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七百多公里的滬渝高速為沿線帶來便利和繁榮——流動的中國,幸福的生活

從重慶到上海,長江行船,單程至少10天,車行滬渝高速,僅需不到一天。

這條1768公里的高速公路,車流日夜不息,為沿線帶來了便利和繁榮,也見證着百姓越來越幸福的生活。

更宜居的日子

“城裏好,但現在老家也挺好。”曾經一心想留在城裏的楊春明,如今搬回了重慶長壽區鄰封鎮上坪村的老家。小屋外的山上有綠意盎然的果林,走出前門,2米寬的硬化小路一直延伸到龍溪河畔。

“山清水秀我們有,水電氣路我們也有。”鄰封鎮黨委書記張常寶説:“通水、通氣、油化路,改廁、改衞、改院壩……如今老房子的條件一點兒不比城裏的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回得來,還留得住。”鄰封鎮鎮長周劍説:“5.3萬餘畝長壽柚的果林年產值3.2億元,柚林美景一年引來遊客50萬人次,增收超過3000萬元。”

“我家所在的地方叫做楊家灣,過去很多人都搬出去了,現在則有很多人回來。”楊春明説,現在交通方便,想進城只需要沿着高速公路開個把鐘頭。

留住鄉愁和綠水青山的小康生活,在國際化的大都市上海也看得見。

從滬渝高速東邊的起點大虹橋出發,往西30多公里至西岑出口下,再往南不遠處的大蓮湖畔有一個被連片濕地環繞的村子。千畝荷塘點綴其間,60畝水上森林呈現“水上有林,林中見水”的景觀,這座村子名叫蓮湖村。

沈凌峯和王惠歆夫婦2015年來到這裏居住。沈凌峯説:“剛到這裏時,我們種花種草,美化庭院。村民們不理解,覺得花花草草有啥用,種點吃的不好嗎?”

2019年,蓮湖村進行示範村建設改造。作為上海的一個“長在公園裏的村莊”,現在這裏已成為網紅打卡地。

鄉村之美被髮掘出來。自留地裏種的蔬果賣出了好價錢,手工製作的點心也值錢了,辦農家樂、開民宿,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當生態環境的紅利切實落進村民的口袋,他們就能真正理解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也更能體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沈凌峯説。

更便利的產業

凌晨4點多,天還未亮,安徽宣城市郎溪縣十字鎮苗木市場已經一派熱鬧景象,一輛輛重型卡車載着新鮮的苗木“整裝待發”。“昨天河南客户電話訂購300棵香樟苗,現在出發中午就能送到。”十字鎮苗木種植大户楊志説。

“苗木運輸必須要搶抓時間,運輸時間過長會影響成活率。我們村苗木賣得好,都是沾了高速公路的光。”郎溪縣十字鎮十字村黨委書記劉金鎖介紹,苗木市場距離滬渝高速入口僅5公里,2019年底建成以來,陸續入駐20多家經營户。村裏200多户家庭從事苗木種植,年銷售額超過1.2億元。

“我們去年成立了合作社,以苗木產業為主導,帶動集體增收,促進產業振興。”劉金鎖説,他們還在謀劃建設苗木大市場二期工程。

沿滬渝高速行車,在湖北宜都市紅花套下道,16公里後便來到了位於紅花套工業園的宜都豐島食品有限公司。

“走這條高速公路,江蘇、湖北的黃桃,內蒙古、甘肅的紅椒,剛剛摘下還鮮嫩着,就能運到公司的生產線上。”總經理王善周説:“以前一到旺季就會出現用工荒,現在沿線幾個省份我都能去招工,車程也就幾個小時。工人來去方便,也就不嫌遠了。”

更廣闊的未來

“費孝通老先生如果看到這些變化,一定很高興。”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劉豪興説的是開弦弓村,這座位於江蘇蘇州市吳中區西南部的村子又名江村,是費孝通進行社會調查的基地。

“當年交通很不方便,費老是搖船來到我們村裏的。”村民周小芳還記得1981年費孝通第三次來到村裏時的場景。如今,從村裏開上滬渝高速只需要5分鐘,不到一個半小時就能抵達上海。村裏人有的出外務工,有的將自制紡織產品賣向各地。2020年,村集體收入達370萬元,人均收入超4萬元。

“滬渝高速一頭連着鄉情,一頭連着打拼多年的創業熱土。”提起這條連接家鄉安徽安慶市太湖縣的高速公路,浙江湖州市吳興區織裏鎮童裝廠老闆陳大慶言語間滿是親切,“現在回老家,沿滬渝高速一路向西,400多公里只需要5個小時,很方便。”

2006年,滬渝高速浙江段通車,陳大慶瞅準機遇,拿出多年積蓄創辦自己的服裝品牌。從替人加工到自主設計,企業年銷售量突破200萬件。不僅如此,他還回老家太湖縣辦了工廠,幫助當地百餘名鄉親解決了就業問題。

如今,織裏鎮的童裝產業越做越強。2020年全鎮童裝銷售額達650億元,佔全國童裝生產總量的2/3。

織裏鎮副鎮長費一鳴説,織裏鎮的對外貿易成交額已突破20億元,其中童裝及附屬產品佔30%以上,“越來越多的織裏童裝沿着滬渝高速到達寧波舟山港,再銷往全球各地。”

編輯:孫欣祺

來源:人民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0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千七百多公里的滬渝高速為沿線帶來便利和繁榮——流動的中國,幸福的生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