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尼日利亞西南部拉各斯州,由中企投資、建設和運營的萊基深水港項目舉行開港運營儀式。圖為港口設施。
託普·阿尤庫攝(新華社發)
在日前閉幕的非洲聯盟(非盟)第36屆首腦會議上,“自由貿易區”成為與會各方熱議的內容。本屆會議以“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年:加快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的實施”為主題,彰顯了非洲大陸推動經濟一體化的決心。
成績可圈可點
根據非盟《2063年議程》(2014—2023)第一個十年規劃的執行情況,非洲在加速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進步。目前,54個非盟成員國簽署了非洲大陸自貿區協定。截至2022年11月,44個成員國已交存批准書。該協議成為自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來,參與國家最多的自貿協定。
非洲大陸自貿區於2019年7月正式成立,2021年1月啓動運營。在新冠疫情延宕及世界經濟脆弱復甦的背景下,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成績依舊可圈可點:
自貿區協定前兩階段談判已基本完成。其中,第二階段談判涉及知識產權、投資和競爭政策。第三階段的談判正加緊進行,包括《數字貿易議定書》《婦女和青年貿易議定書》的審議等。
交易成本有望降低。2022年1月,非洲大陸自貿區秘書處聯合非洲進出口銀行等機構在加納首都阿克拉發佈泛非支付結算系統。該系統支持非洲國家使用本國貨幣在非洲大陸進行及時、安全和快速支付,減少對第三方貨幣的依賴,預計每年將為非洲大陸節約50億美元支付成本。
貿易聯通取得積極進展。2022年7月,在非洲大陸自貿區協定框架下,盧旺達、喀麥隆、埃及、加納、肯尼亞、毛里求斯和坦桑尼亞7個國家被選中開展貿易試點。非洲大陸自貿區秘書處表示,此舉旨在測試非洲內部貿易的環境、法律及貿易政策基礎。此外,一些非洲國家也積極響應號召,落實相關政策。例如,尼日利亞啓動自由貿易區安耶巴經濟城,在城內加工或組裝的產品能夠免税銷往整個非洲市場。
世界銀行與非洲自貿區秘書處此前發佈報告稱,在自貿區協定充分實施、投資和競爭得以規範的情況下,到2035年非洲有望增加5710億美元收入,新增1800萬個就業崗位,推動2.5%的勞動力進入新興行業,從而使5000萬人擺脱極端貧困。
中國非洲研究院經濟研究室主任楊寶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非洲大陸推進自貿區建設,標誌着絕大多數非洲國家迴歸以聯合自強實現自主發展這一關鍵議題,同時也加強了非洲大陸對建立統一大市場彌補發展短板的認知和實踐。從全球範圍來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規模巨大的市場,非洲大陸致力於推動自貿區建設,對經濟全球化及全球經貿合作而言都是一個積極信號,是對部分國家鼓吹“脱鈎”“斷鏈”等言論的回擊。同時,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也借鑑了二戰後區域合作的一些有益經驗,有利於推動區域及全球發展。
挑戰不容忽視
作為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仍面臨諸多挑戰。在非盟第36屆首腦會議上,非盟委員會主席法基強調,國際形勢充滿不確定性、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面臨挑戰等因素對非洲影響深遠。他呼籲非洲領導人專注於非洲要實現的主要目標,包括加快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推進非洲一體化和非盟《2063年議程》等。
楊寶榮指出,目前來看,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需從內外兩方面持續發力——
從內部來看,一是解決國家間產業結構的同質化問題。大多數非洲國家工業欠發達,高度依賴原材料出口及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附加值低。而自貿區建設依靠區域內國家在生產、貿易、物流及人流等方面的高度協同性,非盟需要在這方面加強制度安排,增加成員國間產業的協同互補。二是繼續提升基礎設施水平、改善營商環境。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是在21世紀產業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下進行的,有必要跟上時代潮流,不斷提高基礎設施與營商環境水平,進而提升域內外開展經貿合作的便利化程度。
從外部來看,一是避免“去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的干擾。從過去作為廉價勞動力及礦產資源提供者,到如今在全球消費市場及經濟復甦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非洲始終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非洲國家需要進一步凝聚以合作促發展的共識,加快推進一體化進程,融入經濟全球化浪潮中。二是在全球市場中提升自身競爭力。從國際合作角度來看,非洲國家對外資吸引力相對不足。在新技術、新產業加快發展的大趨勢下,非洲自貿區需要提升自身在技術、資本和市場等方面的承接能力,才能吸引更多資金和技術流入。
針對非洲大陸自貿區面臨的短板,非盟及非洲國家也在發力。例如:2022年,非洲自貿區調整基金成立,用以支持締約國適應新的自由化和一體化貿易環境,減輕因降低關税和提升市場自由度可能造成的收入損失和競爭壓力。近年來,非盟及非洲多國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2021年,非洲各國在非盟峯會上通過了非洲基礎設施發展計劃2021—2030年第二期優先行動計劃的71個優先項目,覆蓋交通、通訊、能源、水利、農業等領域,涉及非盟40餘個國家。
中非合作可期
近年來,在中非合作論壇、共建“一帶一路”等機制引領下,中非在基建、衞生、教育、農業、環保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極大提升了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及貿易便利化水平,為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提供了助力。正如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納伊朱所説,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是非洲一體化進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中國近年來推動中非產能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完全契合非洲發展願景,非洲期待中國繼續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地區互聯互通水平。
數據顯示,中國自2009年起連續13年穩居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自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國幫助非洲國家新增和升級鐵路超過1萬公里、公路近10萬公里、橋樑近千座、港口近百個、輸變電線路6.6萬公里。目前,52個非洲國家和非盟委員會同中方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非盟會議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總部、蒙內鐵路、亞吉鐵路等標誌性工程不斷湧現。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能源、基礎設施和服務處主任利辛吉表示,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成果已為非洲自貿區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帶來諸多利好。贊比亞大學工程學專家丹尼斯·姆瓦巴説,中國的幫助使非洲互聯互通、跨國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極大促進非洲貿易投資便利化和經濟一體化,為非洲國家帶來工業化發展機遇。
楊寶榮指出,隨着中非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將為非洲發展帶來更多中國機遇;非洲大陸自貿區加快建設,將推進非洲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融合,給中非合作擴展更大發展空間。未來,中非合作的互補性會更突出、共同彌補發展短板的能力會更強、以發展應對各領域挑戰的共識會更多。新形勢下,中非應抓住新一輪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推動產業技術合作,創新發展方式,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及產業分工中的地位,造福中非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