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説明: 今年3月8日,印度金奈的小學生呼籲俄烏停戰。
圖片説明: 22021年12月6日,印度總理莫迪迎接到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
編者的話:在眼下的俄烏危機中,印度的“中立”和模糊策略頗引人關注。聯合國安理會日前就俄烏危機問題舉行投票時,印度投了棄權票。外界普遍分析認為,印度政府之所以沒有在美西方與俄羅斯之間明確“選邊站隊”,離不開印俄兩國特殊的歷史經緯和現實關係。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印度對俄羅斯的依賴更為嚴重。正如印度外長蘇傑生所説,“沒有俄羅斯的備件,我們的飛機飛不起來,我們的輪船無法航行”。
“蜜月期”始於上世紀50年代
印俄間聯繫最早可追溯到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時代,當時有少量俄羅斯商人和探險家輾轉到達印度,成為兩國互動的開端。俄羅斯行商阿法納西·尼吉丁,在遊歷波斯、印度、奧斯曼帝國之後,將這段經歷寫成《超越三海之旅》。但受制於“山高水長”,兩國實際上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發生直接關聯。直到19世紀中葉,英國與沙俄為爭奪中亞控制權而進入跌宕的“大博弈”時代,英屬印度與沙俄的“外交關係”才在一片濃厚的猜忌氛圍和戰爭論調下緩緩拉開帷幕。從1893年開始,英國陸續與阿富汗、沙俄簽署邊界協議,沙俄獲准在印開設辦事機構,雙方才算得上真正建立了關係。及至“大博弈”時代於1907年結束、1922年蘇聯在“十月革命”中誕生、1947年印度獨立,雙方的關係也始終沒有表現出太多熱絡。
在蘇聯成立早期至1954年,由於時任印度總理尼赫魯所堅持的“不結盟政策”,印俄關係其實是在一種矛盾中曲折前行的。直到1954年2月,美國政府決定向巴基斯坦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才開始讓尼赫魯反思此前一定程度上偏西方(主要是與英國的殖民情結)的外交政策是否對路。這也間接促成尼赫魯1955年6月對蘇聯的訪問,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很快於當年秋天回訪印度。雙方領導人互訪標誌着印俄關係正式步入“蜜月期”。也正是在那次訪問中,赫魯曉夫作出了一個頗富爭議的表態,即蘇聯支持印度對克什米爾地區和彼時為葡萄牙所控制的果阿邦的主權立場。雖然蘇聯在中印1962年邊境衝突中保持“中立”,但當年卻向印度轉讓了在當時看來非常先進的米格-21噴氣式飛機的核心技術,成為兩國防務領域合作的開端。
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蘇印簽署友好合作條約。該條約第九條規定,“任何一方與第三國發生武裝衝突時”,雙方均不得向該第三國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當時的尼克松政府甚至一度將該條約解讀為“印度與蘇聯建立了非正式的同盟”。印度外交部一位前副部長去年在《論壇報》上發表文章紀念該條約簽署50週年,並將其形容為“印度獨立後在外交和戰略方面最重要的文件之一”。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至蘇聯解體前,蘇聯一直位於印度外交政策的優先層級。英吉拉·甘地被暗殺後,接替她出任總理的拉吉夫·甘地延續了對蘇友好政策,上任後的首次外訪就選擇莫斯科。
在蘇聯出兵阿富汗等問題上,印度在國際場合要麼表示支持,要麼態度曖昧。直到蘇聯解體前,蘇聯給予印度大量經濟與軍事援助,有學者統計稱“蘇聯對印度援助額超過對華援助”。
基於歷史淵源和政治意願的“包辦婚姻”
蘇聯解體後,俄印依然保持友好關係。1993年葉利欽訪印並續簽《俄印友好合作條約》,普京上任後於2000年10月首次訪印,雙方簽訂《戰略伙伴關係宣言》。2012年,普京在《印度教徒報》刊文稱:“對俄來説,深化與印度的友誼是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務。”印度時任國大黨籍總理曼莫漢·辛格回應稱:“普京總統是印度最重要的朋友,也是印俄戰略伙伴關係的締造者”。普京與歷任印度領導人均保持較為良好的關係,其中與莫迪互動不少。2017年5月31日,莫迪訪俄前夕,普京專門在《印度時報》上發表題為《70年相伴:俄羅斯與印度》的署名文章紀念俄印建交70週年,談到“俄印在政治、經濟以及對外政策方面具有互動的基礎,而所有的一切都基於兩國的歷史情誼”。
去年12月,普京訪印並與莫迪會晤,這是俄領導人在疫情期間的第二次出訪,可見普京對印度的重視程度。2019年4月,普京還簽署行政令,授予莫迪俄羅斯最高國家勳章。
在雙方的政治關係中,印對俄的訴求較多。印度一直謀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俄方曾明確表示支持。印度在加入核供應國集團、克什米爾兩大關鍵問題上也需要得到俄方支持。俄官方曾表示,“印度從未擴散過核技術,我們願意支持印方”。儘管俄現在不大可能像上世紀60年代那樣在涉及領土主權的問題上公開支持印度,但2019年印度取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自治地位並遭到大多數國家批評時,俄表示這是“印度的內政”。分析認為,除上述現實需要外,印度密切與俄羅斯的合作也有其戰略牽制和調動大國關係的考量。印度只有與俄不斷靠近,才能讓其在處理與美、歐、中關係時更加主動,為印度贏得更大外交周旋空間。
從俄羅斯的視角看,對印度的政治訴求主要是希望印支持普京提出的大歐亞夥伴關係——印度是其中的重要夥伴之一。在金磚組織、上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方面,俄印也互有需求。
2018年,《環球時報》記者曾應邀在印度參加過一次印俄關係為主題的研討會。談到印度與美國走近時,有印度專家解釋説是“為了應對中國崛起”,但俄方學者並不認同,他們非常不喜歡“印太”這個詞,認為這個詞是美國為維護其在該地區主導地位而發明的,並且有將俄羅斯排除在外的嫌疑。俄方學者還告訴印度同行,俄犯了戰略性錯誤,就是允許北約一次又一次東擴且不斷超越俄對其所劃定的地緣政治紅線。俄學者表示,在對美關係中俄羅斯需要得到印度支持。
俄印計劃雙邊貿易額2025年底達到300億美元。近年來,俄印貿易額只維持在100億美元左右,2019年高峯時也僅有111.6億美元。而2019年中俄貿易額超過1100億美元。
軍事合作是俄印關係中的一個亮點,蘇聯/俄羅斯一直是印度武器和軍事裝備的主要進口國。目前俄對印出口的軍事裝備總金額約佔其近年軍事出口總額的1/3以上,從1950年開始的數十年間,印度所有進口武器和軍備中有2/3來自蘇聯/俄羅斯,只是最近一些年逐漸降至49%。記得在2018年的那次研討會上,有俄智庫專家説:“如果印度從俄羅斯的軍購訂單數量持續減少,那麼俄將向巴基斯坦出售軍事裝備,包括戰機和直升機。”對此,有與會印度學者一針見血地説:“印俄之間最根本的問題是隻有軍購一個雙邊關係支柱,而其他領域融入還非常不夠。兩國關係就像是基於歷史淵源和政治意願的‘包辦婚姻’。”
印俄之間比較有代表性的軍事項目是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 超音速巡航導彈。印度賣給菲律賓和日前“意外”發射到巴基斯坦境內的導彈都是這個型號。據報道,中印邊境對峙期間,印度也多次用其向中國“秀肌肉”。
“印度不會背叛俄羅斯人”
俄媒非常關注印度政府此次在俄烏危機中所持的立場。“自由媒體”網13日發表題為“印度不會背叛俄羅斯人”的文章,並引用《印度時報》《印度教徒報》等多家媒體的觀點稱,“撇開政治色彩,所有印度專家都同意俄已為打造新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礎,該秩序將不會被美歐單獨主宰”。俄《專家》雜誌網站認為,“新德里不想與莫斯科在烏克蘭問題上爭吵,因為兩國關係源遠流長,而且前者正密切關注莫斯科和北京之間的關係,不想因此把莫斯科進一步推入北京的懷抱”。文章還表示,莫迪和以國大黨為代表的反對派都沒有批評莫斯科。《生意人報》還提到,由於有印度在烏留學生在哈爾科夫死亡,目前莫迪政府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鑑於與西方日益增長的合作以及與俄羅斯的特殊戰略伙伴關係,新德里在聯合國安理會發表的聲明中必須拼命尋求平衡。
民間層面,印度與俄羅斯的往來遠沒有中俄之間那樣密切。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在俄工作的印度人通常都拖家帶口。記者所住小區的佈告欄中也經常可以看到出售印度特產的廣告,有時還有印度明星來莫斯科開演唱會的海報。莫斯科有不少印度餐館,服務員基本都是印度人。印度1989年在莫斯科成立尼赫魯文化中心,教授印地語、民族舞蹈和瑜伽等課程,並在俄各地開展印度文化推廣活動。據聖彼得堡大學統計,目前俄羅斯教授印地語的教育機構只有十幾家,其中很多是研究古代印度文化的,而開設漢語課程的俄高校有180多所。印度在俄留學生只有約1.5萬人。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其中絕大多數是衝着俄低廉學費而去學醫的學生。由於語言、宗教等原因,印俄通婚的比例也不算多。
從推特等社交媒體看,大多數活躍的印度網民支持莫迪政府在俄烏衝突問題上採取模糊策略。名叫傑伊·科塔克的網民談到蘇聯1971年對印度的支持時説,“這是一個朋友對另一個朋友挺身而出的故事”。很多印度網民還提及印度1998年進行核試驗時,烏克蘭方面曾表示反對。與此同時,印度多地也有民眾集會呼籲世界和平,希望俄方儘快停止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
3月15日,美國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表示,“希望印度想清楚自己在歷史上的站位”。當美西方在社交媒體上批評印度對俄立場軟弱時,很多印度網民也表達了不同看法。名叫斯利達·温布的網民説:“反觀你們(美歐)在阿富汗和烏克蘭政策上的失敗,你們有什麼資格批評印度?”還有印度網民稱:“你們(美國)的國務院讓烏克蘭人相信可以信任美國,卻在關鍵時刻讓他們失望,現在為什麼要來批評印度?”還有印度外交部前官員説:“美國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採取傷害印度的政策,你們向巴基斯坦提供武裝並幫其成為擁核國,你們不負責任地推動北約東擴……為什麼現在責怪印度?反省吧!”
來源:環球時報
本報記者 胡博峯 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玉山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