黨“擁有未來”黨領導人拉皮德當晚通知總統裏夫林,他已成功組建新一屆政府。新政府將由“擁有未來”黨、統一右翼聯盟、中間黨派藍白黨、聯合阿拉伯黨等8箇中小政黨組成。
若組閣方案獲得議會批准,以色列將誕生歷史上首個有阿拉伯政黨參加的政府。總理一職將由統一右翼聯盟領導人貝內特擔任,拉皮德任副總理,兩人將在約兩年後進行職位輪換。
在兩年內舉行四次議會選舉之後,以色列的政治僵局終於有望打破。分析認為,尋求政治穩定和推動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下台的共同訴求促使各方走到一起。但除此之外,這些右翼、左翼和中間派別在政治理念、政策取向等方面鮮有共識,新政府的穩定性和效率有待觀察。
若新政府上台,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領導人內塔尼亞胡連續執政12年的時代也將告一段落,被視為以色列政壇多年來的轉折之一。不過,外界預計內塔尼亞胡陣營不會放棄瓦解對手的努力。
8黨達成組閣協議
據報道,由於不乏爭議,組閣談判在最後時刻仍然十分緊張,但最終取得了進展。據稱拉皮德在6月2日午夜最後期限前大約半小時告知裏夫林,他已設法組建了一個聯合政府。
新政府將由8箇中小政黨聯合執政,包括兩個左翼政黨、三個右翼政黨、兩個中間派政黨和一個阿拉伯政黨。這將是以色列歷史上首次有阿拉伯政黨參與執政。不過,該黨不太可能在政府中擁有部長職位,但將與聯合政府就重要問題進行談判。
根據協議,拉皮德有權組建政府,但貝內特將在四年任期的頭兩年擔任總理,大約兩年後與拉皮德進行職位輪換。現年49歲的貝內特從政前是高科技企業家和約旦河西岸定居運動領導人,曾是內塔尼亞胡的幕僚,不過兩人由於分歧漸行漸遠。
有評論稱,在此次組閣過程中,貝內特先是成為了“造王者”,然後是“弒王者”,現在是“國王”。內塔尼亞胡將被一個更極端的,儘管政治上不那麼精明的自己所取代。
現年57歲的拉皮德出身傳媒業,曾是知名主持人和專欄作家。
在以色列的政治日曆上,6月2日註定是一個忙碌的日子。以色列議會當天舉行總統選舉,前工黨領導人赫爾佐克當選以色列第11任總統,預計將於7月接替裏夫林。
據悉,赫爾佐克在外交政策方面經驗豐富,與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有密切聯繫。儘管以色列總統是象徵性和禮儀性的國家元首,無實際行政權,但赫爾佐克手中的權力卻觸及了現任總理和未來總理可能感興趣的問題——組閣權和赦免權。
何以能成功組閣?
今年3月,以色列舉行兩年內的第四次議會選舉,裏夫林隨後授權“第一名”內塔尼亞胡組建新一屆政府,但內塔尼亞胡未能在最後期限前成功組閣。
5月5日,裏夫林授權“第二名”拉皮德組建新政府,6月2日午夜是最後期限。此後,“擁有未來”黨及統一右翼聯盟一直在接觸談判。談判因巴以新一輪衝突曾一度中斷,巴以停火後才得以恢復。
眼下,以色列近兩年來的政治僵局終於有望打破。內塔尼亞胡未能完成的“大業”,拉皮德何以成功?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李偉建指出,在3月議會選舉中,沒有陣營獲得組閣所需的61席,但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在120個席位中斬獲30席,位居第一。在內塔尼亞胡未能成功組閣之後,拉皮德才獲得了組閣機會。由於以色列中小黨派林立,單一政黨難以組閣,因而需要拉攏其他黨派。
此外,“在內塔尼亞胡連續執政12年後,人們想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政府,”李偉建説,內塔尼亞胡在處理美以、巴以關係等方面的表現尚可,但人們對於他在國內議題上的表現不甚滿意,他本人也捲入了多起官司。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表示,拉皮德此次成功組閣有幾個因素:來自不同派別和意識形態取向的眾多政黨,在“倒內”大旗下實現團結,促成這次組閣成功。對“後內塔尼亞胡時代”的期盼,對以色列政治空轉的厭倦,使各派別暫時擱置分歧,先行完成“倒內”使命。
其次,在以色列占主導地位的右翼陣營圍繞支持或反對內塔尼亞胡發生分裂,高層成員“出走”給內塔尼亞胡和利庫德致命一擊。
再次,以色列右翼力量長期執政,暴露許多問題和弱點,給了左翼政黨重整旗鼓的機會。傳統上,以色列阿拉伯政黨政治傾向與左翼政黨接近,而最近爆發的新一輪巴以衝突將阿拉伯政黨推向“反內”陣營。
新政府命運有待觀察
根據以色列法律,新政府組建方案尚需議會批准,內閣名單預計最快將於下週在議會表決。在此之前,內塔尼亞胡將繼續擔任看守總理,意味着其仍有時間説服對手叛變,推翻新政府。
專家認為,新政府較有可能獲得議會批准。“如果拉皮德的組閣過程合法合規,議會沒有理由不批准。”李偉建説。
由於新一屆政府將由來自各個政治派別的許多中小政黨組成,專家認為組閣成功後,新政府將面對眾多議題上的分歧,將受到對立派別的制約,其穩定性和執政前景不明朗。
李偉建説,從過往來看,以色列聯合政府“短命”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某一政黨或因政策分歧、訴求得不到滿足等原因退出,從而觸發內閣重組。不過,政府中的黨派也不會無故輕易退出。接下來,各黨在新政府中的權力分配、利益平衡值得關注。
內政外交如何走?
有分析認為,新政府上台後,由於各黨派之間存在分歧,將很難在巴勒斯坦問題、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等爭議問題上取得進展。相反,預計經濟、教育和醫療等國內問題將成為焦點。李偉建同意這一觀點,認為各黨派在國內問題上更容易達成共識。
丁隆也認為,新政府仍不會過多關注難解的巴以衝突等議題,而是專注於民眾多有不滿的國內民生議題。同時,這一脆弱的聯合政府在對美態度,對伊核問題談判等議題上的態度將有所軟化。
在對美關係上,李偉建預計以色列新政府總體將保持親美傾向,只會在核心問題上與美國“較勁”。鑑於雙方在軍事等方面的合作,“以色列離不開美國,對美關係仍然是重中之重,對以色列任何一屆政府來説都是這樣。”相比特朗普,拜登政府雖然總體上仍與以色列走近,但也刻意地拉開了一定距離,並表示要加強與巴勒斯坦方面溝通,多多少少會對以色列政府產生影響。
在巴勒斯坦問題上,李偉建指出,除了阿拉伯政黨,以色列各派政黨均把維護本國安全、利益放在首位,其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區別在於是否願意接受談判。接下來,巴勒斯坦將舉行大選,屆時若產生聯合政府,以色列新政府如果繼續拒絕承認有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存在的巴勒斯坦政府,巴以問題就難有突破。巴以關係還將受到巴內政、美國態度影響。
在伊核協議上,李偉建認為,伊核協議的命運主要在於美國的態度,拜登政府重返協議、維護民主黨政府遺產的態度比較堅決,以色列方面難以阻擋大勢。以色列可能會在口頭上表達反對,甚至採取行動,同時也是為了換取美方更多安撫、回報。
“內塔尼亞胡將會等待”?
如果新政府上台,內塔尼亞胡連續執政12年的時代也將告一段落。除了失去總理地位,他還面臨更大的威脅——內塔尼亞胡去年在不同案件中受到指控,涉及受賄、欺詐和違背公眾信任,併成為以色列首位接受司法審理的在任總理。
“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命基本宣告結束,接下來將面臨司法審判,有遭受牢獄之災的危險。”丁隆説,內塔尼亞胡雖政績顯赫,在政壇擁有超強實力,但執政時間過長,讓各派領導人均無緣登上總理寶座,成為眾矢之的。長期執政也導致其個人權力膨脹,發生貪腐醜聞,引發民眾不滿。
也有觀點認為,鑑於內塔尼亞胡的標誌性特徵是政治生存能力,觀察人士建議謹慎看待其長期命運。
“內塔尼亞胡不甘心,仍想保住總理之位,”李偉建説,他自認為執政較為得心應手,經驗相對豐富,也獲得了一定認可。在捲入官司等背景下,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在3月議會選舉中仍能位居第一,證明其仍有一定影響力。另從形勢來説,右翼仍是以色列政壇主流,尤其是在巴以關係緊張的背景下。
李偉建預計內塔尼亞胡不會輕易放棄,可能繼續作為反對黨,抓住新政府出錯的機會。而其面臨進一步司法審查的可能性也存在,但內塔尼亞胡也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自己被起訴,避免斷送自己的政治生涯。
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利普納(Shalom Lipner)也認為,儘管內塔尼亞胡的對手達成了突破性的組閣協議,但他不太可能從政治視野中消失。“可以肯定的是,他會繼續抨擊對手,説他們是選票小偷和保守派事業的叛徒,希望把不滿聚集到他的旗幟周圍,為總理職位發起另一個挑戰”。
“很難相信這個新的聯盟最終不會崩潰,”在過去15年裏曾為6位美國國務卿就巴以問題提供諮詢的亞倫·戴維·米勒(Aaron David Miller)説,“內塔尼亞胡將會等待。”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羣 文字編輯:楊立羣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陸依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