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殖民國家嗎?有人説,美國獨立戰爭反對英國殖民者,美國不佔領海外領土,不是殖民者。此言差矣!從立國之初,美國就是殖民主義“大師”。
美國政府出台“印太經濟框架”,妄圖在亞太地區製造分裂,煽動對抗,坐收漁利。(漫畫 | 陳霞)
美式殖民1.0版:“斬草除根”。殖民者來到北美,奴役黑人、滅絕印第安人,鳩佔雀巢。
歷史上,美國曾為一己私利對印第安人犯下累累罪行。
美式殖民2.0版:“佔山為王”。“門羅主義”為拉美國家戴上鐐銬,誰敢不從,那就搞政變、暗殺、顛覆。
2022年2月11日,美國民主黨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在參議院發表講話稱,200多年來,美國一直在踐行“門羅主義”。美國自詡西半球霸主,有權對任何國家進行干預。
現在,美式殖民3.0版來了,“門羅主義”跨過萬里太平洋來到亞洲,“印太經濟框架”(IPEF)粉墨登場。不久前,拜登在訪問日本期間正式拋出醖釀已久的所謂“印太經濟框架”。儘管拜登政府此前吹噓該“框架”門檻不高、多樣性強、開放度高,但拜登在啓動儀式上一句“希望通過框架合作確保美在21世紀的競爭中繼續勝出”,徹底暴露了美國的真實意圖——“印太經濟框架”就是赤裸裸的殖民主義,就是要把亞太永遠變成給美國輸血養命的資源供給地、對華貿易戰的戰略根據地。美國的新殖民主義,是不公不義的淵藪,是世界人民不幸的根源。拉美人民已經覺醒。美國時隔28年召開“美洲峯會”,遭到美洲玻利瓦爾聯盟、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集體抨擊,拉美進步力量聯合抵制美國壓榨鄰國的新殖民主義。亞洲人民也要覺醒,自己用血汗澆灌出的發展果實,決不能被新殖民主義者收割。
通過分析“框架”的事實清單以及拜登政府的系列表態,便能發現光鮮表面下隱藏的罪惡:
在政治上,這是一個妥妥的“種姓制度”。
近年來,美國越來越不掩飾自己種族主義的世界觀、種姓制度的秩序觀,多次將俄羅斯、伊朗稱為“國際賤民”。“印太經濟框架”也是如出一轍,成員國高低貴賤等級森嚴。美國是絕對尊貴的“婆羅門”,作為靈肉、神俗兩界至高主宰,要求成員國不僅在經濟上卑微恭順,更要在地緣政治、價值觀上絕對服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盎格魯—撒克遜家族位列“第二等”,日本、韓國等東亞反華“前線”盟友排在“第三等”,而東盟成員國處在食物鏈的最低端,在美國威逼利誘下參與,但自身權利最終還得看美國霸主的心情和臉色。
2021年12月8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理查德·福爾克在受訪時表示,美國當局鼓吹“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實際上是迫使他國遵從美國意願與美國指定的規則。
這個“框架”在法理上是絕對的“君主專制”。美國與成員國的權利義務絕對不對稱,美國可以繞開國會採用總統行政命令方式,但卻要求其他成員履行國內法律程序。實際上,整個“框架”的生殺大權都在美國總統一念之間,既沒有國內法約束,也不受世貿規則國際約束。拜登也許還會顧及一點盟友體面,裝裝“開明君主”。如果換了那位“壞皇帝”上台呢?“吃了我的,都給我吐出來”,敲骨吸髓、吃幹榨盡的一天恐怕不遠。
2019年4月26日,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攜夫人出訪美國。有趣的是,在合影環節,安倍晉三竟被特朗普擠出了紅毯外。
在經濟上,這是一個妥妥的“薅羊毛機器”。
正常的國際經貿安排往往將互利互惠擺在第一位,其中最具標誌性的舉措就是相互開放市場。比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生效,就使得整個區域九成以上的貨物貿易最終實現零關税。但到了“印太經濟框架”這兒,一切都變味了——所謂“菜單式合作”,其實是“美國優先”式合作。美方已經明確“框架”不包含關税減免和市場準入等優惠政策,白宮在關於“框架”的聲明中也説:“‘框架’將使美國及盟友有能力敲定規則,確保美國工人、小企業和農場主有能力參與印太地區的競爭。”這話翻譯過來就是,你們只管準備好羊毛,就等着我來薅吧。
“印太經濟框架”本質是薅亞洲國家的羊毛,為美國霸權續命。(漫畫 | Craig Stephens)
所以,對於印尼、越南、馬來西亞這些希望通過“框架”對美出口更多農產品、製造業產品的國家來説,很可能最終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畢竟,他們所期待的“進入美國市場”,恰恰是美國的禁忌。同時,美國正在以國家機器的力量,強迫半導體、芯片製造迴流美國,強迫台積電、三星把商業機密交給美國,把芯片工廠搬到美國。美式自由競爭終於露出叢林世界的殘酷,狼可以吃羊,羊不能反抗。對此,日本《產經新聞》一針見血地評價:“框架”就是一種美國精心設計的機制,目的是尋求貿易伙伴關係對美國的一切好處,同時竭力避免自己為此付出任何與貿易自由化有關的代價。從這個意義上説,“印太經濟框架”就是美國開出的一張“空頭支票”,玩的還是空手套白狼的把戲。
在地緣上,這是一個妥妥的“冷戰陷阱”。
這些年來,亞太合作之所以能夠成功,靠的就是開放包容、互利共贏。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的“發動機”和“穩定器”,更是為地區國家帶來巨大的發展紅利。
但如此光明前景,在美國看來就是眼中釘、肉中刺。二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把亞太地區當作其門庭內院,習慣了一超獨霸、耀武揚威。如今,面對中國發展,是一萬個不自在。
2022年5月20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接受美聯社專訪時表示,美國在“印太”地區基於價值觀與夥伴進行經濟交往,並強調將專注於與中國的競爭。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貿易代表戴琪都已明確表示,“框架”是“獨立於中國的安排”“不可能將中國拉入”,將為地區提供中國以外的替代選項。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露骨強調,“框架”將包括協調出口管制,以“限制向中國出口敏感產品”。
任何人都不要低估美國對霸權的迷戀和捍衞霸權的決心。為了擊敗俄羅斯,美國操弄代理人戰爭,可以“戰鬥到最後一個烏克蘭人”。為了擊敗“最大挑戰者”中國,美國也可以發動經濟戰爭,直到榨乾地區國家最後一分錢、最後一滴血。
地區國家不甘做待宰羔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公開指出,中國的繁榮穩定將給亞太地區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如果停止發展貿易,地區各國會付出很大代價。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也表示,任何排除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貿易聯盟都不利於加強“印太”多邊貿易合作,美方不將中國包括在“框架”內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2022年5月,韓國東亞研究所所長禹守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搞“印太經濟框架”根本不具有包容性和靈活性,激化了地區對立和緊張局勢。
地區各國的眼睛是雪亮的,美國的所作所為就是要打造排他性的經濟壁壘,擠壓地區各國發展空間,破壞中國良好發展勢頭,把亞太地區推入冷戰、分裂、對抗的無盡深淵。
在規則上,這是一個妥妥的“壟斷工具”。
美國素愛談“規則”,它的“規則”禍害他人,唯獨不約束自己。過去數十年來,美國總是贏,因為它既當裁判,又當選手,規則我來定,只有我能贏。恰如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羅伯特·傑克遜曾言:“我們能夠作出最終判決,並非因為我們永遠正確。我們之所以永遠正確,是因為我們享有終審權。”
二戰後期,英美討論建立佈雷頓森林體系,分別提出凱恩斯計劃和懷特計劃。英國欠一屁股債,提出優先保障債務人權益,但卻遭美國反對,要求債權人優先,因為那時全世界都欠美國的錢。1971年,美國成了欠債的,結果美國反手就摧毀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從此濫發美元,欠債的成了霸主,無比豪橫。
貿易領域更是如此,當美國是全球第一貿易大國時,建立了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現在第一貿易大國換成了中國,美國就要讓世貿組織停擺、威脅退出世貿、利用一切機制架空世貿。美國抓緊改寫遊戲規則,連續發動對華貿易戰、科技戰,堵死一切中國邁向產業鏈高端的路徑,要把中國死死地摁在價值鏈的下游和底端。
2019年12月,時任世貿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在受訪時表示,由於美國反對世貿組織改革草案,致使改革停擺。
中國人憑自己的勤勞好學,讓商品更便宜、市場更廣大、科技更普及,但美國要的是中國經濟永遠不能超過它,中國永遠只能在國際上扮演“二等公民”,負責給美國人生產廉價的玩具、衣服,哪怕中國人均財富只是美國的零頭。
美國是一個政治整容的大師,明明是一個靠殖民掠奪立國的竊賊,竟然把自己打扮成反對殖民主義的義士。明明是一個玩弄金融資本,大搞新殖民主義的奸商,竟然把自己裝點成門户開放、公平競爭的紳士。
亞洲不應忘記,1997年美國強迫亞洲國家敞開門户,任憑投機資本洗劫國家財富,把各國人民幾乎逼上絕境。亞洲不應忘記,每到亞洲國家團結一致加強區域合作的關鍵時刻,美國不是“重返”、就是“再平衡”,極盡攪局破壞之能事。
2022年5月22日,日本民眾在東京市舉行抗議集會,打出反對日美首腦會談、“四邊機制”及“印太經濟框架”的標語。
現在,美國撕下最後一層偽裝,舉起“印太經濟框架”的大棒,試圖徹底斷送中國崛起之路、亞洲發展之路、區域合作之路,把亞洲永遠變成美國的經濟殖民地、政治附庸者、地緣勢力圈,把亞洲人的亞洲,徹底變成美國人的亞洲。
天理昭昭,“亞洲世紀”早已悄然來臨,亞洲斷不會重蹈百年前任人宰割的覆轍,亞洲人民要過好日子的願望誰也擋不住。殖民主義的大夢該醒了。
誰要在亞洲樹起高牆,人民就要推倒它;誰要在亞洲製造堡壘,人民就要摧毀它;誰要在亞洲製造冷戰,人民就把它扔進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