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速滑館完成首次製冰,正式具備測試賽條件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今日(1月22日),國家速滑館完成速滑滑冰賽道的首次製冰工作。首次製冰的成功,也標誌着國家速滑館正式具備了迎接測試賽的條件。

據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北京賽區共計6個競賽場館,目前全部實現完工,並全部進入賽道製冰、制雪階段。其中3個場館已完成製冰,其餘場館將在本月底前陸續完成。

國家速滑館完成首次製冰,正式具備測試賽條件

1月22日,國家速滑館完成速滑滑冰賽道的首次製冰。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供圖

國家速滑館完成首次製冰,正式具備測試賽條件

國家速滑館面積近12000平方米的冰面。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供圖

採用二氧化碳製冰,冰表面温差不超過0.5℃

國家速滑館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系統的多功能全冰面,也是全球首個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的冬奧速度滑冰場館。

據悉,國家速滑館冰面面積近12000平方米,通過分模塊控制單元,可以根據不同項目分區域、分標準進行製冰,既能滿足冬奧會速度滑冰比賽使用要求,還可以根據不同冰上項目對冰面的使用需求分區域製冰。

為了確保冰面質量滿足冬奧會比賽標準,北京2022冬奧會組委會體育部特聘製冰專家與國內、外製冰師聯合進行國家速滑館首次製冰。經過底板清潔、底冰澆築、噴漆劃線、分層多次澆冰、冰眼敷設、防撞墊安裝多道工序,首次製冰順利完成。

國家速滑館製冰系統設計負責人馬進介紹,“冰絲帶”選用了環保型和可持續性最好的冷媒——二氧化碳製冷劑,其ODP(破壞臭氧層潛能值)為0,GWP(全球變暖潛能值)為1,無色無味,不助燃,不可燃,是環保型和可持續性最好的冷媒之一。

“與常規制冷劑相比,二氧化碳製冷劑可以提升能效20%以上。經過理論分析,採用二氧化碳製冷,有把握實現冰表面温差不超過0.5℃,有利於運動員創造更好的成績。”馬進説。

混凝土地面水平高差控制在4毫米左右

施工單位北京城建亞泰製冰聯合體負責人李燕敏告訴記者,製冰工藝管道設計壓力高,均採用無縫不鏽鋼管,尤其是冰板內的製冷排管採用了單根40米至50米長的無縫不鏽長鋼盤。

據其介紹,為了確保冰板製冰效果均勻,施工中要求嚴格控制管道的位置、標高以及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在項目自行檢測的同時,引入了第三方檢測團隊進行管道三維激光掃描及混凝土平整度慣導檢測。

“最終,20多名高壓雙證焊工經過60多個日夜的努力,完成全部8574道焊口的焊接。17釐米的完整混凝土地面,水平高差控制在4毫米左右。”李燕敏説,這為製作“最快的冰”打下堅實基礎。

國家速滑館完成首次製冰,正式具備測試賽條件

製冰師駕駛紅色的engo製冰車。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供圖

同時滿足舉辦滑冰、冰壺、冰球等多項賽事

國家速滑館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宋家峯介紹,國家速滑館現有的場地條件除了滿足一般綜合性體育場館的功能外,還考慮內場可以全部製冰覆蓋,形成一個無阻礙的近12000平方米的冰面。

國家速滑館比賽區包括三條400米速度滑冰比賽道、一條速滑比賽練習道、一塊60米X30米多功能冰場(短道速滑模式)、一塊61米X31米多功能冰場(冰球與花樣滑冰模式)以及一塊活動冰場,能同時滿足舉辦的滑冰、冰壺、冰球等多項賽事以及大眾進行冰上活動的多功能需求。

宋家峯表示,國家速滑館的冰面為日常大規模的公眾冰上健身提供了一個不同以往的場地,賽後可接待超過2000名市民同時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也為賽後的商業演出預留了空間。

新京報記者 吳嬌穎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危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8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家速滑館完成首次製冰,正式具備測試賽條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