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大橋也有心跳?你沒看錯,自從有了BIM系統給大橋做“心電圖”“把脈”就提上了日程。
11月3日,清雲高速傳來消息,肇雲大橋基於BIM技術建管養一體化平台(以下簡稱“BIM系統”)已正式投入使用。這標誌着清雲高速
高速公路智慧運營的建設與探索取得新的突破!
養護與維修是保障大橋安全運營的重要措施。在建設時期,基於大橋的管養,清雲高速啓動了BIM系統課題研究。2020年大橋通車後系統投入使用,實現了從設計、施工到管養的無縫對接。
為大橋做“心電圖”
橋樑管養邁入3D時代
“BIM”是建築信息模型的字母簡稱。通過建構大橋建築的3D模型,BIM可實時顯示大橋關鍵結構部位傳感器的健康數據,相當於為大橋做“心電圖”。而工作人員則可通過監控大屏或電腦隨時瞭解大橋實時的健康指數。
大橋的“心電圖”——監測歷史數據
“系統首先實現了特大橋橋樑3D動態可視化監測,這意味着監測數據可視化界面從二維跨入了三維。相比二維模型,三維模型的監測數據更加直觀。”清雲管理中心總工程師羅林閣介紹。
除了監測大橋關鍵結構部位的健康指數,BIM系統也將對大橋進行全壽命週期的監測,及時、直觀的監測數據,能更全面、精準地反映橋樑健康信息,為管養決策提供依據。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工作人員便可預判大橋的健康趨勢,真正做到事前預防、事中監管、事後應急三管齊下。
加入温變監測
為大橋“把脈”
懸索橋跨度大、剛度小、構建多,其温度變形規律比小跨度梁式橋複雜。正常情況下,温度變化引起的橋樑變形大於由結構輕微損傷或質量退化以及交通、風荷載等力學作用引起的變形。對此,在BIM系統研究中,清雲高速開展了主樑跨中温度效應分析延伸研究。
清雲管理中心結合多個項目檢測數據以及文獻記載的分析辦法,創新性推導了主樑跨中變形温度效應計算公式。引入温度變形,就像為大橋把脈問診,能更有效地監測到結構的健康情況,監測數據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分析利用。
隨着技術的不斷創新,未來,BIM系統有望通過大橋異常變形及時發現超載車輛,結合門架系統的監測功能,鎖定車輛信息,在超載治理髮揮作用。
【來源:廣東省交通運輸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