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颱風“暹芭”已生成 或成今年登陸我國的首個颱風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綜合

今年第3號颱風“暹芭”已於今天(6月30日)08時在南海中東部海面上生成。預計,“暹芭”本週末將趨向海南島東部至廣東西部一帶沿海,或成為今年登陸我國的第一個颱風,這也意味着今年台風季正式開始。那麼,今年的初颱風來得偏早還是偏晚?為何初颱風更偏愛在華南地區登陸?中國天氣網深扒1949至2021年大數據,告訴您答案。

“暹芭”本週末或登陸華南沿海 “土颱風”威力不容小覷

根據中央氣象台消息,今年第3號颱風“暹芭”(熱帶風暴級別)的中心今天08時距離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興島)東偏南方向約325公里。

預計,“暹芭”將以每小時10-15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強度緩慢增強。颱風“暹芭”一旦登陸,它就將成為我國今年的初颱風,登陸時間將比常年平均的6月26日偏晚一週左右。

通過搜索歷史颱風發現,2019年第7號颱風“韋帕”的路徑與“暹芭”相似。當時,“韋帕”以熱帶風暴級分別在海南文昌、廣東湛江、廣西防城港登陸,登陸次數多、路徑曲折、移動速度慢。受其影響,華南地區出現了強風雨天氣。

而“暹芭”的到來,也將在華南地區掀起強風雨。中央氣象台預計,7月1日至4日,華南、雲南、貴州中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區有暴雨到大暴雨,累計雨量40~80毫米,海南島中北部、廣東中南部、廣西中南部等地可達120~180毫米,其中海南島北部、廣東中西部沿海和廣西南部沿海局地可達400毫米。上述大部地區最大小時降水量50~70毫米,局地可能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此外,南海大部、北部灣、中沙羣島及西沙羣島附近海面、瓊州海峽、廣東沿海、海南島沿海將出現6~7級大風,其中,南海西北部和北部灣部分海域的風力8級,局部海域風力可達9~10級,陣風11~12級。

據中國天氣網分析師李靚介紹,一般在南海海域生成,且發展強度達到熱帶風暴級及以上的熱帶氣旋,被稱為南海“土颱風”,“暹芭”就是典型的南海“土颱風”。

南海熱帶氣旋的強度和尺度一般比西北太平洋的個頭小、強度弱,並且它在衞星雲圖上大多不具有典型的颱風特徵。通常,南海熱帶氣旋一般在近海生成,從生成到登陸影響時間短,生命史短暫,而且容易被高空流場、冷空氣等因素左右,其發展趨勢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過,南海“土颱風”帶來的雨災影響往往比風災更突出,其威力也不容小覷。

超9成初颱風登陸華南沿海 初颱風為何偏愛華南?

從初颱風登陸地來看,北至浙江寧海到三門一線,南達海南三亞,均能“捕捉”初颱風的身影。不過,統計顯示,初颱風扎堆的登陸點是廣東、台灣和海南三省,其中廣東最受青睞。

根據中國天氣網統計,在過去73年中,有33年初颱風登陸廣東、17年登陸台灣、13年登陸海南,分別佔到總數的45%、23%、17%。此外,香港、福建、浙江、廣西也均有初颱風登陸。

為何颱風偏愛在華南沿海登陸?李靚介紹,通常颱風的行進需要周圍氣流的引導,起到這個引導作用的天氣系統主要是副熱帶高壓。6月份副熱帶高壓經常位於北緯20度附近的西北太平洋上,有時向西伸到南海。這就容易把颱風引導到華南地區。而廣東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因此初颱風在廣東登陸的機率就更大一些。

初颱風登陸時間集中在六七月份 佔比超8成

中國天氣網大數據顯示,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多集中在6至7月份,這兩月初颱風登陸我國的比例高達83%,其中,在6月下旬登陸的比例最高,達14次,7月上旬位列第二,達11次。

從歷史資料來看,初颱風登陸我國的早晚差別很大,性子最急的是2008年的1號颱風“浣熊”。當年4月18日,它早早以強熱帶風暴級別登陸海南文昌龍樓鎮,為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時間最早的颱風,也是唯一一個在4月登陸我國的颱風。

而性子最“磨嘰”的初颱風是1975年8月3日登陸的“Nina”,它雖然性子慢,但威力很猛。“Nina”先以超強颱風級別登陸台灣花蓮,之後穿過台灣海峽再次登陸福建,最終給台灣、福建、河南等地帶來嚴重災難,尤其是在河南,它帶來的罕見強降雨導致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颱風“暹芭”一旦登陸我國,也就正式拉開今年的“颱風季”的大幕。氣象專家提醒,颱風來臨時,沿海居民需關注臨近預報預警,最好不要外出,户外活動人員應立即尋找堅固結實的房屋中躲避風雨,遠離臨時廣告牌等臨時搭建物。出海漁船應儘快回港或向就近港避風,做好防止漁船碰撞措施,如果無法回港應立即發求救信號。(文/杜冰冰 數據支持/李靚 設計/任成英 羅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