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濰醫青年志願者:我是醫學生,我們“疫”無反顧!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綜合

新一輪疫情襲來,傳染性強、傳播迅速、軌跡隱秘,疫情防控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量大。濰醫師生迅疾組建志願服務隊伍,又一次懷揣“國家召喚,使命必達”的堅定信念,奔赴周邊各地,支援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快:聞令而動分秒必爭

這是一場以最快速度與病毒賽跑的比拼。

從10月份到11月下旬,濰坊醫學院連續多批次派出志願服務隊伍奔赴各地。每次接到號召,學校快速反應、迅速行動,以黨委書記、院長為組長的學校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協調指揮,召開相關專題調度會議,組織動員相關學院組建志願者隊伍,發揮專業學科優勢助力地方疫情防控工作。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積極在線上接龍報名,遞交請戰書。他們在校期間都已經過系統性的專業學習與培訓,有的之前就參加過疫情防控工作,具有實戰經驗。當晚接受了開戰前的技術指導後,第二天一早,大家奔赴各自工作崗位,立即投入。

跑出“流調加速度”。從10月20日至今,公共衞生學院已選派9批次團隊支援省內重點地市疫情防控工作。公共衞生學院和管理學院組建的博士、碩士團隊成員加入到不同的現場流調組、協查組、信息組、研判組,即刻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根據疫情的嚴峻形勢,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跟蹤陽性病例,找到密接者等高風險人羣,上報密接庫,以便在最短時間內採取隔離管控措施,防止疫情擴散;同時需要迅速向上級防控指揮部門提交流調報告,以便快速決策,遏制疫情蔓延。大家不分晝夜,分秒必爭,晝夜奮戰,流調溯源,查找、確定所有可疑風險點,完成各類數據的統計和登記,撰寫報告等,時常凌晨兩三點結束當天工作。隊員們默默付出,充分發揮學校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公共衞生危機管理”博士人才培養項目的優勢,快速排查密接、廣泛收集信息、科學研判風險點,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為疫情處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團隊在工作中體現的專業素養、共情能力、細節處理、工作效能等,都受到了疾控中心領導和所在指揮部領導的好評和高度認可。

重複上千遍的動作,確保每一份採樣的合格。公共衞生學院、護理學院的本科生以及醫學檢驗學院的研究生也迅速組建核酸採樣隊,投入各城區的核酸採集工作。街道、社區作為核酸檢測的第一線,也是疫情防控的主戰場。隊員們每天早上五點多起牀做準備,六點左右到達支援點,沒有片刻的休息,迅速進入角色。大家全副武裝,身穿白色防護服,擺好防護物品,為早到的居民掃碼、登記;消毒,抽採集器,在口腔細緻地採樣,折採集器。來自護理學院的隊員袁鋭説:“這幾個動作我一下午重複了上千遍,越來越熟練,保證核酸檢測的有序快速進行!”大家每天每班次堅持工作8個多小時,來自醫學檢驗學院的26名隊員每天核酸採樣及信息追蹤管理達5萬餘人次。採樣結束後,隊員們嚴格做好各種醫療廢棄物的收集和消毒工作。大家每天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其無私奉獻的精神、認真敬業的態度和嚴謹細緻的專業操作得到了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的讚賞。

濰醫帶隊老師表示:“我們在堅持做好醫學生防護和培訓的情況下開展志願服務工作,也是一種實戰教學。”

全:垂髫華髮切切在心

這是一場全員參與、同心戰疫的鬥爭。

很多工作都是在凌晨以後下達,流調組、信息組和研判組的隊員們平均每天睡眠時間不足3小時,有時遇緊急任務幾乎徹夜不眠,大家困了就洗把臉。公共衞生學院博士生秘玉清述説了她最難的一次流調工作。一位耳背的老奶奶獨自在家,接到流調電話時敍述不清楚,又加上老年機充不上電,通話斷斷續續。時間緊迫,作為小組長的秘玉清聯繫了當地的村主任、鄉醫,又通過各種方式調取了老人遠在外地的兒女電話,最後通過四個人的轉述才將老人的信息匯合完整,完成流調。對於公共衞生學院的穆亞銘來説,最難的還是個別人的不配合:“流調內容涉及個人隱私,尤其是家庭成員信息和個人行動軌跡,有時我們電話打過去已經是深夜了,難免會讓人產生牴觸心理,但是為了高質量完成一份流調報告,為切斷疫情傳播提供數據支持,我們必須克服一切困難,耐心細緻做好解釋工作,不放過任何一個蛛絲馬跡。”

在社區的全員核酸檢測點,護理學院於婷婷正細心地指導一位老人張開嘴,耐心安撫,同時小心、迅速地將棉籤伸進採樣者咽部,飛快輕拭,儘量減少老人的不適感。“遇到老年人、孕婦走路不方便,我會自己多走幾步,讓他們少走幾步。許多小朋友由於疫情在家上網課,我們和社區工作人員就讓學生先做,充分體現了人道主義。”她説。

核酸檢測工作是對身體極限、耐力和意志力的挑戰。每天基本1500左右的採樣,1500多次的抬胳膊、放胳膊、消毒,肌肉痠痛,平時根本感覺不到的手機重量在手中是那樣的沉重,由於長時間穿防護服,不方便上廁所,志願者們再渴也不敢多喝水;防護服不透氣,工作沒多久衣服就濕透了,防護面具上掛滿了霧氣,不斷地模糊視線;摘下面罩口罩的臉龐盡是勒痕、紅疹。

尤其氣温驟降的那幾天,風攜着樹葉呼嘯而過。每採集完成一個核酸標本,都要進行手部消毒,當酒精噴到手上那一刻,刺骨的涼意綿延手心,比直接徒手拿冰塊都冷,最後手凍得發紫紅腫,腳被凍到失去知覺。大家頂着寒風冷雨,瑟瑟發抖,堅持完成工作。護理學院趙國琳説:“當時我坐在通往小區地下停車場的小亭子裏,風呼呼地往門裏灌,吹飛了桌子上的檢測物品,吹跑了我已經打包好的一袋醫療垃圾,還把我的防護屏障直接糊在了我臉上。”

但每當隊長問大家是否還能堅持時,大家的回覆都是統一的:能!醫學檢驗學院王曉強説:“我們也曾感覺委屈過,也曾經流過淚,但沒有一位同學放棄,成長就是一種鍛鍊和磨礪,我們都是自己的英雄!每當看到防護服上的‘濰坊醫學院’字樣,內心就湧出一股暖流。我們為自己是濰醫人而感到驕傲!”

暖:心手相連共克時艱

這是一篇充滿温馨、關愛的暖心故事。

這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流調工作辦公室裏,九零後、零零後隊員一刻不停,撥打電話,記錄信息,分析數據,撰寫流調報告、初步報告、進展報告、結案報告等。大家按照任務的緊急程度來安排自己的工作,同時每天也會為工作人員進行核酸採樣。遇到困難後,會有衞健委、公安、疾控等多部門協同解決;綜合組的老師指導修改報告;隊員們互相配合,潤色語句、討論報告、更改圖表,以快、準、細、全完成一項項工作任務。學校時刻關心着大家的生活、身體和思想心理狀況,仔細詢問,諄諄叮囑,協調解決實際問題。

在社區,“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願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風雨中堅守的志願者們,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愛。社區工作人員為志願者撐傘,小區物業搭起雨棚,將核酸採集地點轉移到室內,因為手被凍得僵硬而擰不開核酸試劑管的蓋子,其他志願者都會上前幫忙。街道準備了電暖風、暖寶寶、熱乎的飯菜,物業人員煮紅糖姜水給大家暖胃。“那天下雨、颳大風,有位居民跑回家去給我拿來了厚衣服。還有位大叔給我們送來兩袋零食,硬放在桌子上就走了。”護理學院王明琪回憶起來,依舊感動滿滿。

大家穿過最暖的棉衣,是駐地單位、街道、社區連夜為志願者們採購的,還有棉襪、手套等。大家吃過最甜的水果,是駐地單位、社區、居民和隊友送來的,還準備了牛奶充飢。大家聽過最真情的感謝,是一聲聲“謝謝”、一句句“辛苦了”、一片片稱讚,這些都成為了冬日裏的陽光,温暖着醫學生志願者。

大家收穫了最開心的故事。因年齡小而被稱為“小白護士”的楊琛在社區採集核酸時,一個小朋友帶了糖果,一定要給“小白護士”吃。公共衞生學院的李水龍對一個來做檢測的小女孩比了一個大拇指,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告訴家長:“那個阿姨表揚我了!”李水龍説:“等我下次再遇見她,一定告訴她,我是一位大哥哥。”最搞笑的是,一位大爺一張嘴,假牙直接蹦到志願者王柄雙手上了,大爺和他同時愣住了,而後大家的笑聲温暖了這個寒冷的冬天。王柄雙説:在工作中,認識了每天讓我多穿衣服的張書記、用透明皂洗臉的搞笑袁叔、“社區宣傳大喇叭”張姐姐、我的“豪華專職司機”於叔、一隻社區的共有胖貓“大黃”,還有很多我來不及記錄,但我相信,愛與希望蔓延的速度一定會超過病毒。

在志願服務工作的間隙裏,濰醫醫學生用筆記下自己的真情實感:參加這次戰疫,我感到自己的工作潛力、專業技術能力、思想素質都有了提高;我更加領會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內涵;從社會對我們的愛護和認可,我深刻體會到作為醫護人員的社會價值、責任和擔當;醫護工作者是辛苦的,肩上的使命又是神聖而光榮的;我為自己是一名醫學生而自豪,我將以這次志願者工作經歷鞭策自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中,紮實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專業技能,不斷提升為人民羣眾健康服務的能力,做千千萬萬居民健康的“守門人”,為我們熱愛的醫療衞生事業、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濰醫好青年,自強不息,鋭意進取,正在以青春的最美芳華書寫着時代答卷:凡為醫者,遇有請召,不擇高下,遠近必赴!

大家堅信:陰霾終將散去,明媚必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