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個看起來很樸素的頭銜卻特別沉甸甸,因為中國只會把這個充滿感情的頭銜授予極少數對中外關係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是其中之一。
2019年11月14日,在美國紐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舉辦的年度晚宴發表講話。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5月31日這天,在基辛格99歲生日之際,中國人民外交學會舉辦了一場以基辛格命名的線上中美關係研討會。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發表視頻致辭,高度評價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如此罕見的規格體現了中方對基辛格的敬意和中華文化重情重義的傳統。
中國人民敬重基辛格,首先是因為他在半個世紀前中美關係“破冰”階段的開拓性貢獻。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與中方攜手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總統對中國進行“破冰之旅”,實現了震撼世界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這一段傳奇歷史,中國人耳熟能詳。包括基辛格在內的中美老一輩領導人和政治家從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出發,以非凡的戰略眼光和卓越的政治勇氣,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作出了歷史性的政治決斷。尼克松此行是“極少數對國際事務產生深遠影響的國事訪問之一”,影響了此後數十年中美關係乃至世界格局的走向。作為見證這段歷史的“常青樹”、中美關係大門打開的推動者,基辛格在中美關係“破冰”中發揮的作用,中國人民當然“不會忘記”。
2011年5月18日,亨利·基辛格的著作《論中國》在美國紐約巴恩斯與諾布爾書店銷售。新華社發(吳凱翔攝)
基辛格打動年輕一代中國人的是他的“知華”。基辛格的著作《論中國》是中國幾乎所有研究國際關係學者、學生的必讀書目,《紐約書評》稱此書表現出“一個西方學者對中國特色毫不掩飾的認可。”基辛格對中華文明的深入研究與獨到看法,讓許多中國人都深受啓迪。他的一些論斷常被當作“名言警句”引用。譬如,“中國的語言、文化及政治體制都是中華文明的標誌,因此就連本地區競爭對手以及外來征服者都不同程度吸收了中國的語言、文化和政治體制……”作為對中國改革開放最有發言權的外國見證人之一,基辛格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崛起。他説過,中國是通過自己人民辛勤的努力實現了巨大發展。中美“破冰”之後的50年裏,基辛格依然孜孜不倦地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與中美交流作貢獻。正如王毅指出,50多年來,基辛格博士近百次訪華,推動歷屆美國政府奉行積極對華政策,致力於中美關係發展成為博士外交生涯中最華麗的篇章之一。
斗轉星移50年,中美關係如今又面臨新的瓶頸與挑戰。在華盛頓一些政客的操控下,中美關係的氛圍很不正常,中美關係的歷史敍事被人為歪曲,發展方向面臨被進一步引向歧途的危險。在對中國崛起無端焦慮的背景下,華盛頓錯誤地把中國定位為“競爭對手”,想方設法抹黑、圍堵、打壓中國成為常態。這也充分體現在最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的對華政策演講中。
美國當地時間已臨近深夜,99歲的基辛格還在聆聽研討會上各位專家的發言,來自學者、觀眾的提問仍紛至沓來。中美關係向何處去?在回答問題和總結髮言中,基辛格還是以50年前的經歷為例規勸:中美需要嚴肅、坦誠的對話,要找到共處的方式,要避免對抗……在此時刻,時代呼喚美國出現更多類似基辛格這樣的知華戰略家,給華盛頓頭腦發熱的政客們打打清醒劑。
在此動盪變革的時代,建設一個互聯互通、多元包容、安全共享的世界,是中美兩國必須承擔的責任義務。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是中美雙方必須回答好的世紀之問。美國如果一味以大國競爭定義中美關係,以你輸我贏作為政策目標,只會將中美推向對抗衝突,將世界推向分裂動盪。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中國人民重情尚義、真誠坦蕩,但又愛憎分明、不懼打壓。中美關係正在關鍵當口,何去何從,球在華盛頓那邊。
來源 新華社
編輯 高珊珊
流程編輯 劉偉利