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訪談)用好“指揮棒” 破除“唯論文”和“SCI至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談《關於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看點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題:用好“指揮棒” 破除“唯論文”和“SCI至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談《關於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看點

  新華社記者陳芳、胡喆

  首次將評價科技成果的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文化五大價值明確化,堅決破解科技成果評價中的“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問題,改革完善科技成果獎勵體系,控制獎勵數量,提升獎勵質量,調整獎勵週期……

  作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一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於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引發廣大科技工作者高度關注。破除“唯論文”和“SCI至上”,指導意見有哪些看點?堅持正確的科技成果評價導向,對新形勢下推動產出高質量成果、營造良好創新生態,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有何深意?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就熱點問題回答了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小標題)科技評價是科技活動的指揮棒

  記者: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有何重要意義?

  王志剛:科技評價是科技活動的指揮棒,對科技事業的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評價改革工作。2018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對“三評”改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取得積極成效。但與“三評”工作相比,科技成果評價機制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科技成果的評價導向作用和價值發現作用發揮不夠,對促進產出高質量成果和激勵創新主體、科研人員積極性的效果不充分。二是多維度、分類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不健全,指標單一化、標準定量化、結果功利化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科技成果評價行業不成熟,評價服務的標準化、規範化水平不高,行業自律和有效監管體系尚未形成。

  針對這些問題,黨中央專門部署研究制定完善科技成果評價的改革文件,由科技部牽頭落實。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國外科技成果評價制度研究,深入地方、企業、高校院所開展調研,廣泛聽取一線科研人員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研究形成了指導意見。

  (小標題)十大舉措解決評價指標單一化等問題

  記者:指導意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王志剛:指導意見堅持科技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堅持科學分類、多維度評價,堅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係,堅持尊重科技創新規律,提出了十方面舉措。

  一是首次在政策性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全面準確評價科技成果的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文化價值,並明確了五種價值的評價重點。二是強調要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分類評價體系,基礎研究成果以同行評議為主,推行代表作制度。三是加快推進國家科技項目成果評價改革,提升科技成果供給質量。四是大力發展科技成果的市場化評價,加快建設現代化高水平技術交易市場。五是充分發揮金融投資在科技評價中的作用,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投融資支持。六是引導規範科技成果第三方評價,制定科技成果評價通用準則,細化具體領域評價技術標準和規範。七是改革完善科技成果獎勵體系,控制獎勵數量,提升獎勵質量,調整獎勵週期。八是堅決破除成果評價中的“四唯”問題。九是創新科技成果評價工具和模式,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開發信息化評價工具。十是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激勵和免責機制,建立成果評價與轉化行為負面清單,完善盡職免責規範和細則。

  (小標題)改革直面科技成果評價堵點難點

  記者:要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關鍵要解決好“評什麼、誰來評、怎麼評、怎麼用”的問題,請問指導意見作出哪些針對性部署?

  王志剛:指導意見直面科技成果評價的堵點難點,把“堅持科學分類、多維度評價”作為解決“分類評價體系不健全,評價指標單一化、標準定量化、結果功利化”問題的破題之舉,圍繞四個問題作出系統部署:

  一是在解決“評什麼”方面,要根據科技成果不同特點和評價目的,重點是全面準確評價科技成果的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文化價值。

  二是在解決“誰來評”方面,指導意見堅持“誰委託科研任務誰評價”“誰使用科研成果誰評價”,突出評價的用户導向、應用導向、績效導向。

  三是在解決“怎麼評”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分類評價體系”,按照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等不同成果類型,形成符合科學規律的多元化分類評價機制。

  四是在解決“怎麼用”方面,指導意見從需求側入手,以科技成果評價為指揮棒,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

  (小標題)既“破”又“立”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記者:請問指導意見將如何統籌破“四唯”“立新標”?

  王志剛:近年來,按照中央關於深化科技評價改革的部署,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核心的導向深入人心,破“四唯”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

  但我們也注意到,科技評價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基層對“破”後如何“立”的問題反映比較集中,不少單位管理文件上已實現破除“四唯”,但“破”後拿什麼評,如何平衡定性評價和定量指標等仍是評價主體面臨的難題。科研人員也呼籲破“四唯”後應儘快確立更科學、更公平的評價標準和方式。

  指導意見在科技成果評價中統籌破“四唯”和“立新標”上提出指導措施,確立科技成果分類評價體系,建立政府、市場、第三方機構、金融投資機構等多主體評價機制,形成與之相適應的考核評價方式。比如,對具有重大學術影響、取得顯著應用效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作出突出貢獻等高質量成果,提高其考核評價權重。

  下一步,將選擇不同類型單位和地區開展有針對性的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把新的評價理念、方法和標準立起來,探索簡便實用的制度、規範和流程,解決改革落地難問題,形成可操作可複製的做法並進行推廣,切實把以科技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正確評價導向樹立起來,把多元分類評價體系健全起來,更好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82 字。

轉載請註明: (權威訪談)用好“指揮棒” 破除“唯論文”和“SCI至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談《關於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看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