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裏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裏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裏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現在我們身邊的老人是越來越多了,有的子女因為無暇顧及就把他們送往養老院裏。以前的人們都認為父母養兒就是為防老,但是很多子女不孝順把父母扔到養老院就不管了。我一個鄰居就是這樣,老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小的時候沒讓他上學而在家裏務農,現在在村裏建了蔬菜大棚,種菜收入雖然比不上城裏,但是也算是比較富裕了。
老人很疼愛小兒子,小兒子上了大學,在城裏公司上班,收入不菲。老人分家之後,約定好先在老大家住,每三年再輪流換。這不,老二家把老人接過去之後,直接就把老人送到養老院,説什麼空氣好,環境好,其實都是不管老人的託辭。那麼作為父母怎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能夠孝順呢?與這三個因素有關。
1.家庭的良好氛圍
古代的卧冰求鯉的故事就是孝順的好的榜樣。子女對父母的愛是一種正能量的傳遞,如果父母雙方之間不能相處融洽互相關愛,傳遞給孩子的必定是負面的情緒,孩子長期接受這樣的家庭氛圍,可能都不想回家了。家庭之中沒有愛的温度,怎麼能夠讓孩子學習到孝順和感恩呢?有愛才會感恩,體會到父母無私的付出,子女才會心生感恩,而這都與良好的家庭氛圍緊密相關。
2.是否讓孩子參加勞動
變形計裏的城市孩子往往都養尊處優,什麼事情都不會做,自理能力很差。來到農村以後才逐漸明白生活的不容易,知道幸福生活要好好珍惜。什麼事情都是有對比的,知道了苦味才明白甜蜜的快樂。讓孩子體驗勞動,並不是想要懲罰孩子而是想讓他們明白父母為他們提供的生活條件,是用心血換來的。只有孩子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才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懂得感恩,才會孝順父母。
3.家長是不是以身作則
記得之前一則電視公益廣告裏,母親給老人端去了洗腳水伺候老人洗腳,孩子就學着媽媽的樣子端起一盆水,一邊走一邊説:媽媽,洗腳。這就是一個非常感人的以身作則的例子。教育孩子就是在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如果每一個父母都能夠孝順家裏的老人,孩子也必然會孝順。但是,現在的社會更多的是爭吵和抱怨,生活難免矛盾和摩擦,多包容一些就可以了,真要吵起來對孩子也是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子女中哪一個會孝順父母呢?不是看老大或者最小的孩子,而是看父母怎麼教育孩子,孩子具有一顆感恩之心,孝順父母就是理所當然的事。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不順利的,沒有一個人的一生能夠做到一帆風順。因此在我們人的一輩子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態,不管有沒有賺到錢,有沒有取得榮譽有沒有得到幸福都要開心,佛教説過人生來就是受苦的,這是沒有錯的,所以我們把生活就認為是苦的,但看到一點甜的時候就會覺得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