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31日凌晨起,陸續送到隔離點的“年貨”
一個特殊的春節悄然而至。
1月25日,杭州出現疫情。166名隔離人員第二日被轉送到杭州市拱墅區第二隔離點。同時被徵調過來的,還有44位來自社區街道、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
此時距離春節已不足一週。一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是:今年春節,他們無法和家人團聚,只有在隔離點中度過。
因“疫”相會,這210位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就這樣在隔離點共度一個特殊的“除夕”。
工作人員為隔離點人員送“年貨”
在徵得隔離點“點長”王筱穎的同意後,我們在1月31日——除夕當天,進入了隔離點的“清潔區域”。多日雨雪的杭州,今天出現了久違的陽光。陽光灑在一路小跑過來的王筱穎身上,“我們就不握手了,你們千萬做好防護。”
隔離點已經有了濃濃的“年味”。各色“年貨”擺放在地上,等待工作人員配送到166位隔離人員手上。“從昨天半夜開始,陸續有物資送來。”王筱穎語速飛快,不斷有人在手機上問她問題,還有人問她今天年夜飯是什麼,她手速飛快回復:今天有加餐!
掌勺今晚這頓特殊“年夜飯”的是河南廚師苗東志。疫情三年,他每年都是隔離點的廚師。
“三年沒回老家了,今年年夜飯,先燒大家的,再燒自己的。”苗東志花了心思琢磨今天年夜飯的菜單:有魚,象徵“年年有餘”;有山藥玉米燉排骨,有點“五穀豐登”的意味;另外保證葷素搭配,都是“杭幫菜”,因為隔離點裏大多數是本地人。
工作人員為隔離點人員送“年貨”
年夜飯的加餐裏,有最年味的水餃、杭州醬鴨,統一配餐。
“有家屬提出送年夜飯的嗎?”“有,但這裏不允許帶入外界食物。一是怕有感染風險,二是要保證隔離人員的食品安全。”“有破例嗎?”王筱穎笑着點點頭,“兩天前,隔離點有一個10歲的孩子生日到了,他媽媽提出能不能訂一個蛋糕,我們同意了。”
事後王筱穎和她的工作夥伴們收到了孩子的一張“手繪賀卡”,上面畫着一顆愛心,還有稚嫩的筆跡,寫着“辛苦了,謝謝!”
這兩天,工作人員收到了越來越多的感謝卡。“辛苦了,謝謝你們的付出,新年快樂!”下午三點半,陳雯聰在微信羣裏發出一張小紙條,上面除了祝福的語句外,還畫着一隻可愛的小老虎。
今年28歲的陳雯聰是温州人。原本已經買了除夕回家車票的她,28日凌晨突然接到電話,被告知要轉移到集中隔離點。“第一反應就是年過不成了。第二天早上電話打給媽媽,她哭我也哭。”
工作人員為隔離點人員送“年貨”
疫情阻隔了團圓的腳步,但也帶來了意外收穫——隔離點裏的“臨時一家人”,越來越像真正的“一家人”。
王筱穎所在的醫療小組,對濃烈的“思鄉”情緒做過好幾次心理疏導。
“最能打動人的還是同理心。”她逐個告訴對方,所有的工作人員不僅和大家同吃同住,而且把你們安全送出去後,“工作人員有可能繼續被隔離。”
“有碰到過提出特殊要求的嗎?”“很少。”王筱穎覺得這都是一羣“可愛的人”。有一位大哥向她“投訴”,實在是太無聊了。她勸慰對方,可以看看平常來不及看的書,把書單列出來,儘可能送到他手上。“大哥説工作人員已經這麼辛苦了,不便再麻煩。”
同為醫務人員的隔離者陳雯聰,十分理解門外這些“家人”們的辛苦。“媽媽讓我照顧好自己,新的一年順順利利。我也想把同樣的祝福送給工作人員。”
隔離點裏的年夜飯
下午,醫療小組的楊詩霞和劉月為隔離人員分發“福”字和虎年門貼。兩個因疫情無法回家的人,在特殊的日子裏想合個影。拍照的時候,兩人提議,“沒想到疫情讓我們頭一次幹上了給大家發‘福’字的活,那就比個愛心吧!”
到了吃年夜飯的時刻,一封紅色的、來自杭州市委市政府的信,和年貨大禮包一起送到了每位隔離人員的手中:“致為抗疫而努力的您。特別感謝您的信任、理解和配合,感謝您的奉獻、奮戰和守護……這場戰疫必將迎來勝利,就像我們相信春天不會缺席!”
雖然不知道口罩和防護服背後的王筱穎們長什麼樣子。安徽姑娘支忍在電話裏動情地説:“這幾天看到工作人員為我們忙前忙後,覺得大家就是一家人。”她希望疫情過去,摘下口罩的那天,能夠和“家人”們在陽光下相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